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乌啼记 > 第10章 寒山寺客船晨钟

第10章 寒山寺客船晨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陆秋鸣望着身边的女人,如同这桥下的细细流水一般的柔情便溢满了心间。到姑苏,枫桥夜泊和寒山寺是每位游客必打卡的景点。古老的枫桥下,京杭大运河由南向北流淌不息,江面上像模像样地停着一艘仿古的乌篷船。扶栏凭江而望,夕阳正映红了半边云天,倒映在水面上,正是半边瑟瑟半边红的景象。

    遥想张继在千年前那个失眠的夜晚,在寂寞的旅夜看到美景便自然而然作出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陆秋鸣低声吟诵,仿佛回到那个诗意的唐朝,引人无限遐想,穿越千年更觉意蕴无穷而深远。

    “乌鸦为什么会在月落的时候啼鸣呢?”林喜月总爱问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

    “因为它太孤寂,一整宿只有月亮陪伴着它,于是喜欢上了月亮,而当月亮即将落下,迎来的将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整个世界都会和它一样成为没有分别的一片黑色。这啼鸣是赞颂这美妙绝伦的时刻,是对美景的眷顾,是对月光的留恋,也是对恋人的表白和对恋人离去的不舍。”陆秋鸣的解释总是这么地出人意表,让爱人惊喜。

    “我发现我们的名字也好应景呀,秋鸣喜月不正是月落乌啼吗?”

    陆秋鸣也一惊,真的是这么巧,“是啊!真是来对地方了,来来来,那边有卖同心锁的,我们去买一把锁上吧。”

    于是林喜月便买了两颗心形相连模样的同心锁,和陆秋鸣一起将它锁住,挂在了千千万万把不同的男男女女挂过的同心锁之间。那些锁锁住的是一份份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不变的承诺和期望永恒的心。

    “我们一定同心协力,永不分离,我是永不落幕的林喜月,你是相伴一生的陆秋鸣。”林喜月喜悦地说。

    “你开心就好了。”陆秋鸣总是喜欢这么说。

    过了枫桥,就能看到这块世界上最大的诗碑,上刻清代俞樾所书的唐代张继诗《枫桥夜泊》。据介绍此碑总高为169米,重达400吨,碑体采用山东嘉祥青石制成,由碑帽、碑身和碑座组成。抬头望去,巍峨高耸,端庄厚重。诗碑背面则刻的是乾隆御笔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有“塔影钟声诗韵”六个大字的巨型石壁,向来往的游人展现着千年古国的文化,仿佛浓缩了岁月的精华。石壁前一个和尚正缓缓独步走来,一袭海青不染红尘,一双僧鞋步履轻盈,慈眉善目,仙风道骨而超凡入圣。秋阳斜晖中,古色古香的影壁配以古人动态神韵,好一幅世外画卷。陆林两人看了不禁莞尔,陆秋鸣心中一动,上前对和尚说到:“法师,您好。”

    和尚见路人打招呼便也停下,向前行礼道:“两位施主是从哪儿来的?是来旅游的吧?”

    “我们是从庐城过来姑苏玩,枫桥夜泊这么有名,可以说不来这里就体验不到古城的文化精髓,所以来这体验体验,不想能遇上师父您,请问大师怎么称呼?”陆秋鸣显得彬彬有礼。

    “不敢不敢,别叫我大师,我也会骄傲的,哈哈。我法号慧至,智慧的慧,至诚至信的至。”慧至法师笑着介绍自己道,“我可以说也是来旅游的,要不我们一起走走,边走边说。”

    “那太好了。我叫林喜月,他是陆秋鸣。”林喜月心花怒放,雀跃不已,看得出她很喜欢这位邂逅的大师,仿佛见到他就洗掉了尘世的所有烦恼。

    “我与两位也是有缘。前段时间,我曾在滇西鸡足山中辟谷闭关三年。顿悟后出关,决定再以三年为期,云游天下禅寺。首站便来到姑苏寒山寺挂单,昨天刚来安顿下来。今天出来熟悉一下环境,这就遇上了两位。”

    “那真是太巧了,天下竟有如此奇缘巧遇,幸会幸会。”陆秋鸣道。

    “世事之奇巧,何只人缘,万事万物皆因巧而生,因遇而化。小到个人生命,从数微米的受精卵的基本单元开始,大到整个宇宙空间所有星系的运行变化。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其实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人与人,是宇宙中的最强连接。我所说的人与人的连接,是指地球上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可以这么说,人因连接而强大,因文明而延续,因生命而不朽。”

    “大师我不明白。”林喜月道,“连接为何会强大?文明为何会延续?生命为何会不朽?”

    “问的好。为何人因连接而强大?你看这人与人,构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有家庭,有公司,有民族,还有国家。但凡团结一致的团体,本质是因为这个团体中人与人连接的强根性作用,共同的愿景和团结一心会使这个团体变得无比强大,而涣散松散的团体总是不堪一击的。我们国家之所以现在成为强国大国,不就是因为华夏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以及华夏文化连接下的全民群众完全团结一心吗?所以说人因连接而强大。

    “为何人因文明而延续?人类文明延续至今,也将继续延续下去,是因为人类构建了一个文明体系,就今天来说,这个文明体系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是智慧的产物,任何一个智慧种族能延续下来都是他所构建的文明体系的延续。我们佛门有一句话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佛法难闻。得人身才得以体验文明,生在华夏国才得以理解包容并蓄的古老东方文明智慧,而佛法是这一文明体系的精华部分。没有构建出成熟文明体系的蛮荒种族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汰殆尽了。依靠武力和恫吓的野蛮殖民方式从来没有被人类文明所接受,包容与大爱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唯一方向。

    “人为何因生命而不朽很好理解,有生命的东西总是刚毅和不断焕发活力的,死了就朽了,但我们同时认为,生命于万千劫以来无数次地轮回着,所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拥有不朽的生命。”

    “法师讲得太好了,听您一席话,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陆秋鸣道。

    林喜月也欢笑不已。“今天非常高兴遇到师父您,这边刚好有一个素食餐厅,我们不如一起吃个饭吧。”前面路边正好有一处名为素叶菩提的素食餐馆。

    “寺里有饭。”慧至法师推脱道,“我们一般不在外面用餐。”

    “不吃荦就好了,素餐馆吃的也是素食,难道吃素食你们也有讲究吗?”林喜月追问道。

    “荦有大五荦和小五荦之分,除了普通的肉食,葱、蒜、韭菜等也是需要禁戒的。”

    “我看寺里的师父们有的很瘦,有的又很胖,是营养不合理吧?”

    “我们出家人都知道,斋饭比肉食营养更丰富,人们往往不理解,认为我们做和尚的大多营养不良,甚至有人认为有很多胖和尚都偷吃了肉,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营养自然是肉食更丰富,我觉得吧,把素食伟大化只是你们宣传的一种手段而已。弱肉强食是自然规律,人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吃众生肉实在是合乎天道,自然而然的。”

    “喜月,不要乱说。”陆秋鸣提醒道。

    “林女士说的很有道理,确实是这样的,人为万物之灵,万物养人而人又成就万物,吃肉无伤天理。我们坚持素食的事实真相是素食有助于提升修为,使人获得均衡的内在能量,植物属阳,动物属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食素可以让人浑身阳气充盈,从而冲顶开悟。同时素食可以增长慈悲心,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两位如果习惯了并坚持素食必将终身受用。素食应以当季的蔬菜为佳,反季节蔬菜因为只能在大棚里种植,部分会使用人工激素和过多的农药化肥,当然也就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陆秋鸣道:“受教了受教了,多谢法师!听说寒山寺钟声闻名天下,我们还是到钟楼去看看大钟吧。”

    “你们进寺就能看到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