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菲律宾事件
就在张信在广州等待美国人的动作时候,在济南一个他筹备已久的事情却开始了,那就是齐鲁大学的招生。
张信给齐鲁大学定的招生要求是拥有秀才以上功名的直接进入复试,举人直接入学。5年以上就学履历的人才能报名,不限民族、国籍。
教学的科目从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经济、政治到体育、师范、新闻传播
而张信以前在天津开设的军校也被改变成了山东高级军事学院和山东士官学院。基本上就是军官和士官的培养,只是无论哪个学校政治工作及社会工作教育都占了30以上的。张信要的就是培养未来适合时代的一批军人、人才,同时也要改造旧的那批人。
这个报名其实在处理大刀会的时候就开始,基本全国各地的省会、大城市都有贴出告示,省会都有报名点和面试点。
不过让大家比较疑惑的是,张信非常重视从江南选人尤其是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而张信同时也花了重金到处挖人,比如用2万条步枪委托加工合同跟张之洞要来了几个人
校长不用想张信来担任,只是执行的校长请了在天津的严复来担任
其中一个就是张之洞的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的方言教习辜鸿鸣来任齐鲁大学国语系主任
绍兴中西学堂监督蔡元培则是直接被张信用官位逼迫来的任齐鲁大学的教导主任
新任山东曲阜知县蒋智由任图书馆馆长,为了这个人张信以威胁反对康有为的变法才把人抢来。
天津北洋大学堂汉文教习吴稚晖也被托尼搬家时候一并带走了
至于数学系负责人,张信也不认识谁最后还是李鸿章推荐了刚刚从江南制造局离职现在在无锡竢实学堂的华蘅芳来担任。
华蘅芳一来就把江南师范学堂的杨冰、温州算学报负责人黄庆澄、丁忧在家的总理衙门官员方克猷
化学系好说直接徐建寅上
物理系时候张信想了很多人,问了很多人,发现这一个时期华夏物理人才特别缺乏,想来想去只能找没出名的外国人。于是中途张信回了现世找到了一个关于介绍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参加者的合影。
挖普朗克失败,人家是普鲁士科学院的院士。
薛定谔,这娃还在读小学
洛伦兹,人家已经发现了洛伦兹力现在牛逼的不行
就在张信抓狂时候,这时候施耐德公司送来了火炮配送清单和海关提货单,这时候玛约看到了张信列出来的清单问到:张先生,你列出这么多人干什么?
张信:我这不是要开一个大学吗,物理系的负责人找不到人,知名的不理我,不知名的我不认识。
玛约:这好办,我是巴黎物理化工学院(巴黎市工业物理化学学校)毕业的,我们学校就是物理化学最强,帮你找几个厉害的人这还不容易,给高薪就行。
过了半个月,玛约给张信递过来几份简历,这是学校校长舒曾伯格先生送来的,他着重推荐了皮埃尔先生,这是他们物理实验室的主任,正好皮埃尔在做一项很花钱的试验,学校无法支持,如果您能赞助他的话,他愿意来大清工作不少于5年,您看如何,不过他提出要带家人一起来,还要给他妻子玛丽在学校也安排一份物理学教师的工作。
张信:这人还条件很多啊,不过看他是巴黎大学获物理硕士毕业从事物理学很多年,快40岁才结婚。那就他了吧,不过我要加上一个条件如果他能力不如简历上的,我可是会揍他的。
玛约:放心吧,校长推荐的应该不会有错。
张信:对了他的名字我一直对不出来,pierre curie,皮埃尔库里。。。。
玛约:应该是居里比较接近。。。
张信:皮埃尔居里,他老婆叫玛丽居里。。。。。。
晕厥半小时
1898年4月25日,杜威通知张信这边可以出发了,他们的舰队会先出发首要进攻目标就是马尼拉,他希望大清的舰队能一起进攻菲律宾的西班牙舰队,因为杜威只有6艘船,而西班牙人是7艘,如果大清的舰队来了,美国人就能避免一定的伤亡。
5月1日天刚破晓之时,在菲律宾的外海丁汝昌率领的进攻舰队6艘到达了指定位置,与美国舰队形成了包夹之势。一开战时候西班牙人的舰长加西亚就发现了问题,左边大清,右边美国,肯定打大清先啊,这不是谁都打的过的吗?
可是北洋舰队本来就在吨位、训练、装备上就比西班牙人有优势,而且这次出战李鸿章可是下了死命令,于是丁汝昌直接带着舰队对着西班人猛轰。既然大清的人先打了,美国人肯定不帮忙,干嘛还要大爷出手,看戏不好吗?
战至中午,由7艘旧舰组成的西班牙舰队2沉,5受伤投降, 西班牙军方死亡281人,而丁汝昌这边只有一人被掉落物品砸伤,一人滑倒摔骨折了。
西班牙舰队既然覆灭了,杜威就准备登陆进攻了,这时候美国人的情报也来了,西班牙人把全菲律宾的军队都集中在了马尼拉,足足3万多人,其中1万2千的西班牙人,其他都是殖民地士兵,而杜威这里能用的也就200马润,这时候看看大清的舰队他突然为自己找了张信借兵而感觉到庆幸,要知道这附近德国和英国的战舰像警惕的秃鹫一般在附近出没,他们随时准备在美国人不采取行动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德国人在湛江、英国人在港岛可是有不少军队,来菲律宾也会非常快。
为了尽快拿下马尼拉,杜威通知张信快点进攻,美国舰队可以提供火力支持,那200马润也给张信指挥。
收到消息后,张信命令自己的一个师为先头部队,闽军、粤军、桂军作为第二梯队上岸。可直到张信带人冲到马尼拉港内,登岸了也没看到几个人,于是派出斥候,等了1个小时天快亮了时候,情报来了:马尼拉城内一片混乱,各地反对西班牙人的起义军正在围拢过来,城内的华人也组成了自卫队等着迎接朝廷军队,而西班人总督和将军这时候正在为投降还是打仗打着口水战。
张信:以营为单位去占领城内各处重要地点,遇到西班牙人能俘虏就别杀,但银行、军械库、物资仓库全给我卷了。
而张信自己带着自己的警卫团一直冲到马尼拉中心大街,这时候人特别多了,有百姓,有难民,还有西班牙军人。。。
军人?
军人!
可这些人看到张信他们也没有拿起武器而是来了一个人说:长官我是马尼拉第211营上尉卡洛斯,我们的武器都放在那边了,你去清点吧,我们一共411人都在这里了。。。。你们带烟了吗。
张信的这一个团的人,第一次碰到还没打仗就把装备放好等着投降的,于是张信在马尼拉消耗了1000多包烟把这个营俘虏了,之后接二连三又俘虏了3000多人。
差不多2个小时后在一名少校带领下张信来到了总督府,总督府门口围着了很多西班牙军人和土兵,他们看到清军过来就像看到自己人一样,还有人招呼他们:快过来,莱昂纳多总督和蒂亚戈将军打起来了,我赌1000个比赛她蒂亚戈将军能打赢
于是张信这1000多人也跟着在看两个大官打架,原来这两人都在争谁先出去代表马尼拉投降。
10分钟后蒂亚戈将军打赢了,代表马尼拉跟张信投降了。
也是几分钟后,杜威通过望远镜看到马尼拉的灯塔上升起了大清的黄底蓝龙戏红珠旗(正经大清国旗)
而张信这时候没时间管俘虏而是带着人到处搜刮,而这时候两广总督谭钟麟收到张信的电报,让他派最少十艘货船来马尼拉运缴获,并保持私下给他有回扣。
于是第三天,马尼拉港停靠了十艘谭钟麟从各国商行借来的货船。而在岸上张信已经把赃物分好了,菲律宾总督府的财政仓库里有100万美元他和杜威一人一半。
4000万换算成白银也就500来万,200万归张信,100万归谭钟麟,100万分给美军官兵,100万张信换成了石油公司股份给了杜威。
至于缴获的枪支弹药什么,杜威就没要了,而之前海战的缴获战舰那就直接被丁汝昌带回了广州。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给大清一块地盘的问题,张信开始是要卡加延河谷,可是美国人早就调查到这边有大量的烟草种植园,不过因为张信分赃的原因,于是华盛顿收到这样的信息:菲律宾以北为西班牙人的工业区种植园,南部为华人、土人为主的农业区、山区。所以建议把南部棉兰老给大清,多给一点也无所谓。可棉兰老直接占了菲律宾三分之一的土地,张信也不知道美国国会能不能答应。
可张信最后等来的是美国国会要求棉兰老所有港口对美国开放,美国享受最惠国待遇,张信管辖的全部港口对美国实现最惠国待遇。
可没想到张信一口答应了,因为他看到一个东西棉兰老卡拉加附近有镍矿预估109亿吨。镍镍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耐腐蚀性和磁性等性能,因此主要被用于钢铁、镍基合金、电镀及电池等领域,广泛用于飞机、雷达等各种军工制造业,民用机械制造业和电镀工业等。
由于镍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耐高温,防锈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到不锈钢和合金钢等钢铁领域,最简单的说法就是镍参与的合金能增加这些金属的耐腐蚀、强度、防锈、韧性等基本就是一个普通金属有了镍就变成金色装备稀有道具。这对于准备告诉发展的张信来说是要跪求的东西啊。
要知道未来战争张信需要几样东西:石油、钢铁、稀土、基本都好解决,但是镍这一类的金属那是那与不可求的。
张信是早早的回了大清,但这边的货船1天发一次,运了1个多月才把东西都运走了,甚至西班牙人买的几套石油钻井设备也运走了,张信本来还要运走一些发电厂和民生工业设备,最后被杜威拦下了。
杜威:哥啊,你不要再薅了,再薅这地方我们要来干嘛,啥都没了。
张信要是有钻井设备只是因为武定府后世的名字叫东营。
对于张信这次行动很快东亚各国就知道了,第一个气愤的是日本。他们跟美国人叫嚣菲律宾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占领也应该他们占领。
而国内却有一些腐儒认为大清除去占领别国也列强有什么区别,要求朝廷严惩张信,杀张信以谢祖宗。只是没多少人理他们。
更多的还是国人认为张信扬了国威,而严复知道张信的壮举后直接以齐鲁大学名义创立了《国闻报》,后被张信改成了《华夏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也宣传各类思想。张信逐步感觉品宣和控制喉舌还是很重要的,不然自己干了好事,但没有宣传也只能留在日记本里。
于是《华夏报》第一版就刊登了,张信率领军队和美国人解放了菲律宾,并在棉兰老建立了华人政府,朝廷已经派两广的官员去接收和管理,暂时棉兰老由总理衙门直属,广东代管。
之后就是华夏大学,山东军校的招生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革命党的介绍及纲领中的问题。
最后就是通篇介绍张信,从朝鲜到抚顺,从天津到山东,从欧美到南洋从头到尾就一个中心思想,树立一个盖世英雄、民族英雄的形象。同时张信还用后世粉丝会的模式在各大城市建立了以崇拜张信为目标的粉丝会及相关团体。
这个粉丝会的目标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爱豆为大清做了多少事,为百姓做了多少事,用了多少自己的钱为国家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