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共同建造黎明安全区
很快两个小弟就径直的冲进了一户人家中。
这家人一共有三人,看到两个浑身绑着炸药的人冲进来直接吓的趴在了地上。
当看到两人的面容后,男人惊恐的说道:“张三,李四,你,你们俩竟然还想着造反!好好过日子不行吗?”
“你,你特么闭嘴,如果这个什么曙光军能让哥几个过上以前逍遥自在的日子,老子们绝对捧他的臭脚。”
“别跟这几个垃圾废话了,绑起来!”
另一个人挥舞了一下手中的砍刀说道。
而这家人一家全是大老爷们儿,以前被欺压是因为害怕张三李四背后的人,现在有了曙光军撑腰还怕什么?
只见三人快速起身然后冲进了屋内。
“站住!尼玛的,信不信老子把炸药包点了?”
张三一脸嚣张的踹开门说道,仿佛又找到了曾经的感觉。
嘣!嘣!
两声清脆而沉闷的声音响起,张三应声躺下,竟然直接被砸晕了过去。
剩下的李四看着凶神恶煞的三人腿肚子直打颤,让他点了炸药包说实话,他也没这个胆子,最多吓唬吓唬人,本以为这些人平日里受尽了自己的欺压,看到自己会害怕呢,谁知道竟然这么猛。
“大哥们,我,我投降,别”
嘣!
李四话还没说完,便被一铁锹拍晕了过去。
“草,这两个二货不会把事情办砸了吧??”
“算了,不管了,咱们三个直接冲进治安局,他们看到炸药包是不会开枪的,能不能翻身就看这一步了,兄弟们,冲!”
他的想法很不错,三人冲进治安局后,治安局内的动员兵确实没有第一时间开枪,见自己几人毫发无损,便更加猖狂的露出了身上的炸药包。
“不要开枪!看到我们身上的炸药包了吗!想活着就别开枪!”
三人中的大哥大声喊道。
手持步枪的动员兵看到如同小丑一般的三人并没有理会,他们都是三星的动员兵,所以非常有把握在他们三人点燃炸药包之前击杀三人。
“林三!去特么找枪!”
砰!
这人话音刚落,一颗子弹洞穿了他的脑子。
剩下的两人看到这一幕刚想点燃炸药包,就被两颗子弹送走了,走的也很安详,期间连句话都没说出来。
这时候,另外两个人的尸体也被送了过来,交代清楚后,坐镇治安局的间谍直接赏了那一家人每人5斤肉。
而这场荒唐的造反也是如此突然的结束了。
关于有人造反的事间谍并没有上报给顾辰,因为他觉得如果这点风波都处理不好的话,自己还不如找个豆腐撞死算了。
隔日,五人的尸体便被游街示众,街道两旁的人无一不拍手叫好。
另一边,曙光城与青城市安全区开始实行了一项庞大的工程。
共同建造两道连接曙光城与青城市安全区的城墙。
而城墙中间则可以生活平民,这个范围并没有将石田镇包含进去。
毕竟石田镇属于曙光城的私人领域。
双方共同建造的这片区域则是由双方共同管理的避难所。
换句话说就是,曾经的青城市安全区和曙光城该咋样还咋样,新建城墙之间的这片区域则是双方一起管理。
其实这么做也是为了彻底解决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口。
随着双方势力在青城市大力救援幸存者,安全区和曙光城的人口那也是越来越多。
尤其是安全区,都快爆满了。
曙光城还好毕竟有石田镇和龙镇两个镇的范围。
但是石田镇顾辰是想改成土豆种植基地的,所以能不占用空间就尽量不占用。
龙镇那边太小了,曾经的总人口也只有几万人罢了。
所以顾辰同意共同建造新区域也是为了未雨绸缪。
目前,这个名为黎明的曙光的计划已经进行了两天。
每天都有几万人在工作,在各种机器的帮助下,这个工程最多两个月就能够完工了。
到时候,两条长20公里,高5米,厚度两米的城墙将会出现在安全区与曙光城之间。
预计容纳的幸存者也高达40万,这个新避难所也被命名为黎明安全区。
黎明安全区将来产生的收入也是吴青峰与顾辰4 6分,吴青峰提供食物,顾辰提供水和电;治安部队以及医疗系统也是双方共同承担。
日常的巡逻部队,则是双方分开,靠近吴青峰的那边由吴青峰负责,靠近曙光城的这边由顾辰负责。
顾辰根据这段时间侦察机拍摄的图片来分析,青城市应该还有几十万的幸存者。
其实青城市的幸存者也不是傻子,在第一天看到空中的侦察机之后便开始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制作显眼的求生信号。
几十万的幸存者,如果全部救出来的话,食物以及电力恐怕会出现大问题。
顾辰想了想,准备过段时间再建造一座核电站以备不时之需,虽说目前来说基地的电量是绿色的条,但几十万人会用多少电,顾辰也不敢保证。
反正核电站也不贵,未雨绸缪总是不会错的。
随着核电站基地内核电站数量的增多,其中防御设施也是越来越多,顾辰还建造了一个裂缝产生器想要试试有啥效果。
结果让顾辰出乎意料,裂缝产生器不仅可以屏蔽卫星等侦测手段,还会形成一片大雾。
虽说从外面看不到里面,但从里面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外面。
不得不说,红警的黑科技真的是太多了。
乌镇的军事禁区为了不引起普通人的好奇心,围墙也只是每天增加一点点,这样也可以解释是夜间施工。
顾辰当初直接建造出围墙也是有些大意,好在并没有人觉得奇怪。
大雪过后的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是阳光明媚,之前的积雪也是慢慢得融化甚至汇聚成了一条条小溪。
而许久未露面的丧尸也从世界的各个角落出现。
没人知道它们去哪里了,只不过这次看上去与以前仿佛有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