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庚子国变(九)
列强中最先答应议和的是俄国。俄国是想要东三省,俄国在这儿谈判的一个重要的意图,就是要解决1896年中俄密约所没有能够解决的东三省的国境问题。所以当时一听说李鸿章要来谈判,俄国人第一个支持。俄国准备率先同中国议和的消息披露后,过去潜伏在各国之间的复杂矛盾又重新暴露了出来。一番协调后,各国最终确定了先议和后停战的策略,而不是清政府希望的先停战后议和的办法。
同意议和的大前提确定后,各国开始围绕自己的国家利益,首先在如何对战败国的前途进行安排的问题上展开了新的较量。
俄国人对中国东北的领土野心让英国和德国走到了一起,英、德两国经过紧急磋商达成了一个原则协议,协议中最重要的两点内容是:第一,各国不得瓜分华夏的领土
第二,中国的沿海、沿岸全部向各国的贸易和经济活动自由开放。
由于俄国人感到自己不具备瓜分中国的实力,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均附和了英、德两国的建议。在确定对中国不采用瓜分的政策后,各国围绕是否接受李鸿章为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的问题再次争论。
在得知列强对自己的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产生争议后,身在上海的李鸿章给慈禧发去了一封电报,要求朝廷添派奕劻、荣禄和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督抚张信为全权议和大臣。李鸿章此举显然是想借助朝廷对上述大臣的任命,来平衡列强对自己的争议。
后来慈禧授予奕劻“便宜行事”的全权,添派刘坤一、张之洞为议和大臣。但即便如此,除了俄国和美国明确表示愿接受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外,其他的国家依旧没有表态。
可听说议和大臣中有张信,日本、德国、俄国纷纷表示不同意,因为他们把张信列为清国第一要犯,已经呈交谈判中。
在各国的最高当局还没有就议和的若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之前,各国的军人们依旧按照自己的意志在继续着战争。从1900年9月初开始,联军打着讨伐和清剿义和团的旗号开始对京郊和直隶各地进行扫荡。
9月2日,慈禧一行到达了太原,她同时再次督促李鸿章早日进京谈判,可张信也同时发来电报,要求东南各省暂缓进京。
9月5日,在上海,李鸿章等各省代表还有议和大臣们与列国代表开始谈判。
张信率先提出大清的议和条件:
1承认围攻使馆违反国际公法,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事件;
2列国赔偿大清的损失,并给被屠戮的大清百姓赔偿
3同意修改有关条约,侧重中外商务;
4释放双方战俘,对于罪大恶极的战犯必须交给大清审判
5全面停战。
这段时间在欧洲各国的主流、小报上已经大篇幅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加之张信提前派去了一个代表,弗拉基米尔。
本来弗拉基米尔在济南给张信培训政工人员,但自从看到八国联军的暴行后开始愤慨,于是留下一封信后,偷偷跟着船回了欧洲。
一到欧洲他就联系了自己的战友克·蔡特金、罗莎·卢森堡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是在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大清的暴行公之于众的形势下召开的,乐宁在会上批驳了帝国主义在对待亚非拉国家上一贯的野蛮、血腥。同时阐明了未来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强调无产阶级应当尽力反对和制止战争,如果帝国主义战争爆发,在战争中决不能保卫资产阶级的祖国,应当利用战争来加速资产阶级统治的崩溃。让大家以这次华夏的事件发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
同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乐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乐宁开始成为俄国革命派领袖
俄军中将阿列克谢耶夫成了新的联军总司令,达北京后不久,两宫的銮驾也赶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西安,住进了陕西省衙门。安顿下来的慈禧天天盼着李鸿章的“好”消息,但是坏消息却接踵而来,前方发回的电报说,联军已经打下了保定,袁项城没做任何抵抗就跑了。
这个消息让她再度惊慌。还有传闻说,京城里的洋人已经开具了一张需要“惩办”的名单,洋人警告,这些人都是从犯,为了中国的体面,首犯的名字没有提及,如果这些从犯得不到惩办,那么他们将自己去寻找首犯算账。慈禧很清楚,“首犯”指的就是她自己。
李鸿章得到了荣禄转达的只要保住慈禧就什么都可以商量的“示意”,于是便更加积极地贿赂俄国出面斡旋此事。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开始权衡利弊。
外国人开出了除慈禧之外其他祸首的名字,李鸿章看都没看就给给慈禧去电,要求朝廷尽快从重惩办这些洋人心中的“祸首”,以阻止联军西进和为谈判创造条件。
可李鸿章刚把去电发出去,几个小时后,张信就带兵包围了李鸿章在上海的府邸,确切说是打进去的,李鸿章的护卫直接被打死十几人。而李鸿章也听到了外面的枪声,被李经述扶着出来:张信,你想干嘛,要造反吗
张信:你逼我的,我以前以为我们是一家人怎么你都会和我站一起,没想到你过河拆桥啊,李鸿章我告诉你,如果要我死,我就造反。我很想看看我的新军跟你的淮系谁厉害。
说着张信带人离开了。李鸿章被张信这一下气的不行,可张信刚走,刘坤一就带人进来了。
刘坤一:李中堂,你这封电文到底什么意思。你是嫌大清亡的不够快吗。
李鸿章被刘坤一这一句弄懵了,等拿过来电文全文看后突然说了:我老了,经述你快点把张信叫回来,就说我求他回来,我们要沟通清楚。
而李经述这时候拿过电文才看明白洋人要重办的祸首第一名改成了张信。
半小时后,上海李公馆
李鸿章坐在书房的椅子上,张信斜靠在另一边
李鸿章:张信,你现在应该22了吧,后面怎么打算。
张信:不出意外,我去找南方革命党或者去四川当个割据诸侯吧。
李鸿章:你还在给我置气。叫你过来是有个事情问问你,如果大清交到你手上,你想做曾文正还是曹操。
张信:都不会,如果朝廷清明国家有希望,我做诸葛亮都可以,但现在这情况我能做赵匡胤都算不错。
李鸿章: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就你那手上几万人就做赵匡胤。
张信:这就看我下不下狠心了,如果我愿意,很多国家愿意支持我当华夏领袖,出钱、出人、出武器。但我这人弯腰可以,磕头我不会。
李鸿章:你的二夫人是不是已经走了。
张信:是的,按照时间现在应该回俄国了。
李鸿章:我给你安排一门亲事如何,姑娘是你四爷爷家经馥舅舅的女儿李甄,你经馥舅舅夫妻都是英年早逝。他们过世时候女儿才几岁,一直是你大舅舅家养着,今年也15了。我做主给你做个媵妻。
张信:这不是无端给我找一个吧。
李鸿章没说什么而是让李经述回房拿来一个盒子递给张信。
张信打开盒子看了看是一把黄金做的雕龙画凤的c93博尔特手枪
李鸿章:这枪是当年德皇送我的,现在给你了。
张信:那这枪忒贵重了吧。。。
李鸿章:接着吧,从现在开始我该为你做多一些事情了
之后李鸿章拉上刘坤一给慈禧发了一个电报后,列强一反常态要求大清必须交出祸首,不然他们就会进攻陕西,捉拿慈禧。
正当慈禧左右为难之际,突然传来俄国准备监理东三省的消息,这引起日、英、美等国极大的不安。
而在9月15日,突然趁机已久的京城附近,日军守卫的宋家庄附近的哨兵不断受到袭击,而且他们的军营还受到迫击炮的袭击。同时安贞门附近的俄军阵地也遭到清军的进攻。由于两地都有密集的房屋,大口径的火炮无法使用,并且联军这次过来时候陆军就没带什么大口径火炮。
可让日军、俄军发现不妙的是其他国家军队竟然袖手旁观。最先发现不妙的是第五师团,他们面前出现的明晃晃的信字旗,说明张信要直接攻打他们,为此日军山口素臣师团长命令22联队殿后,12、21开始后撤到通州建立防线。可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事情发生了。
清军拖住了22联队,而在12、21联队撤退路线上,出现了2个铁甲车队,上面的机枪对着密集的日军队伍无情碾压和扫射,由于日军没有什么对付铁甲车的方法,只能躲闪或被追杀射杀。而这个场景被不远处的英国人的飞艇发现了,但飞艇也被铁甲车队发现了,其47毫米机关炮一顿突突把飞艇给打了下来。。。
俄军那边就比日军这边惨烈多了,俄国大多数集中在自己的三个阵地上,清军利用房屋掩护杀入俄军阵地,武卫军和义和团山前近战,山东新军后面补枪。又或者新军的士兵用霰弹枪开路,武卫军和义和团补刀。俄国人虽然人高马大但抵不住清军人多对地方还熟悉。
五个小时战斗后,俄军开始大面积溃退,直接撤退到了天津才停下。
最后打扫战场,俄军损失了2000多人,被俘虏1500多人。
日军损失4000多人,被俘虏1000多人,第五师团再次大残,明治天皇知道后,直接把山口素臣撸到了预备役并让他两年后退役。而第五师团从此也得到了一个残军团的称号。
可谁知道这时候李鸿章年迈体衰,因过度劳累而病倒,这使得各国沉不住气了,他们不再坚持把“严惩祸首”和“两宫回銮”作为和谈的先决条件,而是转向急于开始讨论议和的具体内容。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鸿章在上海给张信与李甄举办了婚礼,李甄成了张信第三个老婆。张信对于这个表妹其实没什么印象,只是婚礼时候才第一次认识,长相上也算漂亮,整体就还是一个传统华夏女人的样子,裹着小脚。
洞房夜张信看李甄走路别扭于是问:你这脚怎么了。。
李甄扭扭捏捏说:我,我,我是这几天才裹脚的,我还没适应。不过我以后会天天裹脚,你不会嫌弃我吧。
张信:嫌弃,我嫌弃裹小脚的。
李甄一听有点惊讶这年头的人不都是喜欢裹小脚的吗,他怎么。。。。。
张信:我俩今天算是第一天认识,晚上各自盖各自的被子睡吧。
李甄听完脸一红也没说什么,,,新婚第一晚就是这样过的。
可第二天,张信就被早早的叫了过来,因为住的是李鸿章家,刚出来就发现外面很多人,大堂里坐了很多人。
李鸿章:张信你过来
张信疑惑的来到大堂。
李鸿章:你先跪下。
张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跪下了。
李鸿章:刘坤一大人、盛怀宣大人、王之春大人、许应骙大人你都认识吧。
张信:怎么又要开会吗,等我换套官服。
李鸿章:并不是,刚刚我和几位大人谈了你的事,你祖父之前就一直说让你为张家开枝散叶,等这次洋人退了,你跟彭玉磷大人的孙女的婚事也该做了,而盛怀宣大人也给你相了胡林翼大人的曾孙女为贵妾
张信:不是,我这才取了一个怎么还有两个啊。
李鸿章:这事你做不了主,你二爷爷、你爹都同意了,你就等着再当新郎官吧。
刘坤一:张信,李中堂的枪是不是给你了。
张信:对,对啊。
刘坤一:那就没事,各位大人心里都有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