第298章 工厂倒闭,工人下岗!观众们眼眶湿润了!
众人听到这首歌名后,都是不觉明厉。
尤其是鹤北的石家庄人,也都一脸懵逼。
杀我干什么!?
俺们石家庄人招你惹你了?!
宁没事吧?!
没事就吃溜溜梅!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感受到了冒犯!】
【祖哥不会要搞地域歧视吧!】
【完撩,祖哥飘了,开始作死了!】
【咳咳!不要忘了,他可是塌房过一次的!】
【如果他搞地域歧视的话,我会立马取关!因为我不许任何人侮辱自己的家乡!】
【祖哥,你可不要把路走窄了!】
【害怕,祖哥是要用这首歌,来diss我们石家庄人吗!?】
【别瞎猜了!如果真是不好的内容,节目组就不会审核通过了!】
网友们议论纷纷,这首歌的名字,就让人有种不祥的预感。
不仅是来自石家庄的人,就连鹤北的人,也都心里紧张忐忑。
他们就想问一下陈祖,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他们今天,就非死不可吗!?
站在候场区的潘小小,更是笑嘻了。
这首歌从立场上来说,就有极大的问题!
名字里有“杀人”的歌曲,节目为了弘扬正能量,也肯定不会让他晋级的!
她连热搜词条,都替陈祖想好了!
音乐教父,却在音乐综艺里一轮游!
而打败了陈祖的她,热度将会更上一层楼!!
七哥大咧咧的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在脑后,好像自己是歌坛天王一样,已经准备好,将陈祖的歌曲,贬低的一无是处了!
邓紫琪却陡然认真起来,双手支撑起下巴,认真的看着台上。
她到现在,还记得陈祖跑到自己的鸟巢演唱会上,献唱的那首《体面》
从那以后,陈祖这个人,就刻在了她心里。
张绍涵也睁着一双清澈黝黑的双眼,专注的看向台上。
她从来没有佩服过哪个歌手
除了陈祖!
很快,陈祖抱着一把朴素的木吉他,走到了台上。
舞台上所有的灯光,都聚集在了他身上,让他仿佛在发光一样。
大屏幕上,开始浮现出,陈祖自己准备的mv。
黄昏时分,一面暗绿色的旷野,远处是灰败的厂房,正有蓝白色的浓烟,从五个炮筒似的烟囱中,滚滚放出。
正当大家等待着歌曲的前奏时,他们却并没有听到。
相反,是mv中,传出的一段小品似的顺口溜。
“十八岁毕业,我就进了自行车厂。”
“我是先入团,后入d!”
“我上过三次光荣榜!”
“厂长特别器重我,眼瞅要提副组长!”
“领导一直跟我谈话,说单位减员要并厂!”
“当时我就表了态,咱工人要替国家想!”
“我不下岗谁就下岗!!”
这段话,出自地球上,黄宏的春晚小品《打气儿》。
但是在蓝星上,还没有这个小品。
所以,这段是陈祖自己配的。
这段mv,他都是亲手进行的剪辑。
这段音频,黄宏是用一种欢脱的语气说的,因为要适合春晚合家欢的氛围。
但陈祖为了契合主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动。
他的声音,有种故作欢乐的感觉,更像是一种苦中作乐。
而且,细细品味的话,更有种说不出的无奈和悲凉
听到这段音频后,观众席间,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目光都陷入了追忆。
紧接着,一段自由却悲伤的三角铁的前奏,在现场悠扬而起。
口琴颤抖的声音,也伴随着响起。
张绍涵从来没觉得,三角铁和口琴的组合,竟然会这么融洽!
好像秋日中,雨水里的落叶,和旅人的脚步声一起。
那么的寂寞!
那么的漂泊无依!
邓紫琪沉思着,似乎也被这段前奏,带入了以前那个年代
陈祖也拨动起了琴弦。
“傍晚六点下班。”
“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
陈祖像个吟游诗人一样,唱了起来。
似乎在倾诉着什么,或是在讲述一个被时代遗忘的故事。
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灰色的厂房,上面的牌匾上写着“华北制药厂”。
紧接着,歌曲中的男人,似乎从工厂回到家。
穿着一身蓝色粗布的妻子,正在熬着热气腾腾的白米粥。
男人在饭桌上,拿起啤酒,仰头喝着啤酒。
以前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所以,这样的生活,就已经足够平淡幸福了。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观众,在陈祖沉静如水的声音中,感觉自己的心脏被揪住了似的,全都不说话了。
他们静静的感受着,陈祖给他们带来的意境。
而陈祖还在继续吟唱着。
“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
陈祖弹唱着,浑然忘我,仿佛在这个世界中,只有他一个人似的。
大屏幕上,原本一栋栋巍峨的厂房,还有一个个高耸入云的烟囱,却被一颗炸弹,给炸的轰然倒塌下来。
变成一片废墟,只扬起无数灰尘。
很多观众都想起,在90年代初的时候,不少人因为搞假货,走私,投机倒把,开始富得流油起来。
沿海的贸易投机者,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很多人被这这种物质的诱惑,迷失了双眼。
取而代之的,是攀比,和炫富。
“在八角柜台。”
“疯狂的人民广场。”
“用一张假钞。”
“买一把假枪。
陈祖唱这首歌时,似乎在讲一个有点荒诞,但又无比真实的过往。
大屏幕上,是人挤人的、嘈杂的人民广场,他们争先恐后的买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
这是一首,极其具有年代感的歌曲。
“保卫她的生活。”
“直到大厦崩塌。”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
“忧伤浸透她的脸。”
屏幕中,是无数的穿着工作服的人,失业,下岗,浑浑噩噩的向家中赶。
他们的眼中,是不知前路如何的迷茫,和无法解决自身生计的愁苦。
在听到这段时,不少中年观众的眼眶湿润了,抬起袖子,抹了抹自己的眼睛。
即使是年轻的观众们,内心同样感同身受,一声声的叹息传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也不比以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