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我和人工智能艾雅 > 第43章 冷湖火星营地

第43章 冷湖火星营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会议室沈星海说:“这个问题提的好,金星、月球、木卫二,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去火星。

    我们地球的邻居金星,它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上,它的体积、质量和地球比较接近,大气层非常稠密,因此如果以地球为参考的话,金星诞生生命的可能性应该比火星高得多。

    可惜金星表面温度高达500摄氏度,大气压力约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压力,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占97以上,金星空气中滞留着大量硫化物组成的云层,地表风力强劲,即使下雨也都是浓硫酸雨,很显然,这个星球并不适合人类外星殖民。

    近来对金星的探索观测中,科学家在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磷化氢存在的证据,这种物质在地球上是生命活动后的产物,因此科学家们猜测这可能是金星的大气层存在浮游微生物。

    虽然金星大气的底部富含酸性物质,但中上层大气好了很多。另外超高的大气密度,使得金星大气里有丰富的生存资源,如果可以使用大型飞艇,人类完全可以长期稳定飞行在金星大气层中,我们能够在金星的大气层里建立一个大型空中基地。

    月球没有大气层,一天有655个小时,日间阳光直射处,温度超过127摄氏度,夜间温度可以低到零下负183度,白天连液态水都待不住,晚上再冷点就可以将氮气液化了。另外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小得多长期处于这种条件下,人体骨骼的密度会逐渐下降。

    除了能够提炼氦3月球上,碳、氢、氮、硫、氯都贼匮乏,月球自身并不能生产出人类生存的各种资源。想要长期驻扎,只能不断地从地球运送各种物质、水、食物等用品,可见长期殖民月球意义不大。

    我们知道生命存活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液态水、能量以及必要的化学成分碳、氢、氮、氧、磷和硫,这一切要素在土卫二这颗远离太阳的冰质卫星上,几乎全部存在。

    地球上大海是万物之源,土卫二上也有海,可以想象在这颗卫星有着最接近适宜生命居住的环境,上面一定有着初级的生命存在。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不但要去火星,终有一天我们会把人送上月球、金星、甚至木卫二,因为那里还有太多的谜团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证明。

    其实在座的都是天文工作者,我讲这些有些班门弄斧,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讲完了。”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的同事们,对新来的沈星海交口称赞,下班后一位同事叫住了沈星海。

    “沈老师您好我叫弓天宇,有个事想请您帮忙,您有时间不?”

    沈星海问:“什么事?”

    “这个时间快到吃饭点了,你喊上贾雯雯我们到外面边吃边谈吧。”

    三人就近找了一家饭店,弓天宇开口道:“两位知不知道冷湖有个火星营地?”

    “知道沿着g215国道冷湖镇至马海农场,大柴旦方向802里程碑和803里程碑之间的火星一号公路0号里程碑进入火星一号公路,行驶至66号里程碑处右转,根据导视牌继续行驶约13公里可以到达,我听朋友提起过,本来想一起去看看的一直没时间。”

    “我叔是火星营地的创始人,火星营地建立的初衷并不是想通过做民宿营利,也并非想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而是想在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建立一座太空舱以这种形式,引起更多社会大众对火星和载人航天事业的关注,同时也是为了促进航天知识的科普。你今天关于火星取样的课讲得很好,我是想邀请你加入火星营地。”

    沈星海说:“对不起,我很忙恐怕没办法接受你的邀请。”

    “不用呆在火星营地,你兼职给那里的学员做些航天实验,讲讲航空航天的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科普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员的想象力与航天梦,也算是为祖国的航天科普做一份贡献。”

    弓天宇不死心他觉得请不到沈星海这个人,是火星营地的一大损失。

    “星海你怎么想的?”贾雯雯问。

    “事情是好事,我实在忙没时间去,要不这次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火星营地体验一下。”

    弓天宇高兴地说:“那太好了!”

    冷湖火星营地是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位于茫崖市冷湖镇以西约60公里处的俄博梁雅丹地区。基地所处的俄博梁雅丹地貌,因荒芜干旱、渺无人烟,独特的地形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也因与火星地貌特征相似又使之成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火星营地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此处“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四季少雨雪,风吹石头跑”。置身其间,只见茫茫戈壁,黄沙漫天,举目四望,除了一片黄土,再无其它。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雕刻成了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这不也正是我们登上火星的刹那所能看到的一切吗?在火星营地学员们可以学习如何得到水和食物,如何生存?如何利用科学智慧,把这片黄沙漫天的戈壁改造成另外一个美好的人类家园。

    今天火星营地来了两位中科院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的老师,沈老师和贾老师。

    “老师,老师我们中国的宇航员什么时候能够坐火箭飞到火星?”同学们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了。

    沈星海对着这些可爱的孩子说:“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带着中国航天人对火星的神往飞入太空,这次任务飞行器完成了环绕火星轨道探测火星,然后搭载着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器利用降落伞穿越危险的火星大气层,成功降落在火星北部乌托邦平原上完成了对火星地表的巡察。

    但这只是我们对火星进行探测的首次尝试,下一步我们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这样的计划我们只有在科幻作品中才能看到,因为想要载人登陆火星技术难度非常大。

    首先是发射难题,因为现在还不具备在火星上制造氢气和氧气作为火箭燃料的技术,载人航天器必须携带来回飞行和滞留火星期间所用的全部补给。

    初步估计飞船总重必然大于当年登月45吨的阿波罗登月飞船。这意味着如果是从地球直接发射目前没有如此巨大推力的火箭,要等到我国在2030年前后首飞的长征九号火箭,它的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是12到44吨,才能实现载人登陆火星。”

    有个叫展高寒的高个子学员质疑火星上无法制作火箭燃料的说法:

    “老师你说得有问题,我在书上看到说火星上有取之不竭的二氧化碳。只要你带上几吨液态氢,就可以用二氧化碳和氢的反应,制造出甲烷和水。6吨液态氢,足以制造108吨甲烷,而且这个反应的副产物是氧气和水。”

    这话一出房间里响起来了激烈的议论声,真有这样的技术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