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乌啼记 > 第86章 番外

第86章 番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取得阶段性胜利,便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25万大军,水陆并进,北取中原。军师刘伯温为北伐战略制定了三个部署:第一步“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第二步“旋师河南,断其羽翼”。逐渐形成三面包围元大都的军事形势。第三步“进兵大都”,七月二十八日,克通州,元顺帝携太子仓惶北逃。八月初二日,徐达率军攻陷元大都。

    至此天下初定。八月十五日,时值中秋月圆,应天府张灯结彩。秦淮河上,水灯相连十余里,一艘大型画舫制作的月宫伐桂图飘浮于水面,美仑美奂。太祖传令众将士与民同乐,为此还在城南由户部设置了月饼坊,众官员乃至家家户户都得到皇上赏赐的月饼一盒,以示恩泽天下。是夜大宴群臣,面河而设宴,百官集贺,喜气融融。但见珍馐环列,玉馔佳肴,君臣列次坐定,太祖执觥道:“诸位爱卿,今日天下大统,唯实痛快。我朱重八从草根入伍,个中艰险曲折,自不必多言。我等起兵于江南,诸将士随我征战南北,出生入死,建功立业,至今一十有五年矣。当年中秋,也是我们的起兵日,各路义军以月饼为信,相约起义大获成功,后势如破竹,今徐达常遇春率军顺利击破元大都,收复中原之地。今日中秋,明月依旧,正宜歌舞大庆。此杯厚酿,为此大好时辰,大好月夜同庆!为大明江山社稷,大家干了!”

    “谢皇上!”众臣一饮而尽,轻歌曼舞丝竹声起,一时尽兴。

    丞相李善长起身道:“皇上功业千秋,得天独厚,建立大明江山与日月同辉,实在是与明月有缘,今日月圆之夜,普天同庆。臣有一联以贺此江山美景,目前仅得上联,望诸位公卿有思得下联者,微臣斗胆向皇上讨赏一二,不知可否?”

    明太祖道:“且说无妨,李爱卿掌管户部,为大明征途后勤总保障,个把赏玩卿可自主。”

    李善长道:“我等为臣常思皇恩浩荡,不敢贪犬马之功,所有恩典皆出于皇上,应当得皇上庆赏为宜。”

    明太祖道:“从你所言,你且说来是何联目,朕再定赏赐。”

    众臣一听,也都来了兴致。

    李善长朗声道:“明日明月明明日月江山明无限。”

    明太祖一听,顿时大叫一声好!兴奋之情高涨:“好一个上联,十分应景,今天大喜之日,大喜之月,江山新固,朕当有所赐,各将士行伍军功不一,论功行赏宜从长计议,今日暂且不提。李爱卿替朕着想,十几年来为国分忧忠心可嘉,此联甚合朕意,另特赏丹书铁券一卷,有对出下联者赏百金。”

    “谢皇上隆恩!”李善长道。

    太常卿胡维庸道:“这上联看似平平无奇,却十分难得,合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巧,下联必成绝对。不才先献丑一个,大家笑笑就好了……卡上卡下卡卡上下道路卡不通。”

    “哈哈,”明太祖大笑道,“胡言!胡言!今已大道通天,岂有不通之理,惟庸才也!”

    “哈哈哈……”群臣哄堂大笑。

    胡惟庸顿时有点面红耳热,借着酒劲厚着脸道:“皇上的双关用得妙,是赞美臣下,惟庸不才,胡某所言都是真言,胡某庸才不假。”

    太史令刘伯温道:“李丞相妙联天成,豪纵壮美有日月之光,当以地上事物与之对应,但下联必无豪放气势,惟可集婉约柔美。微臣也献丑来了……淦金淦水淦淦金水春秋淦永年。”

    明太祖道:“这个不错,先生不愧是吾之子房也,金生丽水,五行相生对应天地日月之光,春秋永续万年。好!好……只是这淦字作何解?

    刘伯温道:“说文解字对淦字注解为,水入船中,必由朕而入。淦者,浸淫随理之意。朕是指船的缝隙。而淦就是指水慢慢地慢慢地随着缝隙渗漏浸沉到船里面。自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万世同此理。唐太宗以此为鉴,创开元盛世。皇上英明,以此为鉴,可为大明百姓福祉。”

    “妙,实在是妙不可言。”李善长道,“刘太史学富五车,成此佳对,李某佩服。”

    “干得好,干得妙,”指挥使胡海道,“你们一群大文人,说得文诌诌的,我一介武夫实在不懂,附庸风雅的事我干不了。今天大伙儿高兴,说这些也是为助酒兴,干就完了!来,大家喝。”

    明太祖道:“好好干,好好干,大家今天且放开喝个痛快。”

    君臣欢恰,上下相敬如宾。明太祖嘱咐太监让刘伯温散晏后留下,要和他单独谈话。

    晏毕,众人散尽。刘伯温道:“皇上留臣下来,有何要事相商吗?”

    明太祖屏去左右后,对刘伯温道:“先生自从拜我军师以来均料事如神,助我打下江山可谓劳苦功高。我朱元璋马背得天下,以强兵悍将扫荡海内。不管李善长说大明江山无限也好,你说春秋永年也罢,朕知道不过都是奉承佳话而已。子孙能否守得住,世事难料,他日国土沦陷,国主轮流坐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先生究天人之际,穷通易卦,现有一事相问。先生能否替我算一下,我这明朝国运,能有多少年?”

    刘伯温道:“神机天授,自有定数。事关国运,泄露天机,臣罪非轻。若有错漏之处,臣亦万死难辞其咎。”

    明太祖道:“朕赐你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不用你负责,不以言论定罪。不着急,今日已晚,先生先行回府,这几日好好推演一番我大明后世图景,明朝以后的情况如何朕也想知道。是福是祸都没有关系,愿闻先生高论。”

    刘伯温领命退下,回到府中,与妻商议,妻陈氏道:“朱元璋疑心病重,虽然赐了你免死金牌,但也难保不会给家里带来祸端。古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如今你帮朱元璋夺取了天下,但他对这朱家天下能保持多久显然不放心。在皇上眼里,你能帮他,自然也能帮别人,如今让你预测后世,也可能是为除掉你找借口。”

    刘伯温道:“此乃天数。生死有定,福祸相依,人都是相互成就的,夫妻如此,父子如此,君臣更是如此。有朱元璋的天命皇身,才有我刘伯温济天成命,个人的命运自己是无法做主的,我深知自家命运也为天命所裹挟,不能左右半分。今天既然领了皇命,就算他个后世一千年。殃及自身在所不惜。”

    刘伯温说完便排起三合罗盘,一连数日,不出刘府府门。又根据罗盘命理逻辑术数,作成预言歌三首。歌成之日,刘伯温方面露喜色,让佣人在庭院摆上酒来,与妻儿赏月共叙。刘伯温道:“明天,我将进宫面圣,进献预言歌,我刘基虽然上可以知过去数千年,下可以算未来上千年,却对自己的命理福祸难料。因为命理在定数中存在变数,而命理师本身细微的言行和应对都可能改变历史和本人命运的走向。当今圣上脾气多变,现天下大局已定,整肃朝廷内部巩固统治必然是下一时期皇上首要考虑的事。”

    陈氏道:“自秦始皇起,嬴政就是吕不韦以奸计帮助上位为王,接着陈胜武广就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推翻了秦王朝,刘邦对功臣韩信毫不手软,李世民几乎杀尽凌烟阁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尚未久远,我们现在虽富贵在身,但却不能不考虑身后之事了。”

    “恒儿,”刘伯温转头对儿子说,“你明日起回老家青田,修葺祖坟,置办宅业,不再进京。所修宅第不可越制,不能豪华。为父当学留侯张良,功成身退以保你等万全。”

    紫禁城内殿。明太祖刚吃了半块烧饼。内侍太监忽报国师刘伯温觐见,太祖于是将没吃完的烧饼放下,用碗倒扣着盖在烧饼上,宣刘伯温进来。

    刘伯温进到殿内行礼后,太祖问:“中秋那天晚上我让你算算以后的事情,先生都算了吗?”

    刘伯温将自己所写的预言歌呈上。太祖翻阅良久,仿佛阅历千年,国家兴亡和朝代更迭很多事情都写的很详细,但不知道这些稍嫌晦涩的歌词写的准不准,便指着刚才扣着烧饼的碗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伯温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乃烧饼也。”

    太祖见刘伯温如此神算,还称自己为金龙,当下非常高兴,翻开碗果然是一块吃剩的烧饼。“先生真神人也!” 太祖叹道,指着预言歌中的一句说:“‘运至六百半,梦奇有字得心惊!’我大明能有六百五十年国诈,可与周朝比肩,朕甚觉欣慰。”

    刘伯温笑而不语。太祖合上预言歌,发现封页未写歌名,便道:“先生这三首歌,当可和《推背图》、《梅花诗》相媲美。必要有歌名流传后世,以作应验。先生意取何名?”

    “此歌与皇上食烧饼等同应验。烧饼者,如日之金黄团圆,食之则缺。后世六百余年后,有日食之时,恰如烧饼之为金龙所食,当可应验此歌。臣名之以《烧饼歌》,可否?”

    “甚好!甚好!”太祖龙颜大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