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细盐的制作和改变雄英的命运
一个月后
离朱樉就藩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
这段时间朱元璋和朱标忙着科举与钱庄的事无暇顾及其他。
等朱元璋和朱标忙的差不多的时候,便叫来了朱樉一起参谋参谋他们这几十天的成果。
朱樉听到传旨后,便立马来到了奉天殿内:“儿臣参见父皇!参见太子!”
“这里就我们父子三人,不必如此!”
“是啊!二弟!还不快快起来!”
“来人给秦王赐座!”
朱元璋和朱标见朱樉行礼,便立马笑着阻止道,有顺便叫人给朱樉搬把凳子一起看这他们忙了几十天的成果。
“二弟!你看,这便是咱与父皇的规划!”
“我们听了你的意见,从乡镇开始一步一步的已经把学堂建造的差不多了!”
“不过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没有那么多的先生来教学啊!”
朱标示意着朱樉看到他们规划的蓝图,顺便又提出了个问题。
朱樉接过蓝图看道:“父皇和大哥厉害啊!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已经将事情办的如此滴水不漏!”
“至于先生嘛!咱有办法!等几天,我估计那批人就快到了!”
“至于学习骑射弓兵之道的话,从战场上退伍下来的老兵或伤员就可以担任!”
“这一来解决了学堂先生的不足,这二来呢,解决那些老兵伤兵今后的生活问题,更能为国家又出一份力。”
“让他们知道咱大明没有忘记了这些功臣!”
“好!说得好!”
朱元璋在一旁听了朱樉的建议后,大声夸赞道。
“不过小二啊!你说的那一批学堂先生不会是,正在往应天赶来的那些以孔家和朱家为首的学子们吧!”
“父皇你也知道了?”
“这么大的事,咱怎么会不知道。咱还不仅仅知道,咱还知道他们是来找麻烦的。”
“咱之前就看那孔家和朱家不爽!尤其是那孔家!堂堂孔圣人的后代,居然会对那暴元鞠躬尽瘁!”
“当真是无耻之极,咱汉家之败类,蛮夷之走狗!”
朱元璋一提到那山东孔家就来气。
根本原因就是在元朝实行的差异化对待制度,孔家作为汉人却在蒙古的统治下,权势进一步增强。
衍圣公受到元朝大汗的极大尊崇,是元朝统治阶层的一员,他自然看不上穷人出身的朱元璋。
甚至是在朱元璋登基称帝后,有一批深受元朝赏识的“读书人”在修建《元史》的时候把朱元璋称做“贼”!
这就让朱元璋很恼火了,除了杀掉那一批人后,直接将孔子留下来的恩德一削再削。
“父皇,这些跳梁小丑不值一提!别气坏了身子!”
朱标见朱元璋越发的火大,便劝说道,让其消消火。
“是啊!父皇,大哥说的对,他们这一来,咱也没打算让他们回去!”
“既然来了,那就别走了!衍圣公这个名头咱也要给他摘了!要是他们还是执迷不顾,也不用父皇出气,儿直接带兵屠了他孔家!”
朱樉也在一边开口道。
“不过父皇,咱接下来要说的事你们可别惊讶!”
朱元璋和朱标这一听,便知道他们这个儿子(二弟)又要开始整活了,所以都静静地看着他。
朱樉见此便从怀里拿出一块岩盐来,讲道:“父皇!大哥!这盐山上的岩盐你们都知道吧!要是咱说咱能把这有毒的岩盐给提炼成精盐呢!”
“咱有一法,可让那有毒的盐石加以提炼制成那无毒的精盐!”
“而且成本低廉,只要用咱的法子,那全天下的百姓便都可以吃到底价的精盐。”
轰!!!
朱樉此话一出
瞬间在朱元璋和朱标的心里翻起滔天巨浪。
“你说啥?”
朱元璋一下子腾地站立了起来,连身后的凳子都没了出去。
惊骇的道:“你说什么?小二!这你可要想明白了!这剧毒的盐石能提炼出无毒的精盐来?”
大明最主要盐的来源:海盐和地下的盐矿。若是穷苦人家买不起盐,只能买醋布来吃。
海盐就是经过自然蒸发的海水形成晶体,然后官府再拿去加工。
至于矿盐,便是地下取盐,用卤水提炼盐巴。
不过这两种盐都有着一个共同性,那就是有着无法去除的怪味,甚至是有一定的毒性。
至于醋布那更是无法形容的恶心。
现在朱樉说他有办法能提炼这盐山上的剧毒盐,能让其变成无毒的精盐。
这何尝不让朱元璋惊讶与兴奋!
这事要是成的话,那大明在老百姓的心里可以说是无法取代的了。
“二弟,此言当真?这可不能随意开玩笑啊!”
朱标也随即开口道,不过他不是关心这盐能不能成,他关心的是他弟弟朱樉,怕他信口开河,故提醒道。
朱樉见朱标和朱元璋这关心的模样便让人将其准备的工具带了上来。
“哈哈哈!父皇,大哥!你们看好了!”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随着朱樉摆弄:点卤,蒸馏,炒制
不一会儿的功夫,一小碗晶莹剔透的细盐就出现在了三人面前。
朱元璋见此,便拿到手里,仔细一看,瞪大了双眼。
碗中的细盐晶莹如雪,细如针尖
轻轻捏起一撮,这细盐如晶莹剔透的琉璃般让人痴迷。
此时大明的盐都是粗盐,颗粒大,颜色发红或发黄,甚至是有毒。
即便如此百姓们也纷纷相购,吃了有点事,不吃那是要死人的!
开始现在,他朱元璋何曾见过如此高质量的盐巴。
“小二!这这真是盐?”
朱元璋有点怀疑道。
看见朱元璋的变化,朱标也在一旁不由感叹。
“若此盐不假,那可真是造福万民的好事啊!”
“这要是让人知道是二弟你研制出来的,那万家香火必有你一席之地啊!”
“大哥和父皇一尝便知真假!”
朱樉淡淡的说道。
闻言,朱元璋和朱标也顾不得什么礼不礼仪的事,各自捏起一撮放进嘴里,细细品味。
咸!
除此之外,别无他为!
“没有任何苦涩的异味,与往常的盐巴截然不同!”
“好盐!”
“这是最上成好盐啊!”
朱元璋两眼放光,这样质量的盐,当世罕见。
朱标也在一旁毫不吝啬的夸奖。
不怪他们如此失态,因为自古以来盐就是稀罕物,可以这么说,谁掌控了盐谁就掌控了大明百姓。
“标儿!此物甚好,快快与你母后拿去!咱要你母后第一个尝到这细盐做的饭菜!”
朱元璋开心的对着朱标讲道。
一旁的朱樉见此阻止道:“父皇!不必如此,儿臣早已在来之前,就已经将咱之前做好的细盐给母后拿去了!”
“好!好啊!”
“那樉儿!此物造价如何?百姓们会不会承担不起?”
朱元璋有点担忧的问道。
朱樉见此立马回答道:“回禀父皇!此细盐造价成本低廉,加上儿臣刚刚那些个工具也不过一两银子。”
“这些工具可重复使用,还有这盐石在咱大明随处可见。”
“父皇知道城北的盐山吧?”
“就是那个周围连草都长不活的盐山,这盐石就是儿臣自那里亲手取下来的。”
“你说什么?”
朱元璋惊骇道:“咱要是没听错的话,你说这盐石取自那城北的盐山?”
“是的,父皇!”
轰!
震惊!
“孤看二弟的炼盐法似乎比工部的更加简练有效,如此一来再加上随处可见的盐石。”
“这意味着咱大明以后再也不用从沿海运送盐巴,也不用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下矿取盐了。”
“如此一来既省下了成本,又能让百姓吃到低廉的无毒细盐!”
朱标在一旁喃喃自语,意识到其中的好处。
“好!标儿!你有如此的见地,不枉费咱教导你多年!”
“为君者,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失,要胸怀天下!”
“盐税虽高,但咱现在才建国十余年,要有真正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决策。”
“这盐价必降!”
朱元璋笑着说道。
“可是”
朱标犹豫道:“父皇,盐价贸然暴降,只怕会引起百姓们的恐慌,还有疯抢。”
朱元璋听此,刚刚的兴奋一下便降了下来
不错!他一时兴奋竟忽略了这个问题
朱樉见此开口道:“父皇,大哥!咱有个想法,如今这学堂刚刚建立,学子之事有些麻烦。”
“家有余富者,自然愿意自家儿子去学堂学习!”
“可家中贫苦者,那孩童也是劳动力的一部分啊,若非要将其赶至学堂,那家中不是”
“可现在有了这廉价的细盐就不一样了!”
“父皇可下达旨意,凡家中孩童去往学堂就读者,可每月领细盐一斤。”
“如此一来,这于国于民岂不是两全其美?”
“哈哈哈!”
听到这,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后大笑:
“咱的麒麟儿就是聪明!”
“竟然能把细盐和学堂联系到一起!”
“这次倒是咱也不如你了!”
朱元璋见自己的儿子如此聪慧,喜上眉俏。
自从他继皇帝位以来,就很少关心除朱标外的其他儿子了。
没想到朱樉自模拟器开始就慢慢地展露出头角。
有时候朱元璋甚至是在想,太子要是朱樉那也挺好的!
不过现在已经没朱樉的份了,朱元璋唯一能做的便是同意朱樉自己去打下领地。
除大明外,但凡秦王朱樉打下的领地尽归其所有
以后要是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的话,朱元璋也不反对他的其他儿子领兵出去攻打属于自己的领地。
这是一个父亲更是一位帝王唯一能能为自己儿子做的了!
“父皇说的对!”
“二弟啊!你有如此才学,真是咱朱家的顶梁柱啊!”
“以后大哥还得多多倚靠你出谋划策了。”
朱标在一旁开玩笑道。
朱元璋见朱标朱樉两兄弟这相亲相爱的模样,老怀欣慰。
人老了自然希望儿孙一起携手共进。
更何况是在帝王之家,朱元璋更希望他们兄弟之间和和睦睦。
自古以来,为了这个位置,兄弟相残,父子相杀的事情还少嘛?
现在看到朱标朱樉两兄弟这般模样,朱元璋也就放下了那颗一直悬着的心。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要求禀告!”
朱樉见朱元璋一脸欣慰的模样,大胆的提出要求。
“好,讲!咱无有不准!”
“那儿臣可就说了!儿臣见咱的大侄子雄英体弱多病,儿臣便想让雄英去儿臣那住几个月!”
“咱有当年秦末时西楚霸王练体之法,定可让雄英练得力能扛鼎。”
“再说了雄英去我那也正好可以体验一下民间百姓的苦乐,这对他有好处。”
“更何况咱那秦王府,又离这皇宫大内不远,要是父皇和母后想他了,咱也可以带他过来不是吗?”
等朱樉说完,朱标便拒绝道:“二弟,为兄知道你是好心,可雄英现在是你大嫂和母后的心头肉,你这要是给他接走了,这让大哥怎么办!”
“哦→_→,大哥可是惧内?”
朱标:(ノ=Д=)ノ┻━┻
“接走!二弟,别说了!把雄英接走!正好咱也能过上几天清净日子。”
朱标听到朱樉的话后,一改刚才的态度。
“大哥,你这不行啊!学学弟弟我,咱那媳妇儿对咱可是百依百顺的!”
“你”
朱樉笑着和朱标开着玩笑。
“好了,别闹了!”
“小二说的这件事咱同意了!”
“让雄英练一练也好,这毕竟是天下第一的练体之术!让雄英学学没坏处的。”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开口说道。
朱标见朱元璋居然同意了,不由得一阵惊讶。
要说谁的朱雄英最是疼爱,不是马皇后,也不是朱雄英的生母,而是朱元璋。
朱元璋对朱雄英的疼爱程度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朱元璋给他儿子和孙子取名,都是按照了五行之属来的。
可是到了朱雄英这,朱元璋一改常态,直接取名为雄英。
可见朱元璋对朱雄英的期待。
见朱元璋同意了后,朱樉便走出奉天殿,准备接朱雄英回家。
走之前朱樉对朱元璋讲,或者是对朱标讲:“生病是小事,可以随时治愈。”
“可一直生病,那就有问题了!”
轰!
朱樉的这句话直击朱元璋和朱标的心底。
是啊,这人哪有一天到晚生病的。既然不是自身原因,那就是哪里出现问题了!
此时朱标和朱元璋黑着脸,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
不过肯定的是
这皇宫内又有一大批人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