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朱元璋模拟曝光我多重人格 > 第27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27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等到朱标回过神来

    满是震撼的看着这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弟弟。

    没想到他有如此的学识,窥一斑而知全豹。

    竟从一个小小的八股取士上,看穿了往后百年的国情。

    随后朱标对朱樉弯腰施礼道:“多谢二弟!给本宫上了一课,这一课让咱受益匪浅啊!”

    朱樉见朱标忽然这样,赶忙阻止道:“大哥不必如此!你我是兄弟,你的事不就是我的事?”

    朱标见此也依然强硬的施了一礼,便又接着问道:“既然二弟如所说,那二弟可有破解之法?

    毕竟儒家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已有千年,在这根深蒂固之下可不好处理啊!”

    朱樉笑着说道:“儒家确实是牵连甚广,若真要一一斩杀,那大明也没几个人了。

    可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呢?”

    朱标一听: 精华?

    礼仪仁智信?

    还是温良恭谦让?

    朱樉见朱标稍微有些迷惑,开口解释道:“想必大哥还在想什么是精华吧!

    礼仪仁智信,温良恭谦让这些只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做人的基本道德罢了。

    儒家只是将其整理合一换为己用而已,再说了这些也不能用之于科举。

    我看自汉前,那儒家六艺与周礼六艺不就是很好吗?

    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六艺

    易,书,诗,礼,乐,春秋儒家六艺

    只要将这些稍稍改动,用之于科举推行全国不就很好嘛。

    到时候一品官员必须精通全部

    五品以上官员必须精通六分之四

    至于五品一下者必须精通六分之一即可。”

    朱标听完后,面带疑惑的道:“二弟,儒家六艺却有可为,可这周礼当中射,御之事非大富人家不可用。

    寻常百姓家,连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又哪里来的银钱?”

    朱樉见朱标面带疑惑,解释道:“大哥,这我也想过。

    我想的是朝堂下令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学堂。

    其中开设多个学科,医术,工匠,农学,法学,商学等

    从小开始学,六年里学基本的礼乐射御书数,

    之后资质稍差者可学一单独手艺,进一步深造

    若其成才者可进一步至城市内高等学堂进一步深造。

    以此再过四年,统一科考

    科目全优者可为官,单一优秀者,可根据其才学,分至其各部门

    到那时这天下各个方面的人才还不尽在大明?

    就算几百年后咱老朱家被人赶下台了,那也可名存千古。”

    朱标听完这篇言论后便陷入了沉思

    若真这样下去儒学怕是名存实亡了。

    当今天下尊的是程朱理学,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天地君亲师。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若真换上那六艺六经,这儒学必然翻天覆地。

    再加上朱樉刚刚说的学堂之说,这更是彻底颠覆了科举制。

    当今天下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现在把那些奇淫巧技也搬上台面了。

    如此一来,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将彻底消失。

    再加上儒学的改动,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搞不好这才安稳十几年的天下又得生出大乱来。

    不过风险虽然大,但相比较的回报也是巨大的。

    这新科举一旦推行开来,这天下各行各业的人才便源源不断地涌出。

    到那时怕是先秦的百家争鸣也比之不上。

    又因为新科举的推出,选拔出来的人才有九成是贫苦出身的寒门子弟。

    这些人好不容易当官了,必然对咱大明感恩戴德。

    这天下终归是寒门子弟多,若是给他们一个可以出头的机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明才建国十余年,若此举一出这天下百姓必然民心所向。

    此举可保大明可千秋万代!!!

    想到这朱标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红着脸对朱樉说道:“二弟,你可真是咱朱家麒麟子也。

    不过二弟,你有没有想过你所说的一切都要用钱,而且是一大笔钱。

    不瞒二弟,咱大明现在没钱。”

    朱樉随即自信开口道:“大哥放心!钱的事我来解决。那些世家,儒门学子的反弹你来解决如何?”

    朱标见此便一口答应下来,表示道:“只要你能将钱的问题解决了,那这些都不是问题。

    胆敢反对新科举推行者,皆斩!”

    朱樉见此点点头,不愧是洪武皇帝最喜爱的继承人。

    别看朱标平常的时候温文儒雅的模样就感觉他是个好好先生,看看他身边都有谁就知道了。

    但凡在元末明初朱元璋身边有点本领的武将文官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朱元璋封给了朱标。

    别看现在朱标不显山不露水的,等到他发火的时候就能看出朱元璋的影子来。

    没点本事怎么镇的住这些个骄兵悍将,真以为是靠关系啊。

    所以那些武将对朱标也是又爱又怕。

    “好!不愧是咱的标儿!就是要有这股雄心壮志!”朱元璋从一旁的掩体中走了出来,开心地讲道。

    朱标见朱元璋走出来,吃惊的道:“父皇你是何时来的,怎么都没有通报?”

    朱元璋道:“是咱不让那些个太监通报的,咱见你们说的这般兴起,也不好打扰,

    最主要的是咱也想听听,老二的高见。”

    其实朱樉早就在他将新科举的时候,就发现了朱元璋躲在了那里。

    有一些话也是讲给朱元璋听的。

    随后便向朱樉说道:“好啊!不愧是咱的麒麟儿!咱老朱就是牛!哈哈哈哈!

    你大哥说的对!只要你将钱搞定了,那些个反对咱的,不管是官员也好儒家学子也罢。

    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的。”

    “不过你那些个六艺六经的,是得改一改,必须附和咱大明实际条件来出发。

    御要改一下,现在打仗操纵战车的作用不大。

    乐也得改,唱歌跳舞那是姑娘家的事。

    还有那六经之类的不符合咱大明的都得剔除更改。”

    朱樉朱标连忙答应下来。

    朱元璋见此便笑着讲道:“好!好啊!这样一来咱大明千秋万代指日可待!

    今天咱高兴!来!随咱去你们母后那!咱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她,让她也高兴高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