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银河系究极有多大
我一听到组织长说太阳系位于猎户座旋臂靠近内侧边缘的位置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4万光年,逆时针旋转,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要22亿年。
接着我打断组织长的话那么我打断一下,这样的话太阳系之上的神就是星座之神。
组织长说道不知道,这个我确实还是不是很了解的,一切都要去研究。
原来是这样的,我被你的这一个说好滴,震惊到了。
组织长继续说道太阳运行的方向基本上是朝向织女星,靠近武仙座的方向,偏离银河中心大约86度。太阳环绕银河的轨道大致是椭圆形的,但会受到旋臂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扰动而有些变动。
太阳系大约每225亿~25亿年在轨道上绕行一圈,可称为一个银河年。
因此以太阳的年龄估算,太阳已经绕行银河20~25次了。
太阳的轨道速度是217km/秒,换言之每8天就可以移动1个天文单位,1400年可以运行1光年的距离。
组织长接着说道而造父变星是一类中等质量的年轻脉动变星,比太阳重3至20倍,亮约几万倍。
由于它们的脉动周期和光度严格相关,因此可以精确测定距离,精度可达3至5。
科学家研究发现距离银河系中心越远,造父变星就越偏离银盘面,整体呈“s”型;同时,从银心向外的翘曲呈现复杂的进动现象。该项工作表明银河系外盘翘曲的起源与巨大的内盘所施加的力矩有关,并且造父变星所示踪的恒星盘与气体盘的结构非常一致,至少向外延伸到约65万光年。
尽管翘曲现象在河外星系中经常出现,但是理论家们对它是如何形成的莫衷一是。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外盘受到某种转矩作用而形成。
还有一类研究在2013年12月19日,盖亚空间望远镜在法属圭亚那成功发射升空,飞往距地球150万公里的地日拉格朗日l2点——这是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一。
通过盖亚空间望远镜,人们进一步证实了以前认为是水平的银河系银道面,实际上是一种一头高、一头低的翘曲结构。
太阳系所在位置的银盘厚度约为500光年,太阳位置以外翘曲的程度大约是偏离银道面4500光年,在对应另外一端银盘的厚度大约是3000光年。
此前有人提出,暗物质、磁场等或是造成这种翘曲结构的原因,但是后来发现,暗物质等因素无法解释这种结构在未来6到7亿年内的运动速度,并且这个速度貌似还在随时间变化
于是,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猜想:翘曲结构或许源自银河系与其他星系的碰撞:银河系的一个卫星星系——半人马座矮星系嫌疑最大。
此前的研究表明,它的确曾经几次纵穿银河系圆盘,而且可能正在被银河系吸收。
此种碰撞对两个星系内的天体均有很大影响。
因为天体正面相撞的几率非常小,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运动轨道的改变、局部物质密度的扰动等方面。
盖亚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表明,大约在62亿年至42亿年前,人马座矮星系和银河系初次相撞,导致了银河系内气体物质的扰动。
盖亚空间望远镜收集的数据,不仅揭示了人马座矮星系对银河系的影响,碰撞产生的涟漪似乎引发了主要的恒星形成事件。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57亿年前的银河系往事——银河系或与半人马座矮星系发生过3次碰撞,第一次碰撞就产生了太阳,因为太阳的年龄与因半人马座矮星系碰撞效应而形成的恒星年龄一致。
银河系有两个伴星系(卫星系):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与银河系相对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是本星系群3个主要的星系,本星系群总共约有50个星系,而本星系群又是本超星系团的一份子。
银河被一些本星系群中的矮星系环绕着,其中最大的是直径达21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系,最小的是船底座矮星系。
其他环绕着银河系的还有小麦哲伦星系,最靠近的是大犬座矮星系,然后是人马座矮星系、小熊座矮星系、玉夫座矮星系、六分仪座矮星系、天炉座矮星系和狮子i矮星系。
估计的银河系质量各不相同,取决于使用的方法和资料。
最低的估计值范围,银河系的质量是58x1011 太阳质量(m☉),略小于仙女座星系的质量。
在使用超长基线阵列发现在银河系外侧边缘的恒星速度达到254 km/s(570,000 mph)。
因为轨道速度取决于轨道半径内的总质量,使推测银河系有更大的质量,大约与仙女座星系相当,在距离中心160,000 ly(49 kpc)的距离内,质量是7x1011 m☉。在2010年,测量晕星的径向速度,发现在8,000秒差距内的质量是7x1011 m☉。根据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银河系的总质量估计为85x1011 m☉,这大约是仙女座星系一半的质量。
探测器对银河系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34;称重&34;,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质量。
在银河系总质量中,约2000亿颗恒星以及银河系中心一个超大型的黑洞仅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质量来自暗物质。
这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就像宇宙的&34;脚手架&34;,把恒星固定在星系的某个位置。
暗物质晕相对均匀的分布至距离银河中心10万秒差距处。
银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暗物质的质量是1–15x1012 m☉。
最近的研究表明质量范围可以大到45x1012 m☉,小到8x1011 m☉。
银河系所有恒星的总值量估计在46x1010 m☉至643x1010 m☉之间。
除了恒星之外,还有包括90的氢和10的氦组成的星际气体,其中三分之二的氢是原子形式,其余的三分之一是分子氢。
这些气体的质量相当于星系恒星总质量的10至15 。
额外的星际尘埃占气体总质量的1。
1584年,意大利人布鲁诺明确提出宇宙是无限的,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太阳只是无数个恒星中的普通一员。
1609年8月25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首次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而后,t赖特、i康德、jh朗伯等认为,银河和全部恒星可能集合成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
1612年,德国天文学家马里乌斯率先用望远镜发现了仙女大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