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这事我应了
这时的文相才明白过来,这李晓不但有为国为民之心,还有一些狡黠在身上的。
“可。”文相点了点头:“不过我得先听听你的想法。”
“其实这也很好办,既然想让他们集中在一处,就说这几年风调雨顺,国库充盈,圣人大德,决定给所有考生提拱饭食。”李晓想了想道:“那个城外不是正好有座学院么?”
城南外三里处有一座山,名为梨山。
山上梨树漫山遍野,虽然这座山的听起来像个什么小山坡,但其实却很高,从山脚下有一条通往山的阶梯路,从第一阶到最后一阶共六千五六十四阶。
若是一个普通人爬大半天都不一定能到最上面。
而这梨山上便有一座学院,名为山梨学院。
想起这个名字,李晓心中忍不住吐槽,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专门研究如何种梨的农学院。
学院自山脚而起,直到山顶,确实能够容纳这么多学子,而且梨山山势险峻,能够通过的也只一条路阶梯路。
要是能够派人守住路口,这些人做了出去进来的排查也方便许多。
文相作为山梨学院出来的学子,觉得这个想法很好。
“既然如此,吃饭该如何解决。”山梨学院地处京城之外,收的都是京城学子,而且收费颇巨,只要交得足够的钱就能在山梨学院拥有一座小院子,平日里去读书的人随从都会多带几个,吃饭问题便也一并解决了。
但是若是将所有学子都安排进山梨学院住是自然住得下,但是吃饭问题如何解决?
“我听闻山梨学院的半山腰的平台上不是有个大讲台么?”李晓顿了顿道:“既然如此,便如普通酒楼经营一般。”
其实李晓更想说如食堂一般,但是这儿好像并没有食堂的概念,所以李晓仔细解释了一下。
听完她的解释,文相不得不感概来找她实在是找对了人,因为李晓几乎将各个方面都想到了,从衣食住行都想得明明白白。
最重要的是,她还是在两人谈话中间,想清楚这些事情,文相不得不感慨,若是李晓生为一个男子,恐怕能有经天纬地之才。
可是不是。
“虽然你说了这么多,但是却没有说,食物该由谁提供?”文相指出疑点所在:“你的金玉楼,应该也做不下这么多人的生意吧?”
李晓点了点头:“那是自然,所以我觉得还是招商更好。”
“招商”文相更是震惊:“此为何意?”
“张贴告示,说朝廷与各位商家有上万人的生意要做。”李晓皱了皱眉:“最好是全京城的酒楼都来,让他们自己报价格,然后从其中选出十家来,让他们带着厨子上山,但是食物由朝廷集中供给。”
李晓笑着道:“我金玉楼自然也是想去的。”
两人说完这事儿,李晓才提起武试的事情:“不知文相可知,武试之中也作弊之嫌?”
“知道。”文相点了点头道:“那些家中有权有势的世家公子哥儿,都想进入军中混一份闲差。”
这下连李晓自己都震惊了,看文相这态度恐怕满朝文武都知道这个事情,而他们也就这样听之任之?
文相见她似乎有些不服便笑着道:“难不成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制止这种事情?”
武试不比文试,武试的得到功名的那些人,大多都是在军中当个末流小差,好让那些人走出去有些面子,说出个官职来。
“自然是有的。”李晓笑意更甚。
使得文相心中暗想,这人憋着什么坏呢?
后来,这一轮武试是这几十年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整整百人都录取了,而且还由皇帝命名成了一个什么赤羽军,而那些富家公子哥儿们全在里面,被训练的要死要活。
最终留在赤羽军的人,不到十人。
这一方法使得剩下的世家公子们,直接绝了要去军中当闲差的想法,他们只是想去摸鱼,又不是想去送命。
这一改革之后,朝中武将能人也是越来越多,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力变得更强盛起来,因为一个女子。
而如今李晓想出个招商的法子,更是惊到了满京城的酒。
与朝廷做生意谁不想呢?
若是做的好的,以后便是皇商了,这一名头是天下多少生意人,梦寐以求的名头。
于是京城许多酒楼前来竞标,李晓找人去打探过这些酒楼的卫生情况,而后从其中选出较好的九家并她自己一共十家。
让他们分出一半的厨子跟着上山,每日需要什么就写单子提报,而后由专人集中采购。
这也避免了人员过杂。
李晓提出这件事情的第三天,山梨书院的学子,就放了为期一个月的假期用以空出来,让来赶考的学子住。
与此同时武试第二轮开始了。
其实这期间谢云鹤又带着钱来找了李少阳几次,但是都被他直接拒绝,后来他甚至想,提前找人把李少阳打残,让他参加不了武试。
这样他自然是不能去比试的了。
但是结果很明显,武试上有不能伤人性命的要求,但是下了比武台可不是这样,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没有了顾及李少阳更是大开大合,那些人也更不是他的对手。
李少阳第二轮果然是与谢云鹤比,因着谢云鹤三番两次的来骚扰李少阳,也见识过李少阳的身手。
自然是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但他可不想还没有开打就求饶,毕竟台下还有那么多人看着呢,他可不想成为全京城的笑话。
他鼓起勇气冲上前去,一掌向李少阳的面门劈去,李少阳轻巧躲过。
李晓这回比上回要轻松写意的多,甚至还掏了一包瓜子儿放在桌子上。
是的,此刻的她们坐在马车上,虽然离得较远看不太清,但是胜在一个轻松,和场上正在比试的李少阳一样。
这也是李晓这几日最轻松的一刻,为了文相交代下来的事情,这几天她忙得焦头烂额,心中暗暗后悔,这麻烦事儿早知道不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