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找到一个救生圈
被吴天放骂了一顿,张志超觉得很委屈,自己的确不知道洋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可他现在显然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吴天放对自己很不满意,但他还没意识到,吴天放为什么让他跟着搜救队行动。
吴天放要的就是这种身在中层,不上不下的小透明,这样不会引起其他总裁的注意,才能和自己单线联系。
反正,吴天放的嘴炮许诺成不成现在不知道,可张志超知道,自己要是再不努力,再不提供一些详细的信息,保不齐回去了吴天放就让自己下岗再就业了。
找不找得到首富,这都不是自己现在要考虑,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吴天放才是掌握自己能不能继续混下去的大权。
洋流说起来也很简单,全球的大洋流基本都顺着大陆方向走,分成暖流和寒流,暖流在赤道附近被太阳加热,然后朝着高纬度地区行进,越往高纬度,温度越低,在两极附近遇冷,又变成了寒流,掉头往低纬度行进,一冷一热,正好形成了循环。
在大洋流周围,还会根据地形和地球偏转等具体情况,形成小洋流,这些犹如大江大河的支流,暗藏在大洋之下,威力其实也不可小觑。
这时候吴海洋和江珊等人,正在计算黄零岛附近通过的洋流情况,这里属于北上的日本暖流的分支,今年的阳光更加猛烈,海洋温度更高,洋流的速度也会比往年稍快。
吴海洋在图画本上,大致的画出了洋流轮廓,日本暖流北上所行进的路线,然后又在另一页纸上,把黄零岛周围的情况标注出来。
陈智没有学过地图作业,但他也知道地图绘画是地图作业中难度最高的一项作业内容,而海上地图作业,别看标注的小岛只有寥寥几个,可要深刻理解海面下的暗流,没有个五六年的功力,很容易搞错。
再结合gps给出的坐标,附近岛屿和以下暗礁的水下海图状况,吴海洋把这个支流线路给标注了出来。
“这股洋流速度大概是6公里每小时,飘荡的物体受到风和其他的影响,达不到这个速度,现在他们失踪至今,大约60个小时,我预计应该能追上……”吴海洋一边标图,一边对陈智解释说。
好奇的在边上探头探脑的张志超基本没听懂几句,但他大概听懂了洋流速度不快,如果真的沉船了,一定会有碎片漂浮,而顺着洋流追的话,有可能追到些东西。
如果找到了游艇上的碎片,那就根据洋流的走向反向推测,也就大致能推测出沉船的地点了。
吴海洋现在还不敢确定,但他在海图上大概划出了几个区域,是有可能的沉船地点。
“这……地方不小吧?”张志超插了句嘴。
吴海洋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又对陈智说:“现在时间很紧,你去找江珊,关注一下台风生成的速度。”
陈智点了点头,登船之后,江珊说过,第9号台风正在快速形成,估计两天之内就能变成台风,而另一个风暴胚似乎没有能影响第9号台风,也在发育着,已经形成了气旋。
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一个副热带高压,也在盘旋,现在还不清楚是否会和台风互相影响。
这海上搜救最担心的就是天气,大海无风还三尺浪呢,这200吨的小渔船,在海上至多能扛四五级风,超过这个风力,就得回港避风。
吴海洋算好了洋流,最担心的就是台风的影响,这个台风若真的发育成型,影响的范围至少好几百公里,就算外围风力,也得超过6级。
这么大的风龚老大的这艘船肯定遭不住,唯一的希望就是台风登陆的路径是偏开黄零岛,影响范围绕开了黄零岛岛链群。
洋流的流速和方向是基本固定的,现在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台风的形成时间和前进路径,这两点决定了搜救队还能在海上呆多久。
“要是台风来了,那岂不是……得中断搜索?”张志超又问。
这一路上,吴海洋算不上多讨厌张志超,但至少也是不喜欢,但他不像小江湖那样不加掩饰的表达出来。
除了出海时候他坚持要改搜救计划的时候,吴海洋骂了他一顿之外,今后的搜救中,吴海洋基本都没有和他交流,对他时不时插进通讯频道东问西问,也忍着不说。
和苏文利比起来,张志超的话显得太多了,并且很多话问得莫名其妙。
例如现在这句话,若是小江湖,肯定上脸就来一句:“台风来了不跑等着去海底喂鱼啊。”
但吴海洋不是这样的,他干脆一句话不说,叫过韦闻和小江湖,开始分配搜索任务。
张志超又讨了个没趣,正在踌躇间是不是还要跟过去继续讨没趣,怀里的卫星电话响了,一看是吴天放,他一路小跑到了船尾,接通了电话。
“小张啊,搜救队出发了没有啊?”吴天放这次说话倒很和蔼,反倒一下子把张志超整不会了。
“啊?出发了出发了……”张志超连连点头:“请吴总放心,我盯得很紧。”
“具体计划怎么样啊?”吴天放又和蔼的问道。
“大概是这样的……洋流的速度大约是6公里每小时,船最快可以开到十几节,应该可以追得上,但台风现在是个问题,我们要赶在台风之前完成搜索回航……”
“啧!具体一点,要多长时间?”吴天放皱了皱眉,说什么洋流,速度,还分公里和节,公里吴天放能理解,节是个什么东西?!
吴天放绕了个弯子,本意是想得知追洋流需要多长时间,可张志超却没理解,竟说有的没的。
就这个揣摩水平,难怪待在中层岗位上一直没法升迁,哪个领导会喜欢这么不懂事的下属?
一听吴天放的口气瞬间转变,张志超有些懵,因为他也不知道到底要多久,从吴海洋和其他人商量的话语里听得出来,还能搜救多久,取决于台风生成的时间,影响范围和通过路径。
可张志超这么一个初中地理不及格的家伙,他怎么可能知道台风怎么形成走哪里?
吴天放在会议上打太极,净跟大家说是是而非的信息,可他又想从张志超这里得到最精确的信息,本质上,是想利用这之间的信息差,以达到他的目的。
连吴海洋在这时候都没法算出台风的具体数据,这也太难为张志超这个地理学渣了。
但张志超还是有一些随机应变的能力的,一听吴天放口气不对了,大概也知道自己哪里没做得和他心意,再结合自己的猜测,张志超随口就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五六天应该是需要的。”
“嗯,那就好了。”吴天放又缓和了语气,时间拖得越久,对他越有利,想了想,他又叮嘱了一句:“小张啊,刘总这事情事关重大,集团里很多人都很关心,要是有人找你打听的话,你一定要记得,不能乱说话啊。”
这句话张志超听懂了,吴天放是让他和别人什么都不要透露,他又点了点头,说:“请吴总放心。”
刚刚挂断电话,苏文利走到船尾来找他,对他喊道:“小超啊,我们的帮忙搜索海面啊。”
“好好好,马上来……”张志超收起卫星电话。
这追洋流说起来简单,但洋流可不是大马路这么一马平川,哪怕最小的洋流,范围也会很大,宽达十几公里,吴海洋算好了洋流的流速之后,又计算了这几天的风速,以此来推断碎片有可能出现的位置。
热带季风往北吹,吴海洋让龚老大加足马力,顺着洋流中线靠北的方向,一路清扫过去。
吴海洋带着小江湖和陈智,爬到渔船顶上,在上面架上了三具高倍望远镜,呈360°搜索五公里范围内的洋面,其余人则分散在渔船的前后左右几个方位,负责搜索5公里范围内的洋面。
龚老大要开船,江珊一边搜索,一边还要关注云图和天气预报,苏文利觉得能帮忙就帮忙,就过来叫上了张志超。
龚老大娴熟的操作着渔船,两台柴油机轰鸣着推开了波浪,按照吴海洋的计算,如果海上真的飘有碎片,在明天白天应该能看得到。
在茫茫大洋上,要搜索碎片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一直到晚上,除了发现一些飘在海上的破渔网或者杂物之外,谁都没找到和游艇相关的东西。
晚上10点多,吴天放又给张志超打了个电话询问搜救进度,得知一无所获之后,心满意足的去休息去了。
吴海洋安排大家轮番休息,张志超钻进船舱里,一头栽倒在床上,就一动不想动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船舱外响起了一阵嘈杂声,张志超模模糊糊的睁开眼,一缕清晨的阳光,透过了船舱的门缝,照在他脸上。
“海洋哥,我看到一个东西,橘红色,好像是救生圈!”陈智在一早的时候睡不着,他就爬到了船顶上继续找。
龚老大在凌晨左右小睡了一会,把船交给了徒弟,这时候正蹲在船头洗漱,听到陈智叫喊,回头冲徒弟喊:“转过去看一看!”
当龚老大用钩子把救生圈从海上捞上来的时候,小江湖一把抓过来,瞪大了眼睛。
“喂,我们找到了!这是游艇上的救生圈!”小江湖的叫声,让大家都围了过来。
吴海洋接过救生圈一看,橘红色的救生圈上,印着一个显眼的卡马特的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