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计算机发展史
贾雯雯头上的伤已经彻底好了,今天她第一天上班,中科院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给她重新配了新的电脑,为了预防黑客攻击事件再一次发生。
谭明远代表什腾山天文台正式聘请沈星海,负责天文台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工作,蓝盾公司有天勤的人在管理了,医院的工作本来就是个临时主任,能够和贾雯雯一起工作守护她的悟聪模型沈星海非常高兴。
好事多磨,因为有主机备份沈星海轻松找回了贾雯雯的悟聪模型和观测数据,在沈星海的帮助下新版本的悟聪模型改进了深度学习算法,分析速度和星体模拟质量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突破。蓝盾文件加密系统也迎来了一次大的升级,加入了杀毒引擎,和系统清理加速功能,正式改名为蓝盾安全。
搞天文工作的同事相对来说计算机技术比较一般,为了能够了解普及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谭明远的要求沈星海给天文台的同事讲讲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会议室里沈星海说道:“在坐的多是搞天文的同事,大家都知道航空航天技术,我国有望领先美欧,率先带回火星样本。美国在计算机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积累,我们和它有太大的差距。
二十世纪计算机的发展史是由美国人书写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过分,在我们能够超越之前,我们必须虚心学习。
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上世纪50年代,ibm公司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硬盘。约翰巴克斯实现了第一个完整的编译器,1957年4月他所领导13人小组推出全世界第一套高阶电脑语言fortran语言,首次用在ibm704计算机上面,fortran成了第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9年,麦卡锡教授开发了著名的lisp语言,成为人工智能界第一个最广泛流行的语言,还有algol语言,algol在计算机发展史上首批清晰定义的高级语言。
这些语言成为了所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根。1959年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和仙童半导体的罗伯特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那以后,计算机芯片的发展开始狂飙突进。
同一时期的中国刚解放没多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别说开发编程语言和编译器了,连计算机都没有。华罗庚刚刚归国,就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后来他组织成立了计算机研究小组,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才算开始起步。
1958年,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标志着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终于解决了从零到一的问题,表面上看与美国第一台计算机埃尼亚克相比,我们的电子管计算机落后了13年,事实上,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1962年美国高校普渡大学创办了首个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科学正式成为了一门学科。1964年,ibm推出了革命性的大型计算机system/360,这一系列是世界上首个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则开辟了小型机的道路,著名的unix就是在小型机上开发的。
1968年斯坦福大学的恩格尔巴特在一次演示中公开展示了鼠标,文字处理技术、超文本、图形用户界面囊括了现代计算机几乎所有基本元素。
同年计算机编程界的圣经《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出版了第一卷。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建成了著名的阿帕网,成为现代互联网的先驱。
1960年,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计算机诞生,这台计算机是由我国计算机专家夏培肃主持研制的,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
1967年,由中科院计算机所蒋士飞领导,自行设计专为两弹一星服务的计算机109丙机。两台109丙机分别安装在二机部供核弹研究用和七机部供火箭研究用。109丙机的使用时间长达15年,被誉为“功勋计算机”,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分时、中断系统和管理程序的计算机。
在1964年,由中科院倪光南院士带领团队,研制了我们自行独立设计的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9诞生。这款型号的计算机运算速度5万次每秒。这一时期我国在计算机理论,编程语言,计算机网络等领域和美国差距巨大。
70年代,埃德加科德提出了关系数据库的模型,取代了网状和层次模型,成为了数据库的主流,引发了一个行业的巨大繁荣。肯汤普森和丹尼斯里奇发明了伟大的unix和c语言。1975年,ibm,斯坦福,伯克利已经开始研发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架构。
1977年罗纳德李维斯特,阿迪萨莫尔和伦纳德阿德曼三位共同设计的rsa加密算法诞生一直沿用至今,保护着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通讯。70年代个人计算机诞生,微软,苹果,intel等相继成立。
7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并没有完全停滞,1973年完成的第一台百万次的150计算机,全机就使用了小规模集成电路58000多块,厚膜电路7700多块,存储器磁芯800万颗。第一台微型计算机问世。
1976年9月,“748工程”中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的项目正式下达给北大,王选成为项目的核心。经过王选等人的努力,中国终于迎来了用计算机处理汉字并大规模应用于印刷的时代,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输出了第一张中文报纸。
1981年ibm推出了pc兼容机,使个人电脑成为主流。pc上的各种商业软件开始繁荣。1983年tcp/ip第一次在伯克利软件套件bsd中出现。同年苹果推出了有着漂亮界面的macintosh计算机。理查德斯托曼发起了gnu项目,并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提出了影响深远的copyleft和gpl开源许可证。
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1983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完成我国第一台大型向量机757机,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1000万次。
和国外一样,我国的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0微型计算机。1983年,国防科大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87年中国才首次实现与国外联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90年代, 网景浏览器开启了互联网时代,微软通过windows95统治了桌面操作系统。接着两门对后来的软件开发影响巨大的开发语言java和javascript于1995年相继诞生,90年代后期互联网公司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一批优质的网络公司成为新世纪的巨无霸。90年代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得还不错,银河和曙光系列已经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以后互联网兴起中国抓住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机遇,诞生了一批世界级公司。但是从上述对比来看,我们只是在商业模式和应用层面发展得不错,吃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巨大红利。
相比美国在各个技术领域众多的发明,雄厚的积累,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所以必须要向美国学习,学习他们的科研机制、it技术、创新文化。也许现有的技术领域我们底蕴不够,缺乏先发优势,竞争不过,那就要抓住未来可能的市场机遇实现超越。
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计算机业错过了很多机会,未来的几十年像蓝盾这样的软件公司会不断涌现,我一定会抓住新的机会把网络安全做好。
我相信我们国家无数的计算机工作者会不怕困难、埋头奋进,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强大。我们的民族才会实现伟大复兴,我们每个人的日子才会蒸蒸日上!”
听完沈星海的讲述有人感叹:“原来我们的计算机技术和美国差了这么远。”
“听说沈老师您之前是设计火箭的,开头您说我国有望领先美欧,率先带回火星样本,能不能够详细讲讲?”
“是啊我们也想听,详细讲讲吧。”
沈星海说:“好吧,那我就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