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一次摆摊
吃晚饭时,大家伙都知道了陈河是被小混混打的,并且两眼一抹黑,看不清他们的脸,所以陈家这次只能咽下这个闷头亏。
在餐桌上,气氛还是很沉重,其他人都吃不香,李红梅食不知味的原因是为了那二十块医药费!陈老太现在一句都不提医药费的事。
饭菜里有一盅炖鸡肉汤,是陈老太特意为陈河炖的,陈河受着伤,吃不了几口,还剩下了好多,林母便在陈老太犀利的眼神下端上了餐桌。
吃得最欢的还是陈耀宗、陈幼清和陈燕妮,有鸡肉吃、有鸡汤喝,谁不努力干饭就是个傻子。
陈老太食不知髓,就连她讨厌的陈幼清吃了鸡肉也不在乎,心事重重。
晚饭过后,陈幼清就看到陈老太叫住李红梅,不知道说了什么,然后两人就进了陈老太那屋。
看着她们的背影,她抿了抿唇,便回房复习写题去了。
第二天早上,天际泛白时,公鸡打鸣也此起彼伏。
吃过早餐后,自从上次被村里的人碎了几句后,李红梅开始逼着陈兰兰洗衣服,现在她还蹲在院中捶打着呢。
昨天林母帮着缝制,陈幼清数了数,已经做好了80个发圈,大小都是差不多的,各种颜色的都有。
她打算先拿这些去县里摆摊试一试,卖得好的话就缝多一点。
她和林母说了一声后,便背上装着发圈的布袋花了5毛钱坐上村中的牛车。
牛车,其实就是装上了两个大车轮的木板子,让牛拉着走。
同坐的还有五位大娘,都是商量着一起去赶集的。赶车的是之前帮村看牛的刘大爷,他喂了一辈子的牛,自从不再是按工分领粮食后,他就做起了这牛车生意,每天赚个六块钱,也够他生活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聊着村中近来发生的八卦,倒也不无聊。
“哎,阿清,前些天你家进贼的事是不是真的?”
坐在对面的大娘那天没能去陈家看热闹,心中甚是遗憾,今个儿见着了当事人,当然得问一问。
陈幼清微微一笑,轻轻点了下头。
另一位大妈也加入话题,“那天我也在,这贼竟是李红梅那丫头,李红梅还诬陷人家阿清呢。笑死我了,这不是贼喊捉贼嘛。”
……
几人说得火热,但陈幼清保持着沉默,低着头盯着鞋尖。
其他人越发觉得她在陈家受了好大的委屈。
“哎,阿清,你这手怎么回事?都青了。”
坐得最近的大妈眼尖,看到了陈幼清手臂内侧的一块淤青。
“啊这,是我不小心撞到的。”
陈幼清缩了缩手,虽然昨晚就擦了药,但还没好全,现在还是青紫色的。
但她这一举动,在这几位大妈眼里,就是在掩饰,肯定是在家挨了打,手臂内侧的皮肤怎么会撞到?唉,这孩子也是可怜的。
掠过这个小插曲,其他人展开了其他话题,陈幼清也听了一路程的八卦。
这几位大妈聊到某些话题时还真是猛,前方赶牛的刘大爷虽然离得有点远,她们也压低的声音,但也不能不顾她这个国家未来小花朵吧。
更过分的是!
她们还时不时发出那种“嘿嘿嘿”的笑声,整得陈幼清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
什么什么高粱地,玉米地,寡妇、糙汉子……
描绘得活色生香,这是她能听的吗?
陈幼清下车时整个人还是懵懵的,完了,她耳朵不干净了!(°°)
咦惹,以后还是离这些生猛的大妈远一点。
与她们分开后,陈幼清连忙跑向车站,买了票坐上了去县里的公交车。
这一次出发得早,车上没有上一次那么多人,她还有座位可以坐下。
到县里后已经是九点钟了,街道上早就摆着许多摊,陈幼清交了2块钱租了一小块地。
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布,直接摊在地上,然后拿出三十个发圈摆在上面,再放上原来就写好字的牌子:
肥肠发圈
一块八/个
傍边卖打火机的婶子在陈幼清扯出布时就注意到她了,见卖的是发圈,她还有几分稀奇,这年头,出来抛头露面做个体户的人不多,何况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妹子,你这发圈是不是卖得有点贵了?”
发圈样式倒是没见过,但也不用卖如此高价,可以买好几个普通的发圈了!
陈幼清拿出一个让她瞧瞧,“婶子,这不贵了,不信你摸摸,这料子,这花样,这弹力,都是实打实的好,其他店都没有得买呢!”
县城还是有一部分人在改革开放时嗅到了时机,赚得满盆。她站在这里时,瞟到了过往的行人中有三四个人手里拿着大哥大的。
卖打火机的婶子仔细瞧,还真是挺好的,用的都是软滑的棉布。
见人还挺喜欢的,陈幼清随口道:“婶子,我们也挺有缘分的,这个送给你吧。”
“那敢情好,那我就收下了。谢谢妹子啊。我姓王,你叫我王婶就好了。”白得一个发圈,王婶喜滋滋地换上。
陈幼清心中明了,她是第一次来摆摊,以后很有可能还会来,这位婶子一看就是做了几年了,她送这些小东西讨个好,以后行事会方便许多。
正好有几个人来那位王婶这挑打火机,她也忙着做自己的小本生意。
陈幼清也不吆喝,难得安静片刻,便在身后的石阶上铺了一张报纸,直接坐在那里抽出练习册打发时间。
“欸,这里有卖那种发圈呢!”
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陈幼清从题海中拉回思绪,只见五个与她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来到她的摊前,
“美女,要看看吗?随便挑,一块八一个,很好看的,质量也是杠杠的哦。”
一个圆脸的女孩子拿出一个看了看,向她的同伴说:“真好看,昨天那家店的已经卖完了,而且布料还没这里的好。”
“好看,花样好多。”
……
陈幼清蹲着身子听着她们叽叽喳喳地发表着谈论,挑来挑去。
显然她们是知道那家店的价格的,况且陈幼清的发圈好多了,而且也好看。
五个人都挑了自己喜欢的发圈,其中一个女生一口气买了10个,其他都是买了三四个。
开门红,第一单收入就有四十三块二毛钱。
人来人往,她所在的街道是年轻女孩爱逛的,有了刚刚几个人的宣传,再加上陈幼清这个摊上的东西亮眼,时不时就有结伴而行的小姐妹团来她这驻足,横扫发圈。
日上三竿,炎热难耐,行人逐渐少了许多。
幸好陈幼清挑选摊子的地方在大树根下,有茂盛的枝叶遮挡着,她并没有被晒到一分。
卖了一个上午了,她数了数,还剩下二十来个,看来行情还是不错的。
到了吃午饭时间,陈幼清在身后的包子铺那里买了两个肉包子,坐在摊前嚼着。
期间又有两个年轻女性来挑发圈,各自买了两个。随后行人少了,大抵是太热了。
王婶与陈幼清一样买了两个包子解决午餐,两人坐在树根下聊着家常。
不知疲倦的蝉在树上一直叫来叫去,听得久了,倒也没觉得烦躁。
不知过了多久,陈幼清注意到前方的小贩们开始收拾东西,看样子像是准备收摊了。
“王婶,他们怎么都收了?”
王婶一瞧,脸色变得焦急起来,赶忙收拾她的小摊,还不忘叮嘱陈幼清一句,
“欸!我们也快点收,收保护费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