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真相大白
阴四海说出“诚王夜白”的时候,端王早就怒不可遏,只见他长剑归鞘,右掌全力拍向一块巨石,正是孟琉璃独门绝学“天罡掌”,那巨石受不住,“轰”的一声碎成粉末。
楚离见他掌力惊人,再看他手掌时,竟然整个都渗出鲜血来,显然这一掌用尽他全部力气,由此可见端王内心愤怒已极。
楚离继续问阴四海道:“那此次四海兄在此截杀我等,又是为了什么?”
阴四海恨恨地看了一眼楚离,不甘地说道:“当初诚王给厉皇的信就是我转交的,因此我与他相识。三日前,他派人传信给我,说夜国派出使团去桑尘国游说,要夹击我国,并言明你也在使团之内,要我提前埋伏在此掩杀你等。”
这时端王转过头来,厉声道:“他许你什么好处,竟能让你为之卖命,还是说厉皇或者阴水宫主同意你与他合作?”
阴四海在他喷火的目光注视下,竟有些胆怯,旋即释然,无所谓地说道:“我助他来截杀你们,厉皇和师父都不知晓。诚王说除掉你,他就是夜国皇位唯一的继承人,等他登上帝位,就会将我师妹萧灵儿赐还给我为妻。其实便是他不说这些,只要我能杀了楚离,灵儿自然还是我的!”
这下端王和楚离都错愕了,原来说到底阴四海并不是为了帮助夜白而来截杀,分明就是专门为了自己刺杀来了。
阴四海见楚离愣了半天不说话,自顾自地说道:“我还记得十二年前师妹第一次来到阴水宫的情形,她梳了两个羊角辫,脸色发黄,身上脏兮兮的。师兄弟们都躲着她,只有我没躲,我是大师兄,师父要我带她去洗脸,带她去吃饭,后来又带她一起修习,一起玩耍。”阴四海说着说着,眼里泛起柔光,脸上带着微笑,但只一闪,他又恢复恨恨的声音道:“你没有出现之前,师妹眼里、心里一直有我,自打你出现后,师妹变了,再也没有正眼看我一眼。只要你死了,师妹一定能回到我身边,也只有你死了,她才能一辈子离不开我。所以无论如何,楚离,你都要死。”
楚离从不知道阴四海对萧灵儿的感情竟如此之深,但他又何曾不是,要他放弃萧灵儿,那还不如死了。
阴四海见楚离仍不说话,想想自己当下的处境,又叹息道:“可惜我半年来勤学苦练,好容易从师父那里偷学了‘搬山蹈海’之法,却仍然敌不过你。也许这便是命,命中注定我与师妹有缘无分。既然如此,也罢,我成全了你们!”
楚离听他前面说的还有些同情和怜悯,听到最后这句话,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低头看去,只见阴四海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想也不想地死死扎进自己的胸膛。端王和楚离想不到阴四海如此硬气,待要阻拦依然来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溘然而逝。
楚离蹲下身来,将阴四海仍然圆睁的眼睛掩上,正要起身,却见阴四海左手紧紧团握,心里一动便上前掰开他五根手指,只见他手掌里一个凤形玉佩,上面用刀刻着两个小字——“灵儿”。楚离见他对萧灵儿用情如此之深,当下静静地说道:“四海兄,灵儿我此生不能让给你,但我一定将此物交给灵儿,这样也算是你陪在她身边了。”
楚离刚刚起身,只见阴四海的尸体竟然缓缓着火,他刚要脱下衣衫救火,却被端王阻止道:“这是他们阴水宫的法子,平时带着一些磷火之物,若不幸死了,便在死之前催动这些东西,片刻只见便化为乌有!”
楚离点点头,不再坚持,果然不一会儿工夫,阴四海的尸体连衣物全都烧得干干净净,随风而散。
端王失魂落魄地朝前走去,楚离紧紧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想:“待我回去见了灵儿,要搜搜她的身上是否有这些磷火之物,不然万一哪天惹她生气,连我一同烧了可就惨了!”
端王没有看到楚离胡思乱想,他的心里乱得很。既然诚王一意要置他于死地,那么自己便再也没有顾忌了。想到这里,他目光变得坚毅,回头对跟在身后的楚离说道:“我们赶紧赶路,不知道我那位王兄还会搞出什么事来!”
楚离本来低着头,听端王一说忙应了一声,待抬头看到端王眼睛时,不禁大吃一惊,心里暗自想道:“端王这么快就想通了?还是要决心与诚王死战到底?看来端王并不是我熟悉的那个端王啊!”
二人回到使团驻地,见灵月公主和众人并无异样,于是连忙招呼人马,继续前行。就这样又走了一日,地势才有些平坦,端王和楚离见举目开阔,毫无遮掩,便放了心。
穿过参合山地界,绕过厉国腹地,延厉江北行又走了二十余日,桑尘国的“无忧关”便近在眼前。当初楚天锡率众从楚国逃出避祸,一路上忧心忡忡,不知未来如何,待行至此处,望见一望无际的草原大漠,心情豁然开朗,坚定了带领众人过上安稳日子的信心,这才有了后面的桑尘国。桑尘立国后,楚天锡以一国之主之尊,下令在此修建“无忧关”,以示纪念。
一行人刚到关前,只听一声马鸣,接着就看到一匹白马飞驰出关,前来接应。楚离仔细看时,原来是早先到的夜国护卫头领穆少坤。穆少坤是六界中品的修为,现任神武卫统领一职,为人精明强干,向来是卫首狼乂的手下爱将。此次出使,夜后专门派他担任使团护卫头领。
穆少坤奔到端王马车前,躬身道:“末将已将前方打点好,请端王车驾随我通关去。”
端王的声音自马车内传出:“好,通知仪仗,亮出旗帜,通关!”
“无忧关”因地处边境,因此多兵少民,并无多少桑尘国百姓来看夜国使团。但兵士们倒有不少,听说夜国送本国灵月公主回来,便一齐列队,迎接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