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丰收在望
立夏节前后几天都下着中到大雨,坑坑洼洼的低洼地块儿中都装满了积水,罗琴韵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农谚有教云:
“麦到立夏死,
谷到处暑黄。
立夏丶小满正栽秧,
芒种忙忙栽,
夏至谷怀胎,
不能再打田,
还可去种棉!
……"
我一个女流之辈,还被老娘裹成了一双小脚儿,如何去打田栽秧?看看两个娃儿,光烁年方十一岁,光旦不到七岁,什么活儿都不会,更不用提说打田栽秧了,这咋整呢?左思右想,只有迈开了第一步,才能走出下一步,主意拿定,吩咐光烁丶光旦道:
“雨停下来了,趁着这个时辰儿,我们娘儿仨应该抓紧时机做好一件大事儿,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光烁、光旦都问:
“娘,我们该做啥子事儿呀?"
罗琴韵道:
“你两个瓜娃子,到底还是小人儿,这样的事情当然你俩还懂不起,还是听为娘我的安排,光烁去扛犂头,光旦去牵牛,我就扛挂耙,一起擀田去,准备栽秧啦!"
光烁丶光旦高高兴兴紧跟随着娘来到了水洼地块儿上,放下犂头、挂耙,却不知从哪儿下手做起,两个孩子问:
“娘吩咐一下,先从哪儿干起呀?"
罗琴韵道:
“这事儿,我也不晓得应该从哪儿先干起了,让娘想想!"
过了一会,俩孩子看见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自言自语:
“对,就这么办!"
光烁、光旦忙追问:
“娘说说,就哪们儿办嘛!"
罗琴韵不紧不慢地吩咐道:
“光烁去扛把锄头来,我娘儿俩先围着水边先扎好田埂,光旦去山上九间房与太公商量,请你昌富爷或者昌尧爷,来教教我们如何做擀田的活路,只要我们学会了,今后也就好办了!"
小光旦领着母亲之命,来到了九间房,先向苏老太公作揖鞠了一躬,苏老太公笑道:
“哎哟喂,乖孙子,今天怎么有兴趣来看太公我了,我好想你哦!"
光旦说:
“太公,我也真的好想你啊!"
苏老太公更高兴了,道:
“你个臭小子,说话真是暖我心!你娘儿仨过得还好吗?又遇到什么难事儿了,尽管向太公我来说说!"
光旦摸了摸自己的小脑袋儿,不慌不忙地说:
“我娘说,应该擀田载秧了,我们将犂头丶挂耙扛去,将牛也牵去了,就不晓得哪们儿搞法,叫我来请太公让昌富爷或者是昌尧爷去教教我们!"
苏老太公摸摸银须微笑道:
“哦,这件事儿好办嘛!栽秧子的季节到了,确实不能耽误,耽搁了季节就没得干饭吃了哦,不过,再忙着做活路也要把细点儿,不要伤着哪儿了哈,去忙你的,你去找到你昌富爷、昌尧爷,就讲是我说的,让他们两个人都随你一起下山去吧!"
光旦弯下小腰儿,深深地向苏老太公又是作揖,又是鞠躬:
“多谢太公!多谢太公!"
苏老太公大笑道:
“哈哈哈,你个臭小子,小小年纪,哪来啷个多酸味儿,讲那么多礼节做啥子?快去吧!"
昌富、昌尧随着小光旦到了,看见罗琴韵和大儿子光烁冒着满头大汗正在垒田埂,连忙阻止道:
你娘儿俩这是在蛮干,白干白流汗,你们都站在傍边儿去,看看我俩是哪们儿干的?我俩人,一个人用牛来耕,另一个人用牛来耙,将高的坭巴擀到低处去,将整块田耙平了,然后再把四周扎上田埂,关上水就成了。只是我两个人,一个用牛耕,同时间里还需要另一头牛来拉耙。"
罗琴韵听了道:
“辛苦两位爷,劳慰两位爷了!"
她转身向光烁吩咐:
“快去将大伯家里的牛借来,让我们用用!"
昌富提来犂头,拿来枷担丶纤索说:
“这犂头的黎椽梢头上有三个缺儿,黎扣儿挂在最前头的缺儿上最浅,中间的不深不浅,最后头的最深,这要看牛力气的大小,拉不拉得起,耕深耕浅还得要看需不需要;纤索拴长了就耕得深,短了就耕得浅;看着我啷个儿枷牛的哈:仰绊绳系松了,枷担就滑落了,牛肩膀也就拉不上了;仰绊绳系紧了,影响到牛喉管儿的呼吸,会喘大气,枷担也会将牛肩膀磨破流血,牛难受了,也就不会听你使唤,也就调皮不会好好地干活。看看我是怎么用犁头、用牛耕的哈!"
昌尧提来挂耙,拿来枷担,教罗琴韵姆子三人说:
“这耕耙田地都是一个道理,基本上是一回事儿:牛拉耙,纤索长了,牛拉着重;纤索短了,牛拉着轻松,但耙不好田地。看着哈,看着我是啷个儿用牛拉耙将田擀平了的?"
昌尧接过光烁借来另一头牛,也开始干起来了。
只见昌富丶昌尧二人试耕、试耙时,调整好了深浅轻重后,又听见了赶牛“走!哇!转!"的吆喝声,擀泥巴“哗哗哗!嚯嚯嚯!"的水浪声。
两个时辰后,约摸两亩大小的一块水田就擀出来了。昌富顺着四边让牛拉着犁头,将坭巴向田外边儿岸上翻,绞上边儿,田埂也就垒起来了,下下牛,提着犂头上了岸;昌尧赶着牛围着四周边上耙平了一圈儿后,也下下牛,提上挂巴上岸了。
二人巡视视着四边田埂,将溢水出来的低矮之处,抓上稀泥巴填补上,抹光后说:
“这水田可以栽秧了,我们也就回去了!"
罗琴韵道:
“太阳当顶晌午了,到我家去吃过午饭后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