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初
雕花小窗处一女童双手撑着脸,一副心事重重沉思不已的模样,偏偏年纪小看着让人忍俊不禁。一旁的丫鬟忍不住再次上前柔声劝道:”七小姐,这天虽说回暖了,可到底还带着寒呢,不好久坐吹风,七小姐快关上窗吧。”
听闻此话,窗边女童回过头来,只见面色白嫩微红,皮肤晶莹剔透,端的是玉雪可爱,不难见日后风采。女童无奈回道“知道了,大哥和四哥回来没有?”
丫鬟不禁摇头:“前院的嬷嬷还没来回消息呢,想来大少爷和四少爷还没有回来,若是回来了不必嬷嬷来知会咱们,两位少爷都要亲自过来看望小姐的,小姐不必挂心,谁不知道两位少爷最是疼爱小姐的,无论多忙每日里总是要来看望小姐一次的。”
女童轻轻一笑,心里暖暖的,想着这大概就是穿越的福利吧,慈爱的父母,友爱的兄长们,还有明理不偏心的祖母,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这是拿了合家欢剧本啊。
没错,女童正是穿越人士,女童本名叫任月,原本生活在2018年,刚刚三十岁,事业不好,没有恋爱没有结婚,因为是在福利院长大的,更没有家人,发了工资正准备吃顿好犒劳一下自己的时候居然穿越了,还是以非常倒霉的方式:被广告牌砸死的!
刚刚穿越醒来的时候脑子一片懵,正想骂人呢就被人搂在怀里心肝肉的哭,然后又是眼前一黑的晕过去了,随后在昏迷中模糊的发现自己好像穿越了,还是穿在自己空闲时候没事正在看的一本小说里面。
小说讲的是穿越女主和重生男主的故事,女主是现代社会的一名大学生,大二暑假外出旅游的时候遭遇山洪爆发遇难,随后穿越成为云南镇南王的庶女,还是一个正经养在王妃膝下的庶女。
至于一个庶女为什么能正经养在王妃膝下,因为这庶女的母亲大有来头,是镇南王妃一母同胞的亲妹,而为什么一母同胞的亲姐妹会同嫁镇南王,也不是什么狗血的两姐妹争一夫,而是阴差阳错的救场,没错,就是救场!
当时镇南王妃虽然已经生育了两儿一女,还是镇南王的嫡长子、嫡长女和嫡次子,但是王府之中有一位极得老王妃喜爱的客居王府的表姑娘。
这位表姑娘是镇南王的嫡亲表妹,老王妃的亲侄女。姑表血亲,青梅竹马,已至婚嫁之年,却还客居王府并未还家说亲,这打的是什么主意,明眼人都知道,可想而知会是镇南王妃多大的劲敌。
就在镇南王妃所出嫡长女的百日宴上,就出了篓子,老王妃和这位表姑娘准备算计镇南王,却被镇南王妃拦截,但镇南王已经中药,正在老王妃准备撕破脸皮,执意将李表姑娘送进镇南王房间的时候,镇南王已经在花园处遇见准备回家的镇南王妃亲妹,药效发作,镇南王便在花园厢房强纳了王妃亲妹。
事后老王妃十分生气却又不肯放弃,十分强硬的要求镇南王将李表姑娘纳入府中,镇南王对母亲的倔强深感无奈,恐母亲日后还会做出别的事,只能随了她的愿将李表姑娘纳入府中。
又对王妃亲妹感到十分内疚,此事怎么看都是人遭受了无妄之灾,便将王妃亲妹迎进府中。为表歉意,更直接册立其为侧妃,而那位表姑娘却只给了一个妾妃的名头。
镇南王妃得知此事是又惊又怒,对亲妹是万分愧疚,毕竟当时家中已经在为其妹相看人家,不日就要有结果了,谁知竟因为王府内宅之事被无辜牵连,明媒正娶无望。
王妃愤怒之余又心疼亲妹,在亲妹入府后便对其百般照拂,极尽照顾,后来王妃亲妹诞下一女,即穿越女主。
而女主为何有生母却养在王妃姨母的膝下,是因为当时同入府的李表姑娘的记恨,原本这位李妾妃是准备算计镇南王妃所出子女的,却因为王妃的嫡长女十分亲近的自己的姨母,又看自己的姨母怀有身孕,便将自己平日最喜欢的牛乳糕给了女主生母吃,之后便中药发作,挣扎生下女主后难产而亡,女主也因此从小体弱。又因生母亡故,王妃便将其带在身边亲自照料。
看文当时任月还十分好奇怎么害人的李妾妃没有被惩治,结果人是重要配角,前期李妾妃阴差阳错害死女主生母之事根本没人查到,还是剧情中期女主出嫁之前意外发现的,然后和镇南王妃一起查证证据,后来才将这位凭借镇南王青梅竹马情分和生育两子而在王府作威作福十多年的妾妃彻底扳倒的。
至于重生男主,没错,就是任月一母同胞的嫡亲大哥,方礼臻。这位重生男主在小说前期并未出现,而是出现在中期镇南王妃开始为穿越女主择婿后才慢慢出现的。
彼时王妃娘家兄长因外发期满回京述职,全家迁入京城定居。王妃觉得云南境内清贵世家太少,世家好儿郎们更是少之又少,都难以匹配自己这冰雪聪明的爱女兼外甥女,单凭穿越女主超强的记忆力和才艺双绝就得配这世间最好的儿郎,更别说这女主还会做什么香皂、香膏、火锅美食之类赚钱的东西了。
所以王妃便将给娘家送信,将穿越女主送入京城,请自己亲娘,即女主的亲外祖母为其相看人家,重生男主的戏份也是这时开始出现的。
要说这重生男主也是实惨。上一世男主顺风顺水的长大,请封了世子,将来也能承袭永明侯府的爵位,该娶亲之时迎娶的还是襄亲王的嫡长女玉华郡主。
这位襄亲王是皇室正经亲王,还是奉元帝的皇弟,只是襄亲王母妃出身不高,襄亲王自己从前在一众皇子中也不显眼,是以存在感不强。
后来奉元帝登基,就随便给了他一个襄亲王的名头。谁知这位襄亲王得封亲王后竟开始崭露头角,几次办差都办的不错,倒令奉元帝刮目相看,竟逐渐重用起来,一时也是一位风光无限的亲王。
男主和玉华郡主成亲以后也是夫妻和谐美满,日子还算如意幸福。
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这襄亲王王府竟然所图之大,私自藏匿了先废太子之子!
不仅将其养在府中,还以襄亲王嫡长子的身份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多年来一直行走于宫中和京城世家,众人的眼皮子底下,都无一人发现,也无人怀疑。
谁也想不到襄亲王胆子这么大,毕竟之前这位襄亲王可是与废太子一直没有什么交情和往来的。谁知道他们竟然暗中往来,还保密的如此之好。
后来废太子失势,心有不甘,便将刚出生的一子秘密送往襄亲王王府,让襄亲王想办法保住自己这刚出生的一子。当时襄亲王王妃刚刚产下一女,襄亲王唯恐废太子之子养在外面,总有自己顾及不到的时候,怕发生意外,便决定将废太子之子充作自己的嫡长子,放在自己的眼皮子下教养照顾,对外宣称王妃产下龙凤胎。
此子逐渐长大,襄亲王还将这假的龙凤兄妹送往宫中御书房与一众皇子公主一起接受夫子教导。
因其龙凤胎的好兆头和襄亲王办事得力的缘故,奉元帝对龙凤胎兄妹还颇有宠爱关照。
谁知后来襄亲王竟然纠集废太子人马和多年来秘密囤积的私兵,举着恢复正统的名头,拥护着废太子之子举兵京城了。
但当时奉元帝登基已十几年了,早将政权军力稳抓于手中,还在京中秘密养了自己的亲卫。虽然当时被襄亲王打了措手不及,却也迅速反应过来,进行了反击,这场关于废太子之子的战争仅仅打了半年就以奉元帝的胜利而结束。
而男主作为襄亲王的女婿,永明侯府作为襄亲王府姻亲,哪怕他们之前对此一点也不知情,却还是被牵连清算。只因为襄亲王嫡长女玉华郡主嫁入永明侯府后,一直以侯府世子夫人的名头在外行事,并以侯府的名义在外行商,所赚钱财也全部交给襄亲王养兵。
直到襄亲王以废太子之子名义起事,永明候府和男主才知道这些事,男主和永明候府第一时间对奉元帝表忠心和请罪,奉元帝当时并未有所表示,直到收拾完襄亲王和废太子之子,查清楚了永明候府确实不知情也没有参与襄亲王谋反之事,再加上男主母亲永明候夫人与皇后是年少手帕交的原因,皇后也为永明候府从中说情,奉元帝对永明候府才没有直接赐死或流放,只是将其夺爵,贬为庶人,永不录用入朝。
并因皇后从中说情,看在皇后面上还准许永明候府的所有财产可以全部带走,不充入国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可这对候府、对男主还是不小的打击,传了几代的簪缨世族,候门大院,自此凋落,读了一辈子的书、学了一身的本事却无法报国。
本来男主已经打起精神,决定好好做个庶民,可偏偏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这玉华郡主从前一直有位比较狂热的追求者,是御史中丞张肆生的大公子:张业行。
这位张大公子是个奇人,玉华郡主未嫁男主之前便一直对玉华郡主百般追捧奉承,哪怕玉华郡主从未对他辞以颜色,他还是依旧痴心一片,若是有人议论一句玉华郡主,这位张大公子必定掘地三尺找出人来要求其对郡主致歉,因此还得罪了不少人。
其父张肆生张大人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哪怕是抽的他皮开肉绽,张大公子仍然我行我素,毫不在乎,气的张大人直接放话把这个儿子单独分家出去,不认这个儿子了,以后也不会管他的死活,这在当时也是举世罕见的了,毕竟没有哪家是父母健在,儿子未成婚就把儿子分家丢出去的,还是单独分他一个人。
直到玉华郡主嫁给男主,难为张大公子他还知道维护郡主名声,之后并未多纠缠,收敛了不少。
看文之时任月就想以张家之清流世家身份,玉华郡主选张业行也可以拉拢御史台,拉拢一些清流啊,结果襄亲王和玉华郡主都没有选择这位张大公子,想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此人之奇葩、之恋爱脑,才会被排除选项,但凡这孩子能正常点,也能跻身玉华郡主择婿备选人选里,更不至于成为全京城人饭后笑料。
而之所以提及这位张大公子,完全因为男主的重生就是拜他所赐。
在襄亲王王府全府伏诛之后,张业行觉得玉华郡主之死完全是因为男主不顾及夫妻情分第一时间倒戈奉元帝造成的,这位张大公子不记恨造反起事的废太子之子和襄亲王,不记恨下旨处决襄亲王王府上下的奉元帝,倒是记恨上男主了,这不纯属柿子挑软的捏吗。
张业行趁着永明候府搬家安置一片混乱之时,直接上前一刀捅死了男主,还美名其曰让男主为玉华郡主陪葬,让方礼臻下去和玉华郡主夫妻团聚,这可真是史上死的最憋屈的男主了。
任月看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男主要是会吐槽,一定会问这位张大公子是不是真的脑子有毛病啊,我方礼臻好好的世子当着,大好的前程正在前方给我招手,结果就让这玉华郡主父女给连累了,好不容易凭借母亲和皇后娘娘往日的情分保住了一条命,准备走别的路线活着了,为什么非要我去死一死啊,谁想要和害自己全家的人夫妻团聚啊,有没有搞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