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庆典开始,老朱父子狂飙开演!
庆功大典,正式开启!
百官入朝,
诸王世子进宫面圣,各地宗亲纷纷入席,好不热闹。
礼乐轰鸣,洪钟大吕,觥筹交错,气氛热闹非凡。
司礼太监方正化和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位列龙椅台下两侧,齐声道:
“圣上驾到,群臣跪迎!”
“皇上万安,吾皇万万岁!”
朱由检身披亮黄龙袍,缓步走来。
嘴上挂着让人亲近的笑颜,不过不知怎的
笑的似有些皮笑肉不笑,让人既感亲觉,又有些瘆得慌。
“朕安,朕安,坐,来来来,都坐。”
高坐龙椅之上,竟有种威严赫赫之感,可是一说话却像是邻家大伯,很是亲切。
一切似乎看似很平常,却又似乎暗藏着什么。
不对劲儿!
兵部尚书杨嗣昌,感觉气氛太过诡异。
眼前的皇帝也与以往太过不同。
但具体如何,他也说不清楚。
感觉上…好像身上多了一丝庄稼汉的气质。
突然,大典之上乐音突变。
一阵尖锐刺耳的铜锣声响彻整个殿堂,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随后一阵震慑神魂的号角声传遍全场!
“咚~咚咚咚~咚~”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呜呜~~”
号角声,号角声,号角声!
一声声响亮的号角声从远处传来,直击人心。
仿佛是在催促着所有人奔赴战场。
这是?……做甚?
不是庆典么,怎么吹军号了?
“踏踏踏……”
整齐的脚步声响起,一队队身披甲胄士兵列阵而来。
众多文武大臣一脸茫然,各地藩王宗室则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看来又要有人大祸临头了,也不知道是朝中的哪些人?
主战派还是主和派?
东林还是复社?
“臣!石柱宣慰使良玉奉诏率白杆兵面圣,吾皇万安!”
“秦良玉?”
群臣哗然,尤其是领兵部尚书职的杨嗣昌一脸惊诧。
秦良玉与儿子马祥麟驻守四川忠州,她受诏令入京兵部竟然完全没有一点消息。
这
杨嗣昌不敢置信的看着皇座上的男人,这一刻眼前之人让他有些陌生…更有些生惧。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忌沙当时左,只解屠民意气高!
秦老太君,
大明最能打的巾帼女将,华夏历史唯一封侯、立传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将。
她所率领的白杆兵以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而着称。
多次力挫皇太极,击溃李献忠!
甚至,
她所守城池,哪怕兵力悬殊,李献忠仍然选择绕路而行也不敢直面相犯。
今年老太君虽已是花甲过半,但身披战甲威势还在。
目光炯炯,腰背挺直,尽显巾帼无双。
“忠贞侯忠贞体国,荡平流寇,耀我大明天威,今日一见巾帼风采依旧啊!”
朱元璋看到这个年过花甲的女将,心中感慨万分。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花木兰口口相传,终是虚幻。
但是他们大明朝,
是实实在在拥有着这么一位“花木兰”!
朱元璋笑着抬抬手,示意秦良玉起身,“爱卿快快请起。”
秦良玉谢恩后,站直身子,眼神坚定转向众人。
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随即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忠贞侯秦良玉巾帼无双,忠贞体国,荡平流寇,平定叛乱,耀我军威,卫我边疆,明德有功,赐国姓,着授镇国将军,赐镇国将军府一座!”
镇国将军!!!
曹化淳的圣旨念完,众人又懵了
不管是大明的文臣集团还是勋贵集团,又或者是那些宗室集团都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秦良玉
在天启七年获封“忠贞侯”,如今看来圣眷更浓,加上却有军功。
若是崇祯皇帝封他一个公爵,其实也不是不能让人接受。
但是
他却没有加封爵位,反而是赐国姓授镇国将军
什么是镇国将军?
怎么才能封上镇国将军?
这不是军功的问题,这特么是投胎的问题好吧!
亲王除嫡长子外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除嫡长子外封郡王。
而君王的非嫡长子外的诸子才授——镇国将军,从一品!
镇国将军不是军功够不够的问题,这特么是他们老朱家的宗室爵位啊!!!
秦良玉有军功,
有大德
你当皇帝的想封从一品,那封个建威将军不就得了,有必要再封个宗室的——爵位么?
是的
镇国将军属于宗室爵位,而建威将军属于武将的官职。
众臣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皇帝的意图。
秦良玉跪地抱拳,“臣领旨,谢恩!”
杨嗣昌的脸色变得十分复杂,他预感到有大事发生。
“福王世子,朱由崧何在?”
秦良玉领旨后,再次面对群臣站在朱元璋的下首位置,严阵以待。
“臣在!”
朱柏一脸肃穆的从人群中走出,现场之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前些日子听闻你闹市舞剑,声称有安世剑赠予朕,助朕中兴,平定乱世,可有此事?”
朱柏不卑不亢,拱手撑礼。
“陛下圣明,确有此事。”
朱柏起身,伸手抬向秦良玉。
“安世剑已在陛下身侧,愿陛下得此剑能扫平天下,重现我大明盛世!”
秦良玉面色不改,
她得到的密令只是告诉她勤王之左右,听令行事。
“哼!”
“秦镇国乃我大明柱石,自是安世之将,与你有何干系!?”
好戏开演,父子互飙演技,尽情狂飙。
“噗通~”
一声闷响,福王世子跪地大哭,众人一愣。
刚才不还是不卑不亢,慷慨陈词么,怎么一刹那的功夫就跪地痛哭了,这是作甚?
不明所以,非常奇怪
“陛下,小王有本要奏,事关天下苍生,利民苦难,不得不言啊。”
“既然都已经叫你上来,有什么你就说,哭什么!?”
朱元璋故作苛责,声音却劝慰了起来。
“陛下,不是臣不说,实在是此言上对的起祖宗、陛下,下对的起天下万民,却唯独于小家不利,忠义虽有,但”
众人皱眉,上对的起祖宗、陛下,下对的起天下万民
忠义虽有,但什么但,你倒是说啊。
“既然上对的起祖宗、陛下,下对的起天下万民,又有何不可直言!?”
朱元璋故作严厉,装作要发怒的模样。
“陛下,臣想问,若我之言于江山社稷有益,但却会陷陛下于不孝不义,陛下可会做?”
嘶
这
众臣看着福王世子,心里面有点同情了。
谁不知道当朝陛下最是在乎自身羽翼,这么多年下来众臣也是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性格还有办事特点。
这是一个勤政,但是不愿意扛责任的主儿。
名比命看的重!
你让他不孝不义?还拿着江山社稷来相胁迫?
福王世子,怕是今天有难了
“若于江山社稷有益,让朕百年之后可昂首挺胸面见祖宗,哪怕让朕罪在今朝又如何,说!”
什么!??
皇帝竟然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