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完事成蹉跎
在很早的时候,我妈就跟我提起过《美丽人生》,胡事的概要也讲过,只是一直没有看过。我非常感谢孟老师为我们播放这部电影。
在战争题材的电影里,东方似乎一定会有一种奇怪的意识,就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总会出现那么一个人,他的出现总是由掌声和鲜花相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民族添彩,只因某某人在战场上绽放出这样那样的光。
对这样遥远的战争故事,难道不觉得太政治了么?战争并不是英雄们背负的,战争不是单属于英雄的故事,不单属于士兵的故事。有时候我在那些所谓的战争作品中找不到时代,倒是颇像一部偶像剧。我们对战争的感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什么?
我也看过一些国外的战争题材的电影,比如《希伯利亚理发师》又比如《黑皮书》。战争过于残忍,因为在战争中所仇恨的对方,同样也在战争中因此而清晰得从心底到指尖地痛苦,又在扳下枪扣时从手指把麻木传到心底。在战争里,前任何一个人的死亡都太微不足道。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恐惧驱使我们忘记了一些东西,放弃了一些东西,比强孩子们忘记了纯真。但我们绝对不要放弃爱与人道,在战争面前它可能是最脆弱的,但也可以是最坚固的。
战争面前我们都要受伤,我说了战争不仅是士兵的故事,它是一场暴风雨,每个人都要淋湿,可是我们看到有的人没有被淋湿,因为有另一个人帮他挡住了全部的雨点。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个美丽的童年,完整的童年,可是战争夺走了他们的完整的童话,让他们在灰色背景的世界里完成他一辈子的使命。这不公平,对谁都不公平。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用生命拯救了一个孩子的纯真。他的死亡,他的一切行动都在控诉战争带给我们的创伤。这样精神上所带来的创伤,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那些伤痕在说:
“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课文中也有这样的话,是《亲爱的爸爸妈妈》里所出现的。
在世博会的墨西哥馆里我记得有介绍墨西哥的历史,战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它们,它们就永远地消失了。”大屏幕上是这样写的。但是欠们所应阅读的,不是憎恶。
在阅读《芦花荡》时,那个分析“老头子将敌人置于死地时萌发出的愉悦心情”到现在还使我痛心着。这种仇恨,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停止?战争中需要我们记住的不是英雄们杀敌后的快感,而是告诉我们这些身处在和平土地地上的人们,我们所享受的安逸带来的一切的可贵,和平的可贵,自由的可贵。
战争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国家,没错。而东西方战争作品的差异也就在于,在东方文学作品中,我们最后宏扬的是本国的威严,大家是站在各自的国家发扬本国精神。而西方的战争作品里,它年表达出的伦理,人性是不分国界的,它给我们所带来的是每个国家在战争中,在平凡人之间,闪耀的“人”的本一部102分钟的讲述王子与公主为主角的动画电影,凭借着流畅至极的节奏和极其简单的故事,使但凡经得起纯情考验的成年人看得认真、投入,看完之后就像掬了一捧山泉一饮而尽般舒畅。不必你记得里面有什么经典台词,你那颗成年人的心也不见得会因为一部动画片而改变什么人生观,但冬夜里行走你不会想着吃个火锅用重口味舒缓自己的疲劳,你可能会有点冲动,在寒冷里散散步,稍微为童话世界做一点成人的幻想。这就是《冰雪奇缘》最厉害的地方,它有一股自有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便没断过的人文水准,高贵而亲民。
我看的是英文原版,再次被英语这门极适合演唱的语言打动。实话说,毕竟咱没有欣赏音乐剧的童子功,也没那个环境,所以看着两位公主从小就不说话而是对飙着音域奇高的歌沟通,有那么一会儿不习惯。也许这就是一些中国观众不喜欢的高雅吧,但耐心欣赏,你会发现当一个群体确实打心眼里热爱用优美、优雅的旋律抒发心情,那的确是件不做作而且相当快乐的事。相信很多观众都有这感受,听着两位公主小时候的童声对唱时,比欣赏我们的孩子在校园联欢会上涂着两坨腮红吊高嗓门歌唱某某来得感动。本片的两位作曲家是一对夫妇,罗伯特。洛佩慈和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慈,两位都是音乐剧作曲高手,这又是一件我们影坛极少能做到的事。
陈丹青做客台湾著名电影人焦雄屏的电影访谈节目时,对中国电影下过“人文水准断掉了”的评论,客观而犀利。《冰雪奇缘》为我们提供了这一论断的依据,除了音乐剧风格的作曲是一脉相承并得到社会尊敬的传统文化,改编自安徒生童话中《白雪皇后》的故事,同样体现了何为人文水准。看过影片后我特意查找了原著的故事,发现除了“心脏被冰魔法击中人将冰冻”这一情节设立没变,其余的人物设置完全是再创作。而且人家不是瞎编乱造,故事精髓没有被改残废了,仍旧是用爱救赎死亡悲剧的路数。在创作理念上,还突破了迪斯尼动画以往“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这种纯美但幼稚的缺陷。想必很多人看到片中的王子最后竟是个权力狂人而震惊吧?现实中爱情的复杂艰深,出现在动画片中,竟然不突兀且更显真诚。这在拥有完备人才团队的迪斯尼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享受完这样的商品,你会拥有消费后的满足感。
我们不是没有自己的动画民族品牌商品,《大闹天宫》、《哪咤闹海》两部动画片就是在京剧精气神中产生的高贵而亲民的力作。区别在于现在不是我们如何提高电影人文水准,而是我们没那么宽敞的渠道消费高水准的电影。年末时,大家可以为《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买单,也可以为《大闹天宫》奉献近两小时的无聊时间,不是观众没水平,全给这几部大片占座了。你是否想问那些好导演的时间都去哪儿啦?我想他们也在投资商的点钞机前站着发愣呢。
还有的,像刁亦男这样极少有机会和我们见面的导演,站到柏林去领奖了。据说他拍的是艺术电影,被外国评审团认定拥有很高的人文水准。但愿我们能等同胞归来,在影院里为他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