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定国策2
赵构有些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他认为大同世界就一定是人文思想统一的世界。
他有些身不附体的问:“国师刚刚说这是对外,那么对内呢?”
苏三:“人的一生所追求的无外乎名利二字,对内自然要把名利分开。自古逐利者多是商人,所以身为国王的你在往后,全国禁止交易的同时,该指定一座城或者建造一座城,作为商人集中地,那里将是未来国库的主要来源。上到国王下到平民,届时都需要进行申请按照等级领取自己所需。同时商会的人也只能按等级使用,符合自己等级的物品。交易的双方,一方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更可以是国家。但是另一方只有一个:鲁苏王国商会!
而逐名者,我们就将他留在国内,过于清高孤傲者就让他去管理民风彪悍之地,看看他的气节能不能管住当地的民风。过于浑水摸鱼者就让他去治理民风叼嗦之乡,看看他们谁的伎俩更胜一筹。总之我们要让国民要名的得名,要利者得利。个中细节你自行斟酌便是,比如贪官发配后的监督工作,商会运营的监督工作。这样厉害的人都为你治理四方。留在王都的这三瓜两枣还不是任由你呼来喝去为你协调四方吗?别说你连这些中庸之辈都对付不了。”
赵构:“可是这厉害的人都到外面去了,发生大事我找谁商量去?”
苏三“这就是我们今天来找你的另一个目的:设立君主立宪内阁制度。”
赵构:“何为君主立宪内阁制度”
苏三:“君主立宪,就是君主同样需要受国家制约,内阁就是组建一个为国王分担和分析事情的一个机构,他主要由发配到各个地方要员,和王都的一些要员,他们的品级都该在四品之上,所以在发配时,你若想他回来,就算给一个小官,也得把品级想办法整上。内阁具体成员需要考核其过往的工作贡献,平民爱戴程度进行考量,第二采取轮流制,那些不犯错也没有贡献的。就让他们,轮流拥有进入内阁处理事物的权利。第三要采取淘汰制,在保证内阁成员满额的情况下采取第一淘汰提出方案但是实施过后对平民有害的人,这种终身不得再入内阁,还要追究其责任。第二淘汰掉提出方案实施后没有任何作用的人,这种人就是浪费人力物力。第三种就是从来没有提出方案的人,只有保证自己不是一个靠关系走后门进来的,才能使后来者具备真才实学,后来者不具备真才实学,那么录取他的这个前辈能力也不咋地,该淘汰就得淘汰。这样保持一个层层递进的淘汰模式。保证内阁纯粹度以及拥有新生血液注入,保证内阁状态积极向上。”
赵构:“可是这也不能解决我遇事没人商量的问题啊!”
苏三拍拍自己的头道:“你不会真的要在自己身边养一群猪吧,一点事都不能给出一个主意?第二我们是将那些能成干吏去治理一方,又不是让他们直接死在那,我们只需要给他们规定不同的时间入京汇报述职,这样你还觉得没人帮你处理问题吗?这样尽量避免他们敌对的彼此进而结党营私,进一步可能讨好贿赂你的可能。而且避免他们扎根于当地,应该让敌对的二人让他们在四到五年后进行职位对调,让他们彼此二人真正体会对方的才华。当然如果一人能将两个地方都能治理好,你就有赏!没能治理好对手地盘的,你也该口头教育加勉励一番。就好比我们之前说的贪官,如果他拿着钱,做的是惠及当地百姓的,百姓人人叫好,我们就当没看见!但是如果他是在花钱要自己享受的,在没有损害百姓的情况下。我们就在他将要完工时,将他调往另一个穷地方。”
赵构不解:“这样不是还要一支训练有素的人马才行?”
苏三点点头:“的确,往后你需要看住王国大方向不出错之外,就是培养自己的亲信,你的权利可能被内阁分担,但是你必须存在一双透测的双眼。这支队伍名字我都替你想好了!”
赵构:“哦,国师有什么想法?”
苏三面容严肃:“这支队伍叫锦衣卫,这是他们标配的武器装备款式,他们的修为可能不是很高,甚至就是一个贩夫走卒。但是我们只要他们忠诚,忠于王室,忠于王国,忠于百姓!需要你自己想一个加入锦衣卫的宗旨和标语,让他们谨记!他们平日里就是干着自己熟悉的活,但是接收到你的国王密令的时候,他需要身穿标准服饰,手持你的密令去执行任务。”说着他拿出一副锦衣卫飞鱼服,和一张绣春刀图还有一张苏三修改的修炼功法递给赵构。
赵构看着两幅图沉默良久苦笑一声才说:“组建这种类似个人私兵的军队,开国君王或许有可能,而我虽有中兴之志。但是在各个方面只能说才稍有建树,远达不到一言而决的地步,军队目前虽然让他们互相牵制,保持了王国稳定,但是我也没有了插足军队的可能。这件事阻力不小!”
苏三拍着手道:“分析得很透彻,也很有自知之明。所以我给你带来了解决问题的人,武乘风出来吧!”
武乘风出来后对着苏三行礼道:“少主!”
苏三:“武乘风,在往后的日子里你负责帮助赵构将这个集军队和情报机构先建立起来,建立起来后,你就功成身退,由赵构接手,到时你就留在王宫负责保护其和他的家人安全,国家一切事物你不得主动过问,赵构若向你提问,你只能提出建议,不得做出决定。且你只负责他和王室的安全,其他的事你都不能参与,总之不到最后关头,我要你一直隐形!”
二人虽然不解,但是都没有发问!
苏三:“现在说今天的第三个目的:当王国渐渐实现,交易消除的时候,哪一个村镇消除这一现象。就由赵构特许,此村镇实现为每一个村民树碑立传的传统,由其自己自述其的一生,其死后他的一生经历要记录在碑文上,无论好坏,都要后人铭记。碑文三十年一换,每隔三十年,碑文内容都将尽量写好的一方面,隐藏其事迹不好的一面,但不得不写。而每隔百年,就该将这些百年前的“前辈”进行筛选。那些毫无特点的就让他们真正入土为安后人不再打扰。而有重大特点,有为村集体带来巨大贡献和改变的就该被历史铭记。这些包括被调往上任的地方官员,他的履历到了哪里,他死后,当地就要为他树碑立传,他是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还是被百姓唾骂,看他履历的当地碑文即可,他在当地的事迹一桩桩一件件都在碑文上展示。这样一来也能解除个人因为频繁调动而对你这个国王心生间隙,毕竟留得身前身后名。而碑文的处理,也能真正做到,三十年碑换文,百年之后人换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