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娱乐:和热巴上综艺,吃牛排掏筷子? > 第665章 休赛期的话题

第665章 休赛期的话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休赛期到来,苏隆等人却没有闲暇时间。

    因为第1期的冲击波,已经冲到了内娱排行榜的第7位。

    受到了很好的反响。

    虽然不如音综版冲击波那般强势和迅速。

    但他的后劲儿显得非常绵长。

    一些在经典在线中对立阵营的选手,居然也加入了这个节目。

    冲击波脱口秀节目,在娱乐圈引起的反响,大大超出了想象。

    大家都情不自禁的把它与脱口秀综艺的一哥,目前处于内娱综艺排行榜第二的吐槽大会横向比较。

    发现他们两个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冲击波嘉宾出场次序,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改革。

    他直接淡化了这些客座明星之间那些虚情假意的吐槽。

    事实证明,吐槽大会中这个环节是大家最讨厌的。

    因为这些明星都拿着别人写的稿子,跟其他明星假装很熟,明贬暗保。

    并且一些段子一点都不好笑。

    大家其实不是来看这些明星虚情假意的。

    而是来看这些明星是如何回应自己的槽点,回应自己的一些负面新闻的。

    有人说吐槽大会,现在已经变成了洗白大会。

    实际上他洗白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既然上了这种节目,不如让大家痛快的说出自己的不足。

    那才是高端的洗白。

    在那里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捂着掩着,假装谈笑风生云淡风轻。

    把大家都当傻子吗?

    苏隆正紧锣密鼓的策划第2期节目内容。

    第1季节目虽然流量不错,反响也不错。

    节目的模式和形式都没错。

    但是有些细节做的还是不好。

    给这些嘉宾的段子,说的有些太露骨。

    有些矫枉过正的意思。

    苏隆和热巴,王建国都认为吐槽大会的一大弱点,就是给这些明星嘉宾的段子,太像专业人士写的。

    超越了他们本身的水平。

    为了让这些明星嘉宾出场发言显得真实一些。

    所以给他们写的段子,以真实为主。

    并不十分精彩,主要是围绕自己的槽点来写。

    虽然效果也是很明显,但是笑料不够了。

    甚至有的观众认为,这样一来成了加强版的洗白大会。

    洗白的效果更好了!

    无论嘉宾如何表现,到最后还是洗白。

    并且是各种深情的洗白。

    节目会呈现这样一种趋势,也是苏隆等人始料未及。

    作为一个优秀节目的策划人,必须学习经典在线那种不断改进的模式。

    于是趁着经典在线的休赛季,苏隆召集了公司的核心人物一起开会。

    除了杨老板之外,王传君,王建国,甚至佟丽娅都参加了。

    佟丽娅作为最新加入公司的一名自带流量的员工,身份位置也稍稍有些尴尬敏感。

    不过,他刚入公司就能参加这种核心会议。

    也说明了苏泷等人对他的重视。

    毕竟咖位在那里摆着呢。

    并且比杨老板还年轻。

    当年作为跟热巴,娜扎平分秋色的虚空三姐妹之一。

    佟丽娅是有自己的分量和实力的。

    迪隆公司开会,不同于其他公司的那些会议。

    形式大于内容。

    一旦公司开会,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公司的第1款综艺节目,只举办了一届就草草收场。

    虽然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和流量,但是后续无力。

    这是公司的第2款综艺节目,再也不能重蹈覆辙。

    苏隆当初最后拍板决定,继续延续冲击波这个名字。

    就是为了时时刻刻提醒大家。

    当初冲击波一路冲到威胁前三的位置。

    大家都以为这节目有可能会威胁第一名的经典再现。

    可到后来才发现,光是唱歌选秀这个元素。

    也不足以支撑这个节目的流量了。

    现在的娱乐选择太多了。

    并且苏隆等人追求节目极致的公平性,就放弃了节目的一些话题。

    很多选秀唱歌跳舞的节目,其实就靠话题和人物辨识度撑着。

    当初好声音那些笑到最后的学员,都是有辨识度有话题的学员。

    否则的话,即便你是冠军,像梁博这种,比赛结束之后立刻原地消失。

    而吴莫抽和李代,却能凭借自身的话题火了好一阵子。

    尽管后来吴莫抽是怎么捧也不红了。

    但是毕竟钱赚到了。

    李代若不是自己后来作的很,估计也能够称霸歌坛好一阵子。

    就像春哥提醒他们的那句话一样。

    【水清则无鱼。】

    【大家其实并不是来看唱歌的。】

    【你不能只靠着唱歌来支撑一款综艺节目。】

    春哥的话,苏隆此时才真正了解!

    这时候,过于理想化的东西,需要更多的创意才能保持生命力。

    热巴首先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我们的节目,初期这么搞,应该没太大问题。】

    【因为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我们请的嘉宾,这是数量和质量,都把控的非常好。】

    【第1期的三个嘉宾,潘子,法师和杨影,我觉得都是槽点满满。】

    【但是我也有一个小问题。】

    【我们不可能每一期都找来这么有槽点的嘉宾。】

    【目前我们的节目模式,都是这些嘉宾的槽点撑起来的。】

    【这算不算是个问题?】

    【我也不太懂。】

    苏隆点点头,不得不说,这丫头其实思路挺刁钻的。

    一期节目给人看下来,感觉是十分舒服的。

    但是这期节目,也确确实实是靠着几个嘉宾的槽点撑下来的。

    由于观众对这几个嘉宾深恶痛绝。

    所以也非常喜欢看到有人吐槽,狠狠的吐槽他们。

    这个时候王传君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说句倒胃口的话。】

    【咱们设计的这个想法,开局这样做不错。】

    【吐槽大会一开始为了吸引人气,用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擦边手法。】

    【建国我不是说你啊,你不要介意。】

    王建国笑着点点头。

    其实吐槽大会一开始整的那点活,大家都心照不宣。

    就是靠着擦边的东西,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然后又靠着自己搞笑的段子和一些槽点满满的嘉宾,撑起了整个开局。

    王传君继续往下说。

    【但是有槽点的嘉宾,这可不是地里的麦子。】

    【你要多少有多少。】

    【有槽点的那些人也就那么些。】

    【并且他们不一定非得参加咱们节目。】

    【有些艺人还是很有流量,有些艺人有社恐。】

    【有些艺人不差钱,他就宁可自己退出娱乐圈,也不愿意来咱们这里丢人现眼。】

    【有朝一日,咱们请不来那些有槽点的嘉宾,找不到靶子了怎么办?】

    其实这正是苏泷最担心的问题。

    当初王建国给自己提供的节目方案,走的比较稳。

    但是苏泷在零开播一周前推翻了所有的方案。

    又搞一套新的。

    不得不说,他自创的这套体系,比起原方案,噱头大得多。

    但是也存在一个缺点。

    你调起高了,后续的这些嘉宾如果很差劲或者很平淡。

    那你流量来的快,撤的也快。

    或许比音综节目死的还快!

    这个时候,需要解决的就是节目的延续性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王建国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咱们应该把节目的重点放在我们的驻场嘉宾上。】

    【比如说我,哈哈。】

    【然后还有热巴,杨老板,或者说我们任何一个签约的员工。】

    【佟姐也可以去!】

    【我们要把流量的核心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否则我们花这么大的价钱,花这么多精力搞了这么个节目,全用来给别人洗白给别人翻红了。】

    【那你说我们不是给他人做嫁衣吗?】

    【节目资源的重点,一定要像我们专业的脱口秀演员和我们的员工身上集中。】

    【但是这样一来有个新问题。】

    【我们这些员工本来就没多少槽点!】

    【甚至有些新人,像徐浩,你说他有什么可吐槽的?】

    【长得帅,演技好,私生活又简单,并且还好学,还是个学霸!】

    【就他这样完美的艺人,站到台上就像一张白纸。】

    【你让大家看啥?你让大家吐啥?】

    苏隆笑了笑。

    【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咱们可以给咱们这些员工贴上固定的标签。】

    【根据他们真实的属性,形成一个刻板的印象。】

    【没有梗,咱们可以制造梗。】

    【比如说徐浩这个小纯洁,直接就把它塑造成完美的艺人。】

    【有时候没有缺点,就是最大的缺点。】

    【这难道不是一个槽点吗?】

    【真正没有槽点的人是你连提都不愿提。】

    【咱们公司这些艺人都是有自己的特点的。】

    【徐浩演技好,颜值高,可以洁身自好。】

    【王恒花花公子,花心大萝卜。】

    王建国笑了,把话题接了下去。

    【然后小曼是自带小罗莉体系。】

    【张馨元,卢秀秀是有名的花瓶。】

    【这一下子都有了自己的梗了!】

    【合着这一圈转下来,就我没有话题!】

    众人都笑了,苏隆狡黠的挤挤眼。

    【谁说你没话题?】

    【你身上话题最多了。】

    【你跟吐槽大会那些人都很熟。】

    【动不动就艾特这个艾特那个。】

    【然后你实在没话可聊,就可以提李蛋啊。】

    这句话,把众人又一次逗乐了。

    【没错没错,提李诞。】

    【就跟当年曹金上吐槽大会一样,提郭德纲就完了!】

    王建国立刻正言厉色。【我们俩有可比性吗?他俩是师徒关系。】

    【而我和李蛋是合作者的关系。】

    坐在后排的那些公司的编剧,听到这些话都赶紧用笔记本电脑记录今天的内容。

    这就是以后他们段子的主攻方向。

    毕竟以后不能只靠苏隆和王建国两个人的段子支撑一切。

    要他们这些专职的编剧什么用?

    现在,公司这些核心人物给定好了以后的基调。

    他们这些幕后人员,以后的工作就节省了很多力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