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喜事
幺娘抿着嘴,笑意甜甜的和清雅一同回了家。
清雅看着旁边甜意都要渗出来的小姑姑,也十分为她高兴,想来两人已经和好如初了。
这段时间她看着就觉得姑姑压抑的厉害,很久不曾这么纯粹的开心的笑了,由内而外散发着快乐。
两人回到家,大门上用红布做的两朵红花还没摘下去,应该是要晚上摘。
由于家庭贫困,所以村里成亲都不会张灯结彩的,大红绸布挂满屋檐,一般都是只在大门口挂两朵大红花。
院子里两张桌子已经撤下去了,一点酒每人也就分到一两杯,吃的快散的也快。
二哥二嫂一人拿着一个扫把正在扫院子,见他们进来,二哥笑道:“刚乱哄哄的,还在想你们跑哪去了,快去吃点东西去吧,在厨房呢。”
“知道啦。”幺娘转身轻快的去了厨房。
田氏不解的问女儿,“这是怎么了?这么高兴?”
清雅抿嘴一笑,“刚徐思辰见过面,然后就一直这么高兴,想来是和好了。”
说要也去了厨房吃饭。
田氏笑的一脸得意的对丈夫道:“你瞧我说什么来着?是不是最后这事儿能成?”
幺娘不知道外面二嫂正在显摆,她大口吃着手里的软乎乎的饼子,还有辣白菜,和一碗肉末白菜汤。今天大喜的日子,所以今天的饭菜都是管饱的,虽然还是玉米饼子,但却喷香软乎。
看幺娘和清雅吃的香,在厨房收拾的钱氏又馋了,但她刚刚吃过饭了,这会儿实在是不好意思再抄起碗来,便有一搭没一搭的同她们说话。
“这再过几个月便是守成的婚事了,然后七月是清雅的,再然后估计就是小妹和守业的了,这下咱们家的喜事是一桩接一桩了。”
幺娘与清雅一脸的不好意思,清雅不敢说什么,倒是幺娘娇嗔道:“好好的说我干什么?”
“我……就是说说。”钱氏一向怕幺娘,幺娘一开口还以为她要炸胡呢,最近这段时间她时常低落、咋呼、难哄。
现在看着怎么有些不对劲?一副情意绵绵的样子。
不止钱氏在数量接下来婚事,张老太太也和张老爷子也在数量这些婚事需要用到的银钱。
这次是嫁孙女,一点嫁妆,摆两桌不算什么,昨天卖了鸡蛋钱都没全用上,还剩了一些,等明年守成成亲可就不一样了,盖房子,打家具,床褥,到时候喜桌少不了五、六桌,都是钱。
“现在每个月卖鸡蛋都能卖八九百文了,够用了。”张老爷子喝着热水,缓缓道。
“哼,你闺女那份钱不要了,当然够用了,还不止呢,怕是家里这一年的嚼用都够了,这本来都是我闺女的,全搭进去了。”
张老太太恨恨不平道,原本家里粮食是尽够的,秋收留下的再加上这两日正要收割的九亩玉米,全家一年的粮食都够了,去年买地的饥荒也平了,今年留的粮食也多些,虽然也不能敞开了吃,但好歹比今年强,每人吃上八九分饱够了。
但张大妞把家里的钱都借走了,直接导致了家里没钱用,想用钱就要卖粮食,是以张老太太之前差点把众人饿晕,为了就是让大家尤其是张老爷子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愤怒过后,张老太太冷静下来,才发现今年还有一项重大收入,那就是卖鸡蛋,随着鸡越来越多,现在每个月卖鸡蛋都能卖四百多文,一年下来比种地多,眼前这些事瞬间就不叫事了。
张老太太说完,又道:“现在快冬日了,以后养鸡需要的谷糠更多了,可能鸡蛋也没那么多了,但就算一个月分个两三百文,家里也够用了,这本来就是闺女挣的分给家里的,是以,她剩下的那一半我也没要,她非要给,我就给她攒着,反正这是我闺女的,谁也别想动。”
这事张老爷子没意见,“都听你的,再过半个月也不会下雨了,该把房子盖起来了。”
晾上一整个冬天,正好成亲的时候住人。
“盖房子?”幺娘一步进来正好听到这一句。
“没规矩。”张老太太喝道,“又偷听我和你爹说话。”
“我没偷听,我进来你们正好说到这,我就听见了。”幺娘笑嘻嘻的依偎进娘亲的怀里,“以后你们说话关上门,万一你们要说嫂子坏话,被人听到多不好。”
张老爷子:“胡说八道。”
张老太太:“我每天在院子里骂人你没听到呀,我还用背后说?”
说完后迅速发觉了女儿的不正常,知女莫若母,女儿最近虽然沉稳了很多,但总是蔫蔫的,今天看着就像总阴沉沉的天,一下子就晴朗起来了。
“怎么回事?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娘~”幺娘不好意思的在娘亲怀里蹭了两下,“就是刚才吧,徐思辰过来找我,说跟我道歉,让我别生气了,这本来也不是他的错,还担心我生气专门来道歉。”
“我的儿,这说明他心里有你呀。”张老太太惊喜道。
这话正说到幺娘心里去,她过不去这个坎也有自卑的原因,觉得自己配不上他,觉得他不喜欢自己,在赖上去太难看了,结果……
想来他还是在意自己的。
张老爷子看着喜不自禁的母女俩,再想到徐家近来的诚意,也没什么可反对的,是以什么也没说。
转过天来,张老太太便着急忙慌的让吴氏去通知了媒婆,就说这门亲事她们家同意了,接下来就还是定亲的一些事情了。
这件事让整个张家都十分高兴,不论是徐家的富裕程度,还是徐思辰自己的本事,最后还有那丰厚的聘礼,总之,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本来因为梅香出嫁,总有些不适应的人们,还没来得及不适应就被迅速转移了注意力。
幺娘也恢复了每天笑嘻嘻,招猫逗狗的样子。整个家里都开开心心的。只有吴氏,担心女儿的情绪占了上风,总是有些忧愁的样子。
媒婆也是迅速做出反应,马上去了一趟徐家,接着喜气洋洋的走了出来。
没出一个中午,大半个村子都知道了这桩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