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1991从芯开始 > 第677章 地头蛇和巨龙

第677章 地头蛇和巨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注:为了保住本书,有大量删改,请见谅。)

    两辆黑色的奔驰防弹汽车一前一后驶入李家别墅。

    自从大哥被绑后,李家的安保工作便骤然升级,即便上个月,被外界誉为世纪悍匪的张子强已经落网,李家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李泽聚钻出汽车,大步走进别墅。

    ……

    “爸,哥,远芯太过分了。”

    书房装修得古色古香,文化气息极浓,书房中间的茶几上,摆着一壶功夫茶。

    一边给父亲和兄长沏茶,李泽聚一边叙述着今天在港府的经过。

    相比李泽聚,其兄长李泽凯要稳重许多,和坐在主位的父亲一样,他只是静静地聆听,没有发表意见。

    李家成老爷子上个月才过70岁生辰,但完全无法看出他的真实年龄,可想而知,这位大爷平日里保养得有多好。

    沉默思索几秒后,李家成微微点头,先望向大儿子问道:“泽凯怎么看?”

    “爸,我虽然也觉得远芯有点强势,但过分还算不上。”

    李泽凯说着望向弟弟:“泽聚,你说苏先生他们事先也不知情?”

    “嗯,看得出来。”

    “那就是d先生故意让你知难而退了。”

    李泽凯呵呵笑了起来:“不过按照远芯的规划……我很想知道,钱由谁出?从哪里来?”

    “孙小姐当时直接回了我一句,钱暂时不考虑。”

    李泽聚也呵呵笑着,很是有几分愤慨:“但就算她孙西慧是集装箱女皇,怕是也不敢拿出两百亿港币砸进这一眼看不到回报的投资里去吧?”

    “那他们是希望港府学内地那样搞扶持?希望由港府出?”

    大李也微微皱起眉来,望向父亲。

    李家成缓缓摇头:“港府我清楚,d先生要是今天敢答应出两百亿港币,那hk市民明天敢让他下台。”

    “那远芯的方案是什么?说没有?”

    大李又望向弟弟。

    李泽聚摇头:“就是没说!而且他们最气人的是那句话——他们来了,就有产业链,就有生态!说得好像没有他们,这数码港就成不了似的。”

    一家人同时沉默了下来,许久后,李家成微微点头:“这句话确实说得很强势,但说得有底气。”

    “在科技领域,远芯就是一条强龙,哦不,是一条巨龙。别说hk,就算整个亚洲,敢于抗衡他们的,一个也没有。”

    说着,李家成望向小儿子:“所以,泽聚,数码港,你还是放弃吧。”

    李泽聚的眉毛皱成了一团。

    坦白说,提出数码港,一开始他确实没什么私心,更多的是当一次政治投资——他都没有想过提出共同开发的方案。只想着盈科入住,然后当一下中介,赚点辛苦费。

    当然了,入住数码港,也能让盈科彻底摆脱地产商的标签,尽快实现向科技企业转型,并以此来推动盈科在目前科技股高涨的大潮中上市融资。

    但港府上来就说没钱,那怎么办?他当然只好殚精竭虑地为港府考虑了。

    于是,依靠在数码港内划拨出38的土地,用以修建和出售住宅楼,并取其盈利来填补公共建筑的缺口这一方案,便在接近半年的规划和论证中出台了。

    在规划中,这是一个最省钱,也是对港府,对盈科都有利,特别是让港府对hk百姓有交代的方案。为此,李泽聚已经前前后后忙活了大半年。

    可现在倒好,远芯一来,d先生二话不说,直接就放弃了盈科。

    这把盈科当什么了?当草纸都没这么薄凉的!

    “爸,我不甘心。”

    李泽聚望着父亲和兄长,认真地道:“数码港是我们盈科提出来的方案,就连地块都是我圈的,凭什么让他们坐享其成?”

    “那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李家成警惕地看着儿子,也认真起来。

    他知道,自己这儿子从小就“不爱听话”,脑子也机灵。

    这种性格,遇到机遇很容易一飞冲天,但也极容易栽跟斗。

    ——譬如前几年,自己这儿子因为瞄准了hk的卫星电视业务,花钱买了牌照之后没用到几年,就引得澳洲的默多克前来收购。最后总投资不过12亿美元的hk卫视,不到三年时间,便卖出了95亿美元的天价。

    而且在卖的时候,自己这个小儿子还异常强势,把默多克几乎逼到了墙角,全程掌握着主动。

    这便是李泽聚的一飞冲天。

    而随后,李泽聚又创立盈科,继而进军霓国房地产抄底……却不料,这次抄底抄到了山腰上。

    如果不是自己及时出手替他止损,怕是这个小儿子至今还陷在霓国房产不断下滑的深渊中。

    所以,老李担心自己儿子冲动之下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我们原本的打算是让hk政府以私人协约的方式批给我们,免去流程,我看他们也希望这样搞。”

    李泽聚沉声道:“我们就算再私下协约,我们李家也是港人。港人治港,港人建港,天经地义。”

    “但他们,想偷偷地干,肯定不行。”

    听儿子似乎没有更出格的想法,李家成沉吟片刻后点头:“确实,应该公开招标,才能使众人信服。”

    “不过我很好奇,他们一家科技企业,会造楼盘吗?”

    老李的眼中充满了疑惑。

    资料显示,不是小李上来就想着搞成地产事业,毕竟98年那会卖楼的收益远比不上炒作科技企业上市。流传的70的住宅面积,那只是建筑面积,而非占地面积,且在规划中也都说好了的。终究其原因,还是港府当时穷,没魄力,还怕担责任。至于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商勾结”,实际上主要还是当初采用了私人协约的方式批地,而非公开招标的缘故。

    但数码港的失败主要原因却并不在此,而在于其创业、就业、生活环境和生态,以及随后的互联网泡沫,此处就不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关键字“早夭的数码港,未卜的香港地”一文,文中的引用我都验证过,算是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一篇分析文章。

    而之所以要介入hk,在群里也讨论过,因为这是当时唯一能收割东南亚人才和资本的地方,不拿下hk,就拿不下东南亚。

    最后,没有经济和人才中心(新加坡)的东盟才是好东盟,才是值得信赖的好伙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