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恐怖小说 > 搞笑盗墓风云 > 第6章 开工

第6章 开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师父跑起来的冲击速度,只能说是一般,但胜在耐力持久!

    10分钟后,他终于在一条被两个山峰夹着的小山沟里,停了下来。

    “师父,下次你跑的时候,能不能给个提示?让我准备准备!”我累的气喘吁吁。

    “完完犊子玩意,这么虚?我要不快跑,这么多游客,跟跟来怎么办?”师父也好不到哪里去。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终于恢复了过来,我拿了两瓶矿泉水,又掏出了火腿肠。

    递给两人,待会就要干活了,得先补充下体力。

    “师父,上回您老人家说到颜真卿,我记得上初中时,老师说他的楷书,只流传下来了一篇。”

    “好像叫叫《自书告身帖》啊!”我啃了一口火腿肠,终于问出了这个想了很久的问题。

    我上初中时,历史学得不错,既然公认的颜真卿真迹,只有一篇,那这个《白云帖》是怎么回事?

    “不错!”师父喝了一口水:“《自书告身帖》藏于日本,至于《白云帖》,那就很玄了,甚至说到底有没有这个东西,史学界都怀疑!”

    这一席话,让我很是吃惊!

    “但是年前,钱老板不知道从哪里搜集到了一本县志,说这个帖子,是真实存在的。”

    “当年颜真卿曾跟随张通儒,一起来过白云山,并且被这里的美景吸引,大笔一挥,写下了《白云帖》。”

    “那后来帖子去了哪里?”德子哥此时也跟听故事一样,急着插嘴。

    “历史记载,《白云帖》写完后,就送给了张通儒,此后张通儒一直珍藏,死后一起随着下葬!”

    “然后呢?师父你快说!”德子哥上瘾了。

    “然后然后俩犊子赶紧给我啃完火腿肠,照着这里挖,把帖子拿出来,交给钱老板!”师父转悠了两圈,又用腿量了几步,然后指着一块空地对我们说道。

    “好嘞,您就歇着,接下来的事,就交给我和老二吧!”

    德子哥快速拿出洛阳铲,又掏出几根带螺纹的铁棍,按顺序接在了一起。

    嚯,得有五六米长!

    “够了,德子,这就差不多了!”师父提醒道。

    “够了吗?”德子哥停住手了!

    这题,我会!

    历朝历代的墓,埋葬的深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年代越早的,埋的越深。

    著名的先秦时代的秦公1号墓,大约27米深,秦始皇墓据说35米,汉代的接近20米,到了唐代,普通的墓,一般七八米就到头了。

    德子哥接了五六米,刚刚好。

    “对,够长了,开工,先扎扎土,带上来瞧瞧!”师父下命令了。

    “瞧好吧!”德子哥往手心里唾口唾沫,大喝一声,一铲子就下去了!

    我在一边,当场看懵!

    以前,我跟着周大军的时候,曾经偷偷看过他下地掘墓。

    周大军人矮还瘦,胳膊跟麻条一样,拿的那铲子,明显要小了几号,就跟牙签一样,在盗洞里搅来搅去。

    可关键是,他光在那里磨蹭,就是进不去,干掏不出土!

    别说他急,我在一旁看的都急!

    而我德子哥就不一样了,膀大腰圆,师父养的大肥鹅,看来没有白吃。

    刚才他那一铲子下去,我目测了一下,大约得有18厘米!

    “啧啧,德子不一般,没有浪费这一身好膘!”就连师父都在一旁赞叹。

    接下来,德子哥就一铲子一铲子的往外带土。

    我们用的是大洛阳铲,顶部是月牙型的,带出来的土,起初颜色只是比地面上的略微深了一些。

    但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渐渐土的颜色,就不一样了!

    “出来了,土的颜色变了!看来就是这里!”德子哥带上来一铲子土,瞧了几眼后,大喜过望的喊道。

    我赶忙凑上去看,的确,带上来的这铲子土,上面的是清灰色,底下连着的还泛着白光!

    清膏泥无疑!

    这种土细腻,粘性大,最重要的是不易渗水,以前的时候,常常用来做墓葬的防水层。

    清膏泥,常常在秦汉时期的墓中见到,以湘省出土的最为多见。

    北方的鲁豫两省也有,能在广州这边见到,多少有点意外。

    但无论怎么说,清膏泥一出,底下有墓,那是肯定的了。

    这会的功夫,德子哥又拿出了钢钎,往刚才那盗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八米,然后拿着钢钎往土里扎。

    我跟着周大军时见过,明白德子哥这个举动的意思,他是想根据底下土质手感的不同,快速确定一下墓的形状。

    然而,德子哥四个方向各转悠了一圈,眉头却越拧越紧!

    “这不对啊,无论下多深,手感都是一样,那姓张的官这么大,墓怎么这么小?”德子哥不解的问师父。

    师父不以为意,摸着下巴想了一会说:“你往里收收,四个方向各三四米,往下扎,中午之前,把墓的形状搞出来。”

    德子哥挠了挠头,接着又重新操作了一遍,终于,在盗洞的东西四米处,南北三米处,重新找到了清膏泥。

    怪事了,这个时候我也觉得奇怪。

    这墓太小了,与师父说的张通儒,配不起来啊!

    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眼看德子哥确定了墓的形状,已经掏出了旋风铲,我也不能闲着了。

    我掏出了之前在五金店买的粗铁条,先窝了个圆形,顶端留个缺口。

    然后又拿出一块提前缝好的布,套在了粗铁条上。

    一个简易的簸箕,就做好了!

    一会儿德子哥往上掀土的时候,我要用这簸箕,把土一趟趟的送上地面。

    这里要插一句。

    后来我在电视上,看一些纪录片的时候,发现有些人说,常见的盗洞口,一般都是06到08米宽。

    这是因为,这个宽度,正好适合一个瘦小的盗墓贼下去,还不容易被发现。

    我个人经验,这种说法,尽管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

    实际上,盗洞的宽度,与散土的工具,有一定关系。

    试想一下,你用一个70公分口径的铁盆散土,盗洞口却只有50公分宽,能出去吗?

    这就是缺乏经验导致的!

    正像猫走不走直线,取决于耗子。

    盗洞开多大,也要取决于你用的啥散土工具!

    确定了墓的形状,师父重新选了位置。

    接下来,我德子哥加足了马力,那旋风铲被他玩的花样百出,小盗洞也被越挖越深!

    挖到差不多1米左右的时候,德子哥在墓盗洞壁两侧,各自挖了一个10多公分的脚蹬。

    往下进行的时候,每隔1米左右,就要挖这么一对脚蹬。

    因为盗洞越往下挖,需要的人越多,德子哥需要踩住下面的脚蹬,便于掀土,我则要踩住上面的脚蹬,用簸箕兜土。

    他在下面,我在上面,分工明确!

    就这样,我俩配合默契,大约俩小时后,盗洞就被挖出了五六米深。

    “行了,俩犊子先上来,我先讲两句。”师父开口道。

    这一通连扎带挖的忙活,过去了得有四五个小时,我看了看表,1点了。

    我和德子哥上来,都累的不轻,躺在地上不想动弹。

    师父递过水来,又打开了几包小鸡腿,送到了我们嘴边。

    嗨,师父是刀子嘴,豆腐心,平常对我们出口成脏,背地里对我们比谁都好。

    休息了一会儿,又吃了点东西,我恢复了力气,坐起来问:“师父,咋回事,为什么停了不挖了?”

    师父掏出烟,递给我们一人一根,自己则举起烟袋锅子,点着后,吐出一口烟雾。

    “快打通了,我嘱咐你们一句,钱老板要的《白云帖》,还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我估计,要是刻在了竹子竹简的,那可能得烂完了,要是纸质的,可能也得糟成片了,这就需要加倍小心,待会儿碰见什么箱子盒子的,千万慢点,别给我砸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