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洪水九州肆掠_2
来自荷兰的代表雷特斯林用ppt和视频分享了荷兰应对海平面上升进行防御的经验。雷特斯林说:“荷兰与浩瀚的海洋斗争的历史非常悠久,1953年经历了那次历史毁灭性的洪水海啸后,北海涌入的毁灭性洪水,这场洪水在西南部造成了一千八百三十五人罹难,七万两千人无家可归。重大死伤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促使我们开始着手建设自己更加稳固安全的海防线。”
在欧洲大陆的西海岸,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的西欧第一大河流莱茵河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最后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发源于法国的斯海尔德河和马斯河,经比利时后在荷兰注入北海,三大河流冲刷之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区域,这片肥沃的土地就是荷兰。域内运河河道纵横交错,这里一千七百万人口中的一半以上的人聚居在危险的低洼区域,这些区域的生产总值也占去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
荷兰遭受海水倒灌和入侵的历史长达整个西欧历史。在与大海的拉锯战中,荷兰境内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数以百计的人工土丘,荷兰人在上面建造家园、农场和村庄。这些人工丘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百年,是人与大海斗争所留下的最早遗迹。荷兰通过一系列的堤坝阻浪排水,土地填筑而成的围垦地带,创造出境内百分之十八的国土面积,从而也使得这个国家约有百分之二十六的国土处于海平面以下,其中包括欧洲第五繁忙的交通枢纽史基浦机场,有遭受洪涝灾害风险的则占荷兰版图的百分之六十。
全长三十二千米的阿夫鲁戴克大坝横贯海面,是工程技术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座大坝保护了其范围内数百千米长的海岸线,也造出了广阔的浅湖艾瑟尔湖。大坝上还有多车道高速公路,给北荷兰与弗里斯兰省出行提供了捷径,让旅客可以少绕道三百公里。
在荷兰西侧海岸边缘,一条一万七千五百千米长的由堤坝、沙丘组建的东斯凯尔特河风暴潮大坝,拦住了大海前进的脚步。这道大坝上一系列复杂的水闸门可以完全封死河口,以防不可预料的北海一泄如注。位于海牙的一座足足有两百个足球场大的巨型人工沙堤像是个怀孕的大肚皮,从沙滩上一直延伸到海里,这个巨型人工沙堤建成运行至今半个世纪,依然如大山般安稳屹立不倒,像守护腹中的孩儿般守护着美丽的沙丘。
众多大坝沙堤从北向南形成一道坚固的国门屏障,护卫着荷兰的国土安全。
“我们修建的超级海洋防护工事可以让我们再安然无恙地躺平几百年,称荷兰是这个星球上的‘安全岛’,绝对是实至名归的。”雷特斯林对自己国家的水利防御工事充满无比坚定的信心。
“荷兰经验是值得推广的。”萨尔帕多说:“有条件的国家进行自我防御,是应对海平面上升危机的最佳方案选择。毕竟最美的是家园,最亲的是故乡,不是万不得已,也不会抛弃故土。”
“这是不可能的。”马尔代夫总统卡门易卜拉欣道:“我们国家都是大大小小的零星海岛,有一些小一点的岛早就淹没掉了,除了马累可以修筑一些防御工事外,其它地方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且这种大型工程的相关技术和资源我们也不具备。”
“历史证明荷兰的技术价值无穷。荷兰有两千多家从事水利技术的公司,有非常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资源。我们与美国合作紧密,为纽约和新泽西洲防御飓风海啸构筑了海防线。在东南亚,我们的专家加固了从雅加达到湄公河口的防御工事,我们还可以根据市政规划的要求进行工程方案的优化,例如修一条路或做一个污水处理站方面等。全球任何海岸防线工程都是可以和我们合作的,我们非常乐意伸出援手帮助需要的地方。”雷特斯林的广告做的天衣无缝。
经过多轮探讨,参加气候峰会的各成员国就海平面上升造成的难民问题以及气候灾难应对的国际合作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各国共同签署了《杭城气候协定》。
六月的暴风雪说来就来,亚欧大陆和北美洲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特大降水。雨、雪和冰雹席卷了各大洲近海大部分的平原地区,特大的暴雪雨下了两次,第一次下了整整半个月,第二次也下了整整半个月。之所以说是两次,是因为气象部门根据经验数据预报了第一次,大家以为会停下来,但第二次突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新的降水的巨大云层,并累加在第一次后面接连降水。
一个月内,人间变成了地狱。
曾经的荷兰已经变成一片泽国,在阿姆斯特丹看不见一点陆地和沙丘。暴涨的莱茵河水溢出河谷,冲向庄园和城市,摧枯拉朽般摧毁了一切,裹挟着泥沙,裹挟着代表文明的各种人造物,裹挟着活着的和死了的各种生物,以雷霆万钧之势奔向大海,然而在出海口,被拦海大堤阻却了去路,巨大的洪水可不管大堤有各种泄洪的复杂骚操作,洪水迅速内灌冲向更低的洼地和填海区。还能看到接天抵挡海水的那处防海大堤的坝顶,大堤的内外已经到处茫茫荡荡。不久之后,大堤的坝顶也彻底没入了海面。从天而降的洪水从来不知道海岸防御工事是什么,无差别的浸透了沿海的每一座城市。一栋栋摩天大楼浸泡在水里,只剩下上半截楼顶在风雨中飘摇。
整个西欧和地中海沿岸一片狼藉。
东亚大陆也好不到哪去。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各条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都迎来了接天连夜的大洪水。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连日的特大暴雨使这片大地所有低洼处都积满洪水形成了一个个湖泊,河水暴涨。
黄河支流渭河、伊洛河、沁河和山东境内大汶河、金堤河无一不涨至历史最高水位。黄河主干道水位迅速超过警戒水位。
黄河水位上涨导致悬河段大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旦黄河决堤,整个开封,整个河南,整个华北将变成一片汪洋!
黄河南岸柳园口。
黄河河务局局长徐海平正在视察水情,面对记者,满脸愁云密布,紧锁着眉头说:“目前,黄河防汛形势到了历史上最危急的关头,防汛压力极其巨大。我们的任何防汛工作都不可能防得住如此巨大的洪水,剩下的只有一件工作可以做,那就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财产安全也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转移人民群众到安全的地段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第一要务。”
黄河大坝没有决堤,经过多年的加固和历史检验的工程质量保证了黄河水有序平稳运行。
然而,黄河水位继续升高,漫过了大堤!
汴京告急!
长江水位持续上涨,三峡水库的蓄洪能力已达到上限,随时有漫堤的危险。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达到历史最高值,还在不断上涨之中。上游的泥沙砾石逐渐被水流冲到河道狭窄的地方,中下游出现了许多堰塞湖和河洲地带,江水四溢漫出江堤。湖汉三镇,除了极少地势上相对较高的地区,其他的平地均成为了一片陆上海洋。汉口市区平均水深5米。
湖汉告急!
愤怒的长江奔腾向东,柴桑、宜城、鸠兹、金陵、朱方无不遭遇了千年不遇的大洪水袭击,再强大的防洪抗灾能力都无法与这样的洪水抗击。在过去历次大洪灾面前,曾有无数次,坚强勇敢、无私无畏的广大军民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身为堤坝抵挡江水,填补决堤的缺口,然而在现在这样的洪水面前是不可想象的,那等于以卵击石。
柴桑抗洪纪念馆的广场上,1998米高的抗洪纪念碑半截被淹没在洪水里,上面一个个1998的字样被洪水不断舔舐吞噬着。
长江携带的泥沙淤积成了崇明岛,崇明岛自然也是被洪水不断眷顾的土地。太湖流域洪水四溢,吴淞江和黄浦江倒灌进长江,洪水以雷霆万钧之力冲击着环岛防护堤,防护堤虽然建得很高很牢固,但也被洪水一波又一波地冲了进来,导致多处损毁,整个崇明岛几乎都要被淹没掉。
不断抬升的海面扩大了长江入海口,一个又一个高达十余米的超大巨浪冲击着外滩,上海滩已经成了海上滩。
上海告急!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闽江流域。
东营告急!
津沽告急!
穗城告急!
鹏城告急!
……
滔天的洪水势头只增不减。
“弃城!弃城!中东部人民群众全民往西部地区和高山地区转移!”在大灾大难面前,华夏人从来没有退缩过,也没有倒下过。然而这一次,我们退了,我们往高山退去,往西部退去。中央行政指令的发布意味着一场空前的国内移民运动的到来,同时也是绝后的。
《远望时代周刊》发表署名文章《宁弃一座城,不放弃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