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6章 学可以无术,但不可以不博
颜正齐微张着唇,满面诧异。
他没想到林依竟然还有这样的嘱托。
这是在考验他,或者说,对他仍旧不放心?
周平带领商队的人从津郡赶过来,一路风尘仆仆,这些人的容貌可想而知。
蓬头垢面,衣衫不洁。
若是颜正齐真的对他们弃之不顾,派旁人将他们随意打发了,那便说明,颜正齐并没有如地四所说的那般“改邪归正”。
假设事实真的如此,这几车药草和特产便当林依还了颜正齐的人情,不过那第二封信,周平会原路带回去。
林依做事一环扣一环,不能说料事如神,却也是将人心揣摩的透彻。
从周平手中接过第二封信,颜正齐并没有着急打开。
他领悟了林依的用意,也知道她在担心什么。
她是在告诉他。
做人要谦卑,并且,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
林依相信地四,但她没有完全相信颜正齐,有些时候,只看表面是看不出一个人的品性的。
尤其是颜正齐从前劣迹斑斑。
林依有意设计,通过周平几人测试颜正齐是否达到了她的要求。
但凡颜正齐今日瞧不上周平,没有亲自前来道谢,他绝对拿不到第二封信。
“几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军营之中饭食粗糙,请诸位不要嫌弃。”颜正齐道,“敢问诸位接下来可有什么计划?”
“不急。”周平推出身边的一人,“请颜副将先看了信。”
颜正齐这才拆开那封信。
第一封信上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但第二封信的内容却详细地写清楚了弓弩的制造方法以及阵法的解析。
除了这些,林依还为颜正齐介绍了一个人。
“这位想必是信中提到的洛正诚,洛大夫了?”
洛正诚点头,“见过颜副将。”
周平道,“东家说了,以后洛大夫会留在北疆,只要不是太过罕见的疑难杂症,洛大夫都能治。”
林依这是同时安排了一个大夫协助自己?
颜正齐心中陡升一股感激。
林依手中的某些方子是躲过了千年、百年的朝代更迭,时局动荡而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珍贵资料。
颜暮云想拿真金白银换,她都没给,更不可能轻易地送给颜正齐。
但药王谷的大夫很多,承老的门徒们恪守门规,沿袭药王谷的规矩和医术,有些无需保密的方子,除了离开京都时送过人外,其他的林依就利用承老的手散了出去。
不仅为了医术的传承,更为了世间那么多受苦受难的病人。
那么多病患,凭她一个人救是救不过来的。
不过,得她方子的大夫多了,病人少了,相对的,她的功德也就多了。
颜正齐郑重回礼,语气肃然,“洛大夫有礼。”
林依只用区区一封信,就让颜正齐乖乖地收敛脾气,做一个谦逊的人,她这一手,属实是将颜正齐拿捏了!
周平道,“颜副将不必为我们几人担心,我们此次前来,东家是有另外安排的。”
颜正齐点头。
林依手段高杆,令他十分震惊,既然她自有安排,那他也不好过多干涉。
与几人客套几句之后,便将洛正诚带了回去。
药王谷的大夫大多姓洛,因洛大夫是林依派过来的,没有一个人敢小瞧他。
曹魁直接带他去往军医的营帐。
颜正齐将第二封信拿出来,与孟虎细说了林依嘱咐周平的事。
孟虎叹了口气,颇为羡慕颜正齐。但正阳侯府和林依之间的关系复杂,当初正阳侯与林依和离,这其中还有他们一家的参与,对此,孟虎没有过多评论。
“先不说其他,先派人把老段叫回来,与其让军中铁匠两眼一抹黑的瞎试,不如先将这些解释和图纸吃透。”
林依前世身处高管之位,有一位难搞的客户是军事、武器爱好者。
为了拿下与其公司那笔金额巨大的订单,她曾经多次上门拜访,但都被拒之门外。
直到她调查了他的行踪,发现他十分喜欢出入军事博物馆,这才让她寻到了突破口。
为了那笔订单,她恶补了大量,庞杂的军事知识。
从古至今,从冷兵器到热兵器。
她还记得那个客户语重心长的说过,学可以无术,但不可以不博。
意思是,世间那些学问很多,虽然不要求都像专家一样,针对某种学问细心钻研,盘根寻源、追根究底,但最起码要做到了解。
在人际交往中,旁人在你面前提起这件事,你不至于一句话也搭不上。
那样容易被人说没见识。
林依能在短时间内如同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他非常欣赏她的聪慧以及为了一件事拼命努力的精神,看着她积极向上的份上,他才愿意给她一次机会。
这句话在林依的人际关系中也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她原本就聪明,又肯用心去学,原本五分的天分加上后天的努力,才成就了她今日的博闻强识。
在北疆还在为一把弓弩磨炼时,从京都出发的老太君已经在去往津郡的路上了。
老太君跟着连老将军行过军,她适应陆路,宁可随着马车晃悠,也不愿乘船。
老太君年纪大些,车队走得慢。
等到拉车的马儿踏进南方地界时,已经过去半月有余了。
越往南走越热,原本就慢的行进速度变得更加缓慢,但相对的,南方的风景十分优美。
马车每走到任何一处,掀开车帘,外面都是美的耀眼的风景。
这日,正阳侯府的一行人选了间客栈落脚。
就在下榻的客栈对面,老太君发现了一间名为杨柳店的脚店。
看着门脸,也像是个客栈,但往来的都是拉着满满一马车货物的商队。
吴嬷嬷扶着老太君站在马车下,店内掌柜见老太君一行人衣着不凡,又随身带着那么多护卫,自然知道她身份不简单,亲自出门迎接。
“老人家您慢些。”
老太君瞧着不远处的脚店,吴嬷嬷心领神会,便询问客栈掌柜的,“劳驾问您一句,这牌匾上写着脚店的,是做什么的?”
“哦,是专门给跑商的住的客栈,那里还提供仓库,可以存放货物。”
吴嬷嬷接着问道,“这里跑商的人很多?”
掌柜的一听吴嬷嬷说话的口音便知是外乡人,笑着解释道,“您有所不知,这几年津郡商业发达,跑商的人络绎不绝,只要有手有脚能吃苦干活,跑商可是能赚不少钱呢!”
粗略了解了脚店,老太君点了点头,进了客栈。
店内的伙计擦了桌子,吴嬷嬷扶老太君坐下。
许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气质的老人家,伙计说起话来也小心翼翼的,“小的先为您上点凉茶,不知您老可否能用?”
“有劳。”老太君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这边的天气着实是太热了些。”
吴嬷嬷随后也在老太君身旁坐了,“谁说不是呢,这一路上蚊虫也多。”
“您二位是打京都来的吧?”
“正是。”
许是想为南方找补些面子,掌柜的状似不经意地说道,“我这是小地方,没什么降暑的东西。您老呀,往津郡去,近来听跑商的人说,津郡城内有人卖冰块,还有人新建了一座酒楼,那儿不仅饭菜香,还有正儿八经的冰饮和……那个……刨冰,对刨冰!”
冰饮到处都有,隔着容器在井水中镇一会儿,都是凉的,这不是什么难得的东西。
但那个刨冰是什么?
如此想,吴嬷嬷也便如此问了。
“哦,我听说那刨冰就是将冰刨成细碎的冰碴子,上面铺上时令的鲜水果,再浇上几勺甜丝丝的糖浆,一口下去,冰冰凉,舒坦极了!”
吴嬷嬷不免失笑,看了那掌柜的一眼,“掌柜的说笑吧,就算是冬季储存的冰块,也从未见过有人拿来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