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新的一页
潘仁安作为朝廷的特使前往金陵,他的任务就是说服共和政府出兵,依靠革命军的力量将辽东的叛军全部剿灭,将失去的土地重新夺回来。
潘仁安所乘坐的轮船经历了5天的时间到达了港口,由于这次的访问是秘密进行的,因此并没有欢迎仪式来欢迎他的到来,只是派了三名秘密警察到达港口执行接待任务。
“没想到这就是接待我的方式,真是寒酸啊。”潘仁安心想道。随后潘仁安上了车,车子发动以后,直奔目的地红宫。
到达红宫以后,他的首要任务就是面见赵贤君,当他第一次见赵贤君的时候,发现赵贤君并不像一名国家的领导人,反而像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平民,他身穿的黑色中山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破旧的痕迹,而且衣服还沾染上了灰尘,这也让潘仁安觉得他并不是赵贤君,应该是红宫的清洁人员。
“您好,我是赵贤君,您就是特使潘仁安吧,还真是年轻。”
“您好,阁下,很高兴见到您,阁下在我的印象里还很成熟、稳重,是一名非常了不起的人。”
“哪里的话,其实我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不过是在特殊的环境下而推上历史舞台的人。”赵贤君这时候点了一根烟,说道:“坐吧,遇事慢慢谈。”
“知道了”。
此时潘仁安的语气中带有一丝坚定的信念,他的表情更是认真无比,接下来就是属于他的华丽的舞台。
……
这时候作战参谋情报部也对辽东的局势进行研究,李忠山曾经还是帝国军的一名少尉的时候就在辽东地区讨伐过土匪,他对那里的地形比较熟悉,因此这次的讨论中他作为特别顾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责任。
“总参谋长同志,目前我们已经确认,辽东的局势十分的复杂,辽东军作为周朝的精英部队,拥有着十分庞大的实力,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还有就是辽东百姓的态度。”
黄克锵作为李忠山的知音,对李忠山的决策十分的赞同,“与基层群众打保持友好关系,得到民心,得到百姓的认可和支持。”这是十分重要的决策,同时这也是革命军走向成功的方针。
“总参谋长同志,我赞成李忠山的观点,我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加强对民间的扶持,让他们知道这个时代有这样一支真正的军队存在,让他们知道还有一支这样的军队在为我们服务,并且为我们争取利益!&34;黄克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句话虽然说的容易,但是,诸位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敌人到底是谁?”
说这句话的正是担任第18集团军总参谋长“郑鹰和”。当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众人都觉得他是明知故问,全都在他们的眼里充斥着鄙视的目光。
“号称剧毒之剑的郑鹰和没想到也有犯糊涂的时候。”这是众人的想法,其中也包括了王峰。
“这不是废话吗?我们的敌人当然是辽东军啊。”王峰不耐烦的说道。
“这是次要的敌人。”郑鹰和平静的说道。
“那么我们的主要敌人是谁?”王峰继续问道。
“我们的主要敌人正是统治帝国的高层,皇族、贵族、士族、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以及民间的反革命势力他们都是我们的敌人,他们可比辽东军可怕的多。”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稍有不慎的话我们就是敌军的盘中餐了。”文杰说道。
“后勤保障的问题对我军来说至关重要,敌人很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后勤下手。”赵嘉文说道。
“所以说后勤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我们是在本土外作战,必要的时候可以用非凡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非凡的手段?如果稍有不慎的话会有不必要的事情发生的。”黄克襁表情十分沉重的说道。
这时候的众人也沉默不语,大家都知道如果用非凡的手段的话百分之百的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争端,然后走向不可控的因素。
“各位现在事情还没有谈拢,不用那么紧张,尽情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吧,这样子才可以避免错误发生。”
革命军陆军总参谋长“段严”所说的话打破了这种沉静,并让宪兵为每一名军官下发一张稿纸让众人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纸上,随后过了30分钟以后,众人将自己所写的观点全都放在了桌子上,随后离开了参谋部。
过了一周以后,潘仁安回到了燕平,他为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带回了两个消息,第一个消息是共和政府同意出兵,并在燕平部署驻军;而第二个消息则是开展“两校合作”的协议。
众人听了这两个消息以后,第一个消息可以理解,但是到了第二个消息却让众人犯了难,因为据潘仁安所说,这是共和政府为了促进双方的教育事业而进行有好的交流,共和政府打算让陆军国防幼年军校对帝国的一所高校进行合作来促进教育的进步。但是,这个条件却让众人直呼这个问题实在是太不现实了,因为在燕平好一点的高校几乎全部都是只有豪门子弟才可以上的贵族学院,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些学校的学生及工作人员全都对革命军产生了敌视的态度。像是庶民上的学校全部都是不入流的三流学校,如果合作的话很容易有损帝国的脸面,十分不划算。
正当百官苦恼的时候,担任内务府总管“慕容白凤”就将这个事情告诉给了久居深宫的皇太后,因为慕容白凤曾担任过皇太后的贴身侍从,又因为长得比较俊俏,能言会道,因此得到了太后的宠爱,成为了太后的红人,有了强大的后台,因此他成为了最年轻的内务府总管。当太后得知了这件事情,她随后将皇后叫了来进行商议,皇后听了思来想去,随后说道:“母后娘娘,儿臣愚钝,这些事情自然由母后定夺。”
“你毕竟出身于豪门世家,政治方面多少应该了解一些,你不要怕,想说就说吧。”
皇后听后先是喝了口茶,然后思来想去,随后说道:“儿臣觉得可以让皇家贵胄女子学堂与对方进行合作。”
“你是说女子学堂吗?为什么是这所学校?”
“儿臣之所以会选择女子学堂,一来是因为女子学堂里的学生并不全都是豪门女子,有一部分是庶民女子,而且我听说对方的学子也全部都是庶民出身,如果身份阶级相同的话,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二来是如果发生冲突的话可以让庶民出身的学生出来解决问题,而贵族女子则当一名旁观者就可以了。”
皇太后听了皇后的观点感到非常满意,连连赞叹皇后天资聪慧,随后自己就将这个事情告知给了皇帝,皇帝听后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随后同意了“两校合作”的协议。
1947年2月10日,共和政府与大周政府签署了驻军条约,这种条约签订以后,一支由5大集团军和10个师的内务部队所组成的集团军群乘坐火车驶向燕平,其中第18集团军是第一支踏入燕平的部队,帝国军对第18集团军的认识再熟悉不过,以少胜多的方式将帝国军90万的兵力击溃,这也成了帝国军永远的噩梦。
“革命军驻燕平集团军群”的第18集团军、第36装甲集团军、第29装甲集团军、第65集团军以及第10航空集团军由陆军总指挥“阎士飞”来担任集团军的总司令。10个师的内务部队以及秘密警察由袁征所指挥,内务部队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以及后方安全的问题,其中必要的时候会接受朝廷的请求来担任燕平的治安工作。除战斗人员以外,还包括了社会在编人员、军校生以及约有2万名军人家属。部队的总数量达到了103万名人员,几乎与燕平的帝国军的数量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