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顾虑
赵媒婆自然也看出来了,她脑筋转的快,一下子就想到了姜母顾虑的点,“还有一件事我忘了说,男方是在镇上找了个活计,里正家索性给他在镇上置办了宅子,到时候成了亲,他们小两口搬去镇上,蜜里调油的,平时也就逢年过节回来住上几日。”
随着赵媒婆的话,姜母心里的顾虑消了大半,当下笑着和赵媒婆说着话,“这件事等回去我给孩他爹商量商量,过几日给你回话。”
赵媒婆一听,就知道这事差不多成了,她乐呵呵的又和姜母拉了一会家常,见天太晚,纳凉的人都回来了,就笑着谢绝了姜母的挽留,家去了。
待赵媒婆走后,姜凌路赶紧问:“娘,这人是来给大姐说亲的吗?前几天你不是还说大姐还小着,要在晚两年吗?”
姜母闻言看了一眼身边的两娃,之前她是说过这样的话不假,但都是一些推辞,哪能是真的再等两年说亲呢,那不真成老姑娘了,现在订下来,等到明年或者后年,也有十六七了,刚刚好。
“行了,回家再说,记住,这些事不能到外头说去,听到了没有。”
见俩小孩同款点头,姜母才站起身喊上屋里的姜薇,回家去了。
回到家,姜娉娉两人凑到姜母身边,迫切的想知道刚刚那赵媒婆说的是哪一家。
姜母瞅瞅他俩,“给你们说了你们也不知道,反正是离你们外祖母家隔了两个村子。”
“那不是很远吗?”姜娉娉有点惊讶,为什么这么远啊,要知道,去一趟外祖母家走路就要大半天,做牛车也要将近两个时辰。
给大姐说的这个比外祖母家还要远。
姜母点点头,她也是有这个顾虑。
看向姜父,见他正拧着眉做木工活,姜母说道:“又开始了,只要是谁给咱们薇儿说了媒,你就这幅样子,给欠了你多少钱一样,人家这是给咱们闺女说媒。”
又看向几个小的,“还有你们,知道你们跟姐姐亲,合着就我自己一个想嫁闺女呗!”
姜母她当然也舍不得大女儿出嫁,但女大当嫁,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道理。
“娘。”姜薇拉着姜母的手。
几个小的也朝着姜母撒娇,很快,又其乐融融起来。
说了一会子,姜母想起来一个事,朝着姜父说道:“今天我听见,老二家的他们想搬去镇上,这是真的吗?”
“真的!”姜娉娉从炕上探出头,朝着姜母答了一句。
吓了姜母一跳,“快睡觉,看看你哥哥姐姐都睡着了。”
姜娉娉说了声“知道啦”,继续听着姜父姜母说话。
姜父回了一声,“我那天听二弟说了,像是有这打算。”
姜母撇撇嘴,“我就不信娘会愿意,再说了,他们有置办宅子的银子吗?”
姜父没说话。
她又接着说:“管他们干啥,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比啥都强,现在你猜猜咱们都攒下来多少银子了。”
姜父挣了钱除了上交的一部分,其余的全部都交给姜母了,是以他并不知道有多少银子,但也知道大概的,“二十两?”
姜娉娉一听,居然这么多了?
接着就听到姜母一笑,“差不多,加上今天的,全部都算上,有三十多两银子了。”
两人说着说着就说到盖房子上面去了,见老二家有了搬去镇上的想法,姜母也起了心思,“你说咱们是盖房子呢,还是攒点钱也去镇上买一处宅子呢,眼看着薇儿要说亲了,还有宇儿的学堂也在镇上。”
其实说到这个,姜母心里面还有一个坎,当初大女儿是有一段好姻缘的,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的一起长大,但是那户人家搬去了镇上,自此一下子没了来往,言下之意可想而知。
姜母叹了口气,这事暂且不提。
姜父想了一下,“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咱们离镇上不远,薇儿的亲事重要的不是这,还有宇儿,过了年就要去县上的学院了,县城离咱们比在镇上住着近。”
“我支持爹。”姜娉娉也是这样的想法,凉山村地理位置其实不错,离镇上近,离县城不远,村大地多,有山坡,有河流池塘。
且不说镇上的宅子,少说都要将近五十两,好点的七八十两,再好点的就要一百两。
要是自己家在村里盖房,用不了那么多银子不说,地方还宽敞。
记得年前里正家盖的三大间敞亮的青瓦房,漂亮极了,听说是二三十两银子。
自己家这么大的宅子,就是再往上加点银子,也比镇上的宅子住着舒服。
姜母被这一打岔,也暂时放下了心思,“你赶快睡觉,多晚了看看,明天又是要赖床是吧。”
姜娉娉嘿嘿一笑,“这就睡了,这就睡了。”
到了第二天,在姜家老院吃饭的时候,姜娉娉就看见姜二婶笑了一下,然后问道:“大嫂,昨天那媒婆来说的是哪一家?”
然后看见姜老太太还不知道情况,拢了一下头发继续说道:“娘,你还不知道的吧,昨晚,来了个媒婆给咱们薇丫头说亲,本来我还想听听给咱们薇丫头把把关,可大嫂也不知道不相信我还是咋着。”
姜老太太听见,看向姜母,“昨天有来给薇丫头说亲的?”
姜母不耐烦姜二婶那心眼多,只朝着姜老太太点点头,说了一下,“是我娘家那边的,只是透漏个口风,还没正式提呢!”
姜老太太闻言没说什么,倒是姜二婶还想问,“大嫂是哪一家啊,说出来咱们也好去给薇丫头打听一下,你还能不相信咱们不成,怎么说也都是一家人。”
姜母大概说了一下是哪家。
众人的反应都是欣喜赞成的,但姜娉娉就看见姜二婶脸上一闪而过的嫉妒神情,正当她想看的再仔细些时,就听见姜二婶笑出了声,“咱们薇丫头的条件好,想必说的这家也不差,要不就说大嫂好福气呢!”
不管姜二婶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姜母心里高兴。
闺女的这桩婚事她也看中,本来就是知根知底的人家,这孩子她又知道的。
打算等不忙了,回娘家再说一下。
说了会儿话,也都散了。
姜二婶眼珠子滴溜一转,匆匆的出了门,连姜老太太在后面喊着都听不到。
这边姜薇带着弟弟妹妹回了家,她现在不需要做活,只要在家里作绣活看孩子就行了。
进了屋,姜娉娉瘫在小椅子上,“姐,赵媒婆说的,你高不高兴啊?你欢喜吗?”
在这个年代,当事人的高不高兴和欢不欢喜好像没有那么重要,姜娉娉狠狠的叹了口气,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猛地听妹妹这样说,姜薇愣了一下,还没有人问她高不高兴,她也不知道自己心里的想法,只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是要问她喜不喜欢,她也说不清楚。
只记得小时候在外祖母村里依稀见过那人几次,那时候她们几个小女孩在一块玩,他们男孩子在一块玩,时间久远了,她也记不得长什么样子了。
姜娉娉见姜薇一样的迷茫,不由的又叹了口气,她不想姐姐出嫁这么早,但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并不算是早的。
她虽然心中有万般想法,但也不能凭着自己的想法来随便干预姐姐的婚事,况且看大人的意思,都很满意这桩婚事。
见她皱着眉头,姜薇伸手戳了戳她的脸,“看看这小脸,给皱包子一样,再皱眉就不好看了,咱们娉娉可要漂漂亮亮的啊。”
行吧,看来姐姐还有心思逗自己。
其实姜薇没想这么多,她和陈木林也算是自幼相识,小时候一起玩过,只是慢慢大了开始避嫌没怎么见了,但也总比一个从没见过的人来的安心。
又过了两天,这天得空,姜母趁着大舅他们去镇上回来的车去了王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