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神秘的地点
把李同志送走,刚才一直忍着没说过话的沈君如就抹起了眼泪,
“这都是怎么回事啊?好好的,把咱们儿子招什么秘密学校去啊?”
林锦文也不太高兴,这北平待的好好的,干嘛要给我们弄走?
“行了,你先别哭,咱先问问这个103到底在哪吧。”
林子乔把抽调通知书递给刚才跟着进屋的袁向勇,
“二姐夫,你帮忙看看。这103部队在哪知道吗?”
袁向勇接过信仔细看了一遍,摇摇头,
“不知道,没听说过。这个应该是比较保密的部队,你看连地址和番号都没有,说明这里的级别非常高。像我们那里通信,都是哪个省,哪军哪师哪营的,可这里什么都没有。”
沈君如听后,又想哭了,
“他们怎么这样?现在当兵不都是自愿的吗?他们怎么都没问问咱们?”
“额~,娘,那个,那天他们请我去谈话的时候,是问我来着,我好像说我愿意。”
沈君如扬胳膊就想打林子乔,
“你这孩子,你怎么啥都说?那当兵是要死人的你不知道吗?”
林子乔有些心虚,
“娘啊,我没想到他们真招我啊,你想想,那天他们在政审我,我要是说我不愿意,他们还不得把我当反面典型给抓起来啊。”
林锦文毕竟是一家之主,
“行了,现在说那些都没用。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听一下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不论怎样,等孩子走的时候,得给他准备一些合适的衣服吧。”
林子乔首先站起身,
“爹,我先去我老师那一趟,和他说一下这件事,再顺便打听一下这个学校的位置。”
“行啊,你去吧,我也去找熟人问问。”
……………………
赵元培这会儿正在找温争鸣算账,
“老温,是不是你把林子乔的档案给提前拿走了?”
“什么档案?”
“当然是录取档案。我想给那小子发录取通知书,可他的录取信息已经被别人调走了,你说,是不是你干的?”
温争鸣喊冤,
“怎么可能?我是想把他招我们学校来,可就算我再想,也得尊重他自己的意愿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我没那么差劲!”
“真不是你?”
“真不是我。”
“那他的档案被谁提走了?”
“我哪知道。你就没去别处问问?”
“别处?他一共就收到了四份政审通知书,我问京大的了,那边没录,财经在我们后面,还没开始录,你说说除了你还有谁?”
“有这回事?可我根本什么也没做啊。走,我和你一起去看看。”
林子乔找过来的时候,温争鸣和赵元培也刚从外面返回来。
“老师,温先生!”
两人看见林子乔,眼神中都有些意味不明,
“你怎么来了?”
林子乔把自己的通知书递过去,
“老师,温先生,今天有个军人给我家送来了这个,说我被这所大学录取了,你们帮我看看,这103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元培和温争鸣看到林子乔手中的抽调通知书,都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走吧,咱们回家再说。”
几人回到赵元培家,相继落座后,林子乔忍不住问道:
“老师,这个学校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赵元培和温争鸣对视一眼,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说起了别的,
“五二年底,各大院校专业大调整的时候,我有两个朋友被调走了,至于被调去了哪里,我们没人知道。”
温争鸣补充,
“我有两个同事也被调走了,据我们了解,这些人都有同一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某一领域的学科领头人。
还有一件事,以前大学录取学生都是一批二批三批四批,这么分批次的录取下去。可从去年开始,突然有了提前批。那个提前批的,就是这个103部队。”
赵元培点点头,
“这个103是要比青华和京大还要提前录取的。但当初我根本没往你的身上想,一个是因为这个学校录取的人数特别少,简直是优中选优。还有一个,是因为他们基本录取的都是理科生,而你考的是文科。”
“补充一点,这个103没有报志愿这一项,都是他们提出要谁,教育部给谁。”
林子乔把二人的话一总结,
“你们的意思就是国家成立了一所比青华还厉害的理工科秘密军校?”
“嗯,大概就是这意思吧。”
“那我能拒绝吗?”
这个问题温争鸣来回答,
“应该不能,这里虽然是军校,但现在你的录取通知书是抽调入伍,依法服兵役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如果你不去,那你就是逃兵。”
林子乔猜着也是这样,
“那这个学校在哪里?”
“不知道。”
“这个学校都是做什么的?”
“不知道。不过我那两个被调走的同事,一个是教建筑工程的,一个教的是动力学。当然,我不确定你们去的就是同一个地方。”
建筑工程和动力学。盖楼和研究发动机?还是研究武器的?
“什么也不知道,送信那个人说也不一定能放假,得嘞,老师,温先生,看来咱们下次再见面,就得几年后了。”
看林子乔有些失落,温争鸣安慰道:
“小子,你别这样,其实从军对你来说是条不错的路。现在军队里大多数都是些没文化的野路子军官。我猜测上面是想像早些年的黄埔军校一样,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将才。
等你们这批人毕业出来后,或许会成为我国军队的中流砥柱。要知道,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林子乔拿着那抽调通知书,一脸落寞,
“唉!原来太优秀了也是错,这想过点平凡的日子,咋就那么难呢?”
林子乔这一得瑟,赵元培刚才积攒起来的那点同情心瞬间消失殆尽,
“行了,你赶紧走吧,回去多陪陪你父母家人,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就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