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赚钱了赚钱了
“做成清炖蛇汤吧,清炖蛇汤可以补气血。以丹答。
“也行。”以梅把装有菜花蛇的竹桶给花月,让她带到厨房。
以丹特地交代花月,“让厨房一定要把蛇皮给剥了,还有,一定要炖熟,切记彻底熟食,安全无忧。”
看着蛇皮,以丹可吃不下去蛇汤,况且蛇肉要是没有煮熟,蛇体内是有很多寄生虫的,尤其是蛇胆。要是生吞下去,就离开席不远了。
“我先回去,洗澡换身衣服。”以梅流了汗,感觉浑身黏黏糊糊的。
“快去吧,我的宝。”以丹忍不住要调戏小姑娘。
以梅听到以丹如此称呼她,连身子子都抖了抖,鸡皮疙瘩都要掉一地。
这边以梅刚走,就有丫鬟来报,说是表小姐来了,马车已大门口。于是,以丹跟着丫鬟到了前头。正逢李璃进门,“呦,小表妹。”
“表姐。”
“今日我拉了两车物件来,一车是我们花神记要用的瓶瓶罐罐,另一车是送梅儿的花盆。”
以丹随即让人将瓶瓶罐罐,往自己院子里搬,一车花盆送到以梅院子。她带着李璃朝自己院子走去,两人身后跟着是李璃的两个丫鬟。
“璃表姐,舅舅这次没一起来吗。”
“爹有事就没跟着来,我这次来长乐县,爹可是拨给我十个护卫,才许我自己出来。”李璃道,李家共有三十个护卫,大多都是李外公那代豢养护卫的后代。
李外公老人家比较惜命,虽然到了他这一代,年轻时又正逢乱世,家业比起上一代来说,缩水了不少。但李外公作为商贾出身,家中护卫众多,还是会让他比较有安全感。
“这样啊。”姜家的护卫没李家那么多,但也有七个,惊蛰, 芒种,处暑,立冬,冬至,大寒,小寒,(按年龄排行)以丹在心里都是叫他们七个葫芦娃。
到了以丹房间,两人刚坐下,李璃从丫鬟那里拿来花神记的账本,还有两百四十两的银票,递给以丹,“我们先把账分了吧。”
以丹接过银票,打开账本,看到上面的数字,然后合起,再翻开,合起,再翻开。
重复了三遍之后,看着手里的银票,一脸不可置信的问:“我没看错吧?
咱们总共赚了四百八十两?就那点东西?”
以丹内心呐喊,我的老天鹅啊。
“瞧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儿,不就四百八十两吗?
上次拿回去的花露水还有驱蚊香量实在太少,要是多点还能赚上千两。”李璃嗔怪道。
“表姐你是怎么做到的。”以丹恍恍惚惚的问。
李璃摇着洒金折扇道:“嗨——,不就给驱蚊香还有花露水,换了个富丽堂皇的礼盒。
表妹你是不知道,与外邦人做生意,货物包装一定要看起来富贵逼人眼,包装越朴素,越卖不上价。”
“原来如此。”以丹点头。确实是这样没错,前世的外销工艺品也是这样,欧美人对种花家文化理解比较浅显,认为工艺品还有家具的风格一定要花里胡哨,不花里胡哨就不够种花家。
殊不知,种花家也有极简美。
以丹随即海豹式鼓掌,狂吹彩虹屁,“表姐真棒,不愧是女中豪杰,神仙般的人物。 ”
“也就一般般吧。”李璃听着以丹的彩虹屁,心情很是愉悦。
哎,这次的花露水还有驱蚊香,可不能像上次那般少啦。”
“放心吧,能装一马车呢。”这段时间,花朝,小雪,谷雨,还有以丹新晋丫鬟霜降都在加班加点中,以丹决定通通给她们每人发二两奖金,好好犒劳犒劳一下她们。
“那个沙茶酱,我也要带些回去,上次我就留了一罐,其他的都被我朋友们拿走了。
她们皆说酱滋味好,离了沙茶酱,饭都快吃不下了。”说到这里,李璃摇着扇子,哈哈直笑。
“表妹让人多做些,表姐不光要自己吃,还要放在自家铺子上卖,到时候我们依旧是五五分。”
“行啊。”能赚钱的事情,以丹不会不同意。
之前以丹有和姜老爹说过,要在芙蓉庄上划块地建花神记工坊,姜老爹同意了,把地就划在大伯母纺织房隔壁。
在划完地的第三天,以丹通过以梅那里得知,工坊已经建造完毕。
以丹不得不佩服,詹庄头的执行能力,还有芙蓉庄众人的行动能力,有点前世基建狂魔家的影子了。
既然花神记已经有了厂子,那还需要些人手。光小雪她们几个小猫两三只完全不够的,姜家的仆人们目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各司其职,以丹不打算动。
以丹也不打算从大伯母那里摇人,她打算组织属于自己的花神记生产团队,剩下的途径唯有找官牙买人了。
至于生产沙茶酱,姜家后院有个小厨房,因为老姜家都是一起吃饭的,饭菜都是出自前院大厨房,所以小厨房处于荒废状态,刚好可以用来专门生产沙茶酱。
作为基建狂魔种花家的孩子,以丹见不得自家有一间屋子浪费,更何况那还是间厨房。
而且如意楼烧猪制胜法宝,是杜婶子做的秘制烧烤酱,配方大不相同,两者并没有冲突。
以丹拿出一份图纸,交给李璃,“表姐,以后能不能做出香水来,全靠上面的工具了。”
图纸上画着正是蒸馏瓶,分液漏斗,还有冷凝管,这是以丹请大伯母帮忙画的,不得不说大伯母的画技了得。“用琉璃烧制,最好能制成透明的。”
“我晓得了。”李璃看着图纸,都是她没见过的稀奇玩意儿。
“如果有会烧玻璃的洋人,一定要重金留下来。”以丹只恨自己是个文科生,不懂如何制作玻璃。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懂制作玻璃的传教士,来轩辕国传教。
如果有,以丹绝对,一定要让他有来无回,彻底投身建设轩辕国工业。
“我定会留意的。”李璃自然懂得其中的关键,能工巧匠收为己用最好不过。
这时,李璃带来的一车器皿,已全部搬到以丹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