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到底什么是非遗?
说实话,今天的直播发生的事情真的让史霖自己都没有准备,虽然系统有没有都没啥影响,但是第一次见到先辈,应该说先辈的一丝气息,足够史霖用一生去记忆了。
能发图了,加一张鄞州非遗馆前门石板路与鄞州非遗馆牌匾
(后面会不定期插入前面一些东西的图片。)
“科峰老师早!”史霖每次觉得自己已经很早了,结果每次来科峰和黎曦珍都已经在馆中。
“小史早啊!”今天的科峰看起来有点匆忙,简单的回复了一句,便朝馆里走去。
史霖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他也清楚,科峰忙起来,确实是非常的忙,非遗馆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科峰老师去安排布置,能在百忙中回一句早史霖都觉得非常不易了。
史霖倒是有点好奇,这又是有什么事情了,让科峰老师如此繁忙。
不过眼下情况,并不适合询问这些事情,等科峰老师闲一点了再问问。
又一次坐到五号馆夹纻漆艺的座位上,史霖感觉自己也就礼拜五没进来坐,就感觉有点不熟悉,有点生涩,有种刚来这里坐堂的感觉。
史霖盘腿坐在长椅上,调整着心神,一路疾行从乡下小院赶上来,见识了昏暗的鄞州撕开黑夜的幕布,见识了天未亮但为生活奔波的人已经爬起,路上已是车来车往。
这让史霖感触颇深,怎么说呢,传承,真的不是一般的人能说的出口的,你让这些五更天起,三更天归为生活奔波四海的人,有什么资格说传承。
所以啊,技艺的丢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是这些为了生活每天早起夜归的平民百姓的过错,只是当年我泱泱华夏国力羸弱,为外敌所侵害,战火不绝,经济萧条,百姓生活都不保,何谈传承。
但是,这些真的是受生活所迫而不用谈论的事吗?
显然不是,为生活所迫者,丢却五千年传承,不就是当年我们先辈们茹毛饮血的时候吗?
我们这一辈,不捡起我们传承着的优秀文化,那我们的子孙辈,他们何来优秀文化鉴赏,那时他们就只能被迫接受外来文化,我泱泱华夏五千年传承未绝,恐怕真的要在当代断绝。
史霖还记得大学时候,自己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巧儿(咳咳咳,你要是看到就别猜了,就是你),虽然他最终选择的是室内设计,但是对于传统文化,他也是非常向往的,尤其是汉服,汉文化,非遗,当时他还想着怎么让非遗能为大家所接受。
只不过后来,他就去与生活做斗争了。
史霖还记得巧儿当初一句比较有趣的话:“我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些东西,但是我愿意去了解,我觉得我应该去了解,不然我的孩子他们将会忘记何为炎黄,他们将只会外来的文化,你想想,那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说到底,文化的传承真的是一件非常严肃且迫切的事情,当我们这一代忘却一点,下一代忘却一点,忘着忘着,祖先们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便被我们忘却在历史长河中,忘却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忘却在泊来文化编织的谎言中。
最终,我们将会忘却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有着五千年无人能及的璀璨文明,我们没有倒在与世界强国的博弈,我们倒在了岁月长河之中。
何为非遗?
很公式的回答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史霖觉得这解释不妥,非遗,是一个文明传承的内核,是每个文明最核心的东西,当非遗丢失,背后的文化也将一起丢失,文明也将走向没落。
也庆幸我们有英明之人的领导,有在困境中不低头妥协的非遗传承人们,有有志之士为非遗传承不断地付出努力。
虽然许多技艺濒临断绝,但是总还是有薪火的接棒人,无惧生活的压迫,毅然接过文化传承这沉甸甸的一棒,默默地奔跑在时间长河的跑道上,前方迷雾大作,下一个接棒人不知在何处,但是他们,燃烧着自己,也要尽可能的把这棒递到更远的地方。
这也是史霖非常尊重馆里师傅们的原因,无论师傅们在性格上如何,但是作为传承人,他们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的最多最好的事了,斤斤计较不过是师傅们为自己技艺传承所被迫做出的手段。
生活压迫下,师傅们不得不为了自己所传承的技艺所学会了这些读书人不耻的手段,毕竟在他们心中,把自己这项技艺,这项文化传承下去,不使这项技艺断绝在他们手中,那么他们再不被理解,再不被看好,也是值得的。
这边再补一张锔瓷应师傅的作品吧,照片由小李同学的提供,非常感谢呐
就拿面塑来说,面塑是我们炎黄五千年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
甚至于传统的神学,祭祀学也都能见到面塑的身影。
就看着如此简单的一门手艺,其背后所传承的文化,是外人不可想象的,每一位传承人在聊天的时候都是非常和善的,但是他们所背负的压力,不足为外人道也。
五千年的文化压力都背负在传承人的背上,非遗馆内基本上都是上了五十的老师傅在坐堂,甚至还有六十近七十的师傅。
他们已经为了技艺的传承奋斗了半生,发间的白发无声的诉说着他们默默付出的岁月,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选择燃烧自己,来到非遗馆坐堂,为祖国的花朵,栋梁,愿意了解这些技艺以及文化的人讲解。
可能,这就是非遗传承人的意义吧!
锔瓷传承人应师傅如此,骨木镶嵌金师傅如此,虎头鞋冯阿姨如此,手工书画装裱老黎如此,本不是这个行业却被带入这个行业而后沉浸于这个行业的科峰老师亦如此。
在这古朴小院中,他们默默的等待着,期盼着有年轻一辈接下他们手中这文化传承的一棒,他们不应该是时代的糟粕,随时代所丢弃,他们应当永远的被铭刻在历史之中,让后辈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炎黄,是个非常灿烂的文明,我们从五千年前就与世界巅峰的文明对弈,而今已经三位被掩埋进了历史的沙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