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 > 第126章 促成

第126章 促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秦宛如探头道:“那不一样, 乡申是谈生意,黎县令谈的是民生,没涉及到钱银容易哄。”

    段珍娘失笑, “如此说来你也只会空手套白狼钻空子。”

    秦宛如:“说得对, 我就会瞎忽悠。”

    段珍娘坐到床沿, 问她:“待租地谈好就得整地下底肥了, 还得订种子, 到时候如何安排, 你心里头可有谱儿?”

    秦宛如回道:“租地谈好之后我领着蔡老儿他们和当地佃农下底肥, 你同姻伯母去西市订种子, 顺便把董蔡两家的家眷都带过来一块儿做事。”

    段珍娘点头, “这样两边分头做事速度是要快些。”顿了顿, “请两家你打算给多少工钱?”

    秦宛如:“一月一贯如何?住处咱们搞定, 再额外给些米肉保障生活,待稳定了找私塾把两家的娃送去读书, 另外我看董二郎好学,也让他认些字,以后能派到其他地方去。”

    段珍娘:“一年十二贯也合适,我是没有异议的。”

    秦宛如边起床边说道:“你这一提, 我还得去找他们商量一下,看他们怎么说。”

    段珍娘:“我同你一块儿去。”

    待秦宛如洗漱用完早饭, 才和段珍娘前往蔡老儿他们那边。

    见两人过来说要商事,蔡老儿忙去把董世远父子喊来。

    秦宛如冲他们说道:“待这边的租地敲定后,我们就要开始整地下肥,到时候需要你们带着当地的佃农干活儿。”

    两人说好。

    秦宛如又道:“至于工钱方面,我和珍娘表姐商量每家每月一贯,住宅我们提供, 米肉伙食每月补贴。走上正轨之后,再把你们两家的娃领去私塾读书,这笔钱由我们出,你们意下如何?”

    蔡老儿看向董世远,问:“董家的,你怎么想?”

    董世远笑道:“我们还没分家,你家老大和老二都娶媳妇儿了,迟早得分家,你们怎么想?”

    蔡老儿是老实人,说道:“一月一贯,一年就是十二贯,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们种再多的地都挣不起来。”

    秦宛如笑了笑,“现在不要你们种地了,指使别人种地。”

    董二郎调侃道:“想不到有一天我们也能差使别人干活了,着实了不得。”

    段珍娘接茬道:“而且工钱还比别人高,以后干得好还能买大宅子,娶漂亮媳妇儿。”

    这话把众人逗笑了。

    蔡大郎道:“我图的就是娃能读书,这可要花不少钱。”

    秦宛如一本正经道:“有机会还是要读书的,万一往后考取功名,为国家出力,那才叫有出息。”

    蔡老儿摆手,“我想都不敢想,自家孙子能有出息。”

    秦宛如:“话可不能这么说,就像你们那样,前年你们可曾想过今日的改变?”

    蔡老儿点头,“对,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以为一辈子都要在地里刨食,哪知来了转机。”

    秦宛如和善道:“这便是咱们的缘分,起初我们是没打算租贺家的地的,还是柳妈妈提了一嘴,这才找了过来,遇到了你们两家。”

    董世远:“秦小娘子心善,处处为着我们着想,这样的东家可不好找,所以你去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蔡老儿也道:“我家也一样。”

    秦宛如高兴道:“那工钱的事就这么商定了。”

    两家点头,表示接受。

    段珍娘道:“等把地租下来,我们就重新签订一个用人的契约协议。”

    董世远:“段娘子安排便是。”

    秦宛如插话道:“待租地和佃农的事情敲定后,你们就要开始着手教佃农整地做底肥,就像之前我教你们说的那样去做,到时候我也会在这里跟你们一起。”

    两家人点头说好。

    秦宛如继续说道:“姻伯母和珍娘表姐会回城订种子,你们有什么要交代的可以同她们说,回来的时候顺便把家眷物什都带过来。”

    蔡老儿问:“大概什么时候能回去?”

    段珍娘:“走的时候会提前跟你们说。”

    蔡老儿应声好。

    秦宛如看向段珍娘道:“反正现在也没有事,不如找人去看一看合适的宅子,把两家的住宅先定下来。”

    段珍娘摆手,“你先莫要慌,我们也要在这里设一个点,还得开作坊铺子,把大家安排到一块儿比较方便。”

    秦宛如“嗯”了一声,“那就等姻伯母安排好了再说。”

    由官府出面召集乡绅讨地比贺家要容易得多,张国申经常跟底下人打交道,对各乡的里正和乡申都是非常熟悉的。

    把他们召集到一起探讨签订契约等手续是由窦氏出面接洽,秦宛如跟生意人打交道到底太嫩,没有窦氏精明。

    之后又耽搁了两日,窦氏才在官府的辅助下拿下了一千三百亩左右的庄稼地。共有五个村,户主十二家,全都是乡绅的,同时还有四十七户佃农的雇佣契约。

    把所有户主的契约协议签订谈妥回来已经是晚上了,听到窦氏和段珍娘回来的消息,秦宛如忙过去探情形。

    她过去时窦氏正在换便服,秦宛如在外头等了一会儿。

    稍后窦氏出来,婢女将秦宛如请进屋,她朝窦氏行了一礼,问道:“今日姻伯母可还顺遂?”

    窦氏心情高兴,回道:“中间出了一点小岔子,还好都解决了。”

    秦宛如好奇问:“这回拿下了多少地?”

    窦氏把一只木匣子拿出来,里头装着十二份户主签订的契约协议,“十二户,五个村的一千三百亩地,年限是八年,晚两天交付租子。”

    秦宛如“哇”了一声,边看木匣子里的契约边道:“一千三百亩,那得要多少种子?!”

    窦氏端起一碗参汤,问:“你们之前是怎么种的?”

    秦宛如看租地契约道:“之前的种子偏少,植株间比较稀,现在种的话要种密一些,把产量提上去。”

    窦氏“嗯”了一声,说道:“头一年的病虫害应该要少些。”

    秦宛如点头,“因为从来没有种过白叠子,相对而言是要少些。”顿了顿,“密度可问花匠丘老儿,他能算种子数量。”

    窦氏:“那我和珍娘回城订购种子的时候也把他带去,你则在这边带着他们整地下底肥,如何?”

    秦宛如看着她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停顿片刻,似想起了什么,又道,“董蔡两家我和表姐商定一年给十二贯工钱请他们指导佃农,住处由我们负责安顿,每月米肉补贴部分,待走上正轨之后再把两家的娃送去私塾,姻伯母以为如何?”

    窦氏:“两家老小都请?”

    秦宛如:“对,老小。”

    窦氏没说其他,倒也爽快,“那你算是不错的东家了,你们说了就好,我没异议。”又道,“佃农方面我把之前租种的那些人全部要过来了,让他们继续耕种。”

    秦宛如:“极好。”

    窦氏:“请他们的工钱比种庄稼稍宽裕些,一共有四十七户,这一千三百亩白叠子全由他们打理,若是忙的时候就请短工或调派我府里的家奴过来应付,你觉得这样安排怎么样?”

    秦宛如笑道:“挺好的,灵活运用。”

    窦氏喝完参汤,秦宛如问她道:“那四十七户佃农可有抵触情绪?”

    窦氏答道:“自然是有的,特别是听到白叠子这般金贵,全都怂了,不过听说董蔡两家也是佃农,由他们领着种,这才稍稍安心了,再加之有官府作保为他们争取利益,这事才成的。”

    秦宛如总结道:“说到底也是因为第三方是官府才促成的信任。”

    窦氏:“可不,能跟十二户乡绅们谈成租地,也是要靠官府的功劳,租子可比京城里的地便宜一半。”

    秦宛如乐了,“能节省成本就好,咱们抽空也可以粗粗算一算年产量,以便定明年白叠子的价。”

    窦氏端茶水漱口,“估计得降到五六百文。”顿了顿,“今年是试水,你那个三斤重的被褥子只是给他们试着玩的,明年卖给家中宽裕些的人家就得加重,这群人讲究的是实用,三斤是没法御寒过冬的。”

    秦宛如点头,“那就加重。”

    窦氏:“针对的客人群体不同,给他们备的东西也要调整。”

    秦宛如赞许道:“姻伯母说得是,后续都要进行针对性调整。”

    两人就双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商议一番,提到董蔡两家的住处,窦氏跟段珍娘的态度是一样的。

    他们把种子的事情敲定后就要过来找合适的地方筹备铺子、作坊,以及办事的宅子,到时候一并处理了,现在让他们暂住在官驿也没问题。

    第二天窦氏和段珍娘就回城订购明年的种子,董蔡两家顺道让她们带话给屋里的家人们。

    秦宛如一行人亲自送她们离开,待她们走后,她和董蔡两家就得安排佃农们做底肥了。

    现在已经是冬季,佃农们租种的地几乎都翻整完了的,只需要做底肥。

    他们从最近的龙门村开始安排。

    这个村共有三百多亩,由十六家佃农租种。

    秦宛如进村把十六户当家人召集到一起商议做底肥,刚开始他们那群人都有些畏惧,一听到伯爵府,以及种在花园里供权贵们观赏的白叠子,全都心里头没谱儿,就跟当初董蔡两家那般惶恐,唯恐种不好要掉脑袋。

    秦宛如被他们的反应弄得哭笑不得,忙把董蔡两家拉了出来,让他们跟佃农们唠唠家常话。

    在看到蔡老儿一脸褶子,皮肤黄黑,满手粗糙,背也有些佝偻后,有人发出疑问:“你们也是佃农?”

    蔡老儿用官话答道:“对,贺家的佃农,去年也是种的庄稼,一家人租种了贺家二十五亩地,老小都在地里头刨食儿吃。”

    听他这一说,人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董二郎道:“我家也是,跟他们一样的,都是佃农。”

    一妇人好奇道:“你们也会种白叠子?”

    董二郎摆手,“我们也只种了一年,就是今年种过白叠子,还是秦小娘子手把手教的。”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到秦宛如身上。

    看那女娃年纪小,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娇生惯养在后宅的女郎,居然会种地?

    这不,有人半信半疑,“不是说秦小娘子是官家娘子吗,她也会种地?”

    秦宛如谦虚道:“我其实也不会,是他们教我种,我也学了不少。”

    “就是,看你这样子也不像是会种地的。”

    “我还差点信了。”

    “我也差点信了。”

    “秦小娘子,听官府说是你把白叠子从花园引到庄稼地的,那白叠子那般娇贵的东西,庄稼地真能长成?”

    很好,知道发问唠嗑了。

    秦宛如也乐得跟他们唠,“白叠子没你们想得那般娇贵,它啊,就喜欢地肥,还喜欢太阳,其实就跟庄稼差不多,皮实得很。”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不信你问蔡老爷子,他是种了几十年的庄稼人,心里头有数儿。”

    于是蔡老儿耐心的跟他们讲种白叠子的过程,以及会发生的虫害。

    秦宛如坐在一旁听。

    不少人都端来板凳坐着唠,有的蹲着,有的坐在石头上,还有的站着,听着这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跟他们这群老农民交流种地的经验。

    渐渐的,气氛不像最初那般紧绷怀疑了。

    人们各自踊跃发言,讨论种地的个人经验,比如杀虫,什么门道都有,还有草木灰,杀虫施肥管百用。

    不过蓖麻的威力所有人都是一致认同的,那东西种着确实能起到防虫的作用。

    这些地从未种过白叠子,第一年无需套种混种,只要把底肥和杀虫工作做好,头年几乎虫害都较少。

    秦宛如亲和力强,跟这群底层人什么话题都能唠,说话又幽默风趣,丝毫没有看不起他们,很得佃农喜欢。

    众人聚在一起交流沟通了半天才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与恐惧心理。

    秦宛如把去年带着董蔡两家制作底肥的需求向众人仔细说了一番,他们全都记下了。

    她说道:“你们这十六家现在都是贺家雇佣的人,无需分彼此,大家一起把地里的底肥施足,现在都已经翻整过了,十日内应是能做完的。”

    董二郎道:“挖塘泥的挖塘泥,烧草木灰的烧草木灰,做蓖麻粉的做蓖麻粉,女人做手上活儿,男人地里捣腾,分工来做,只要大家不偷奸耍滑,应是能做好的。”

    秦宛如也叮嘱道:“我们需要的是实诚人,若是遇到爱钻空子,偷奸耍滑的,伯爵府可请不起这样的佃农,只能把这样的人家踢出去换别家来做了。”

    人们面面相觑。

    秦宛如:“白叠子到底金贵,它在地里的长势如何要实时上报,不管是生虫还是生长,只要觉得不正常的都可以提一提,莫要闷着头当没看到。”

    她一本正经交代一番,恩威并施。

    现在佃农人数多了,管理起来也相对要麻烦些,以后会一点点立规矩规范起来,要像做企业那样管理才能长久持续下去。

    说到底大家都是双向选择,佃农可以放弃种白叠子,贺家也可以踢出做事喜欢钻空子的佃农。

    毕竟大家都是头一回合作,到底哪些人堪用,哪些人不堪用,做一年就知道性子了。

    同龙门村的佃农交代清楚后,他们又赶往下一个村,结果这个牛家村的佃农已经在开始做底肥了,是由里正督促着做的。

    秦宛如乐了,跟官府挂钩还有这种福利。

    现在冬季里正不怎么忙,有空闲便来凑热闹,之前听上头说过这茬,便讨巧卖乖来了。

    人家这般抬举,秦宛如自然受了,同那里正道:“卫里正有心了,大冬天的劳你出门吹冷风。”

    卫里正连忙摆手,“哪里哪里,秦小娘子才不容易,这么冷的天出来奔波,我刚好得闲,那日听到张县丞说起这茬,便过来瞧瞧。”

    秦宛如笑眯眯道:“劳你操心了。”

    卫里正摸了摸他的八字胡,说道:“应是秦小娘子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福音,一千多亩的白叠子,可是个大排场,到明年秋收的时候,一片雪白,那才叫壮观呢!”

    秦宛如看着他沉默了阵儿,“卫里正见过白叠子?”

    卫里正:“没见过。”

    秦宛如:“……”

    啧啧,这人的想象力还挺丰富。

    卫里正后知后觉道:“我听他们说洁白如云朵一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那样的场景,必定是奇观。”

    秦宛如笑道:“确实是奇观。”

    卫里正:“待秋收采摘,当地村民又多了一份劳动收入,全仰仗秦小娘子照顾。”

    秦宛如不想听他拍马屁,说道:“贺家自己就养了数百名奴仆呢。”

    卫里正:“……”

    一时接不上话。

    作者有话要说:  啊,明天还有一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