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到女儿被卖前!和农门极品分家 > 第309章 兵不血刃

第309章 兵不血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锦绣阁养着一批手艺顶尖的首饰匠人和绣娘。

    福荣公主的婚期临近,为了给公主添妆,陈娇娇拿出了一批宝石,亲自设计了头面的花样,交给锦绣阁打造。

    八角亭的石桌上摆了六个红木托盘,托盘上盖着黄色绸布。

    苏浣月掀开黄色绸布,托盘里放着的一套制作精美的头面。

    有祖母绿的手镯,耳饰;也有一整套的珍珠头面;各色宝石串成的手链,成套的白玉玉佩。

    还有一个托盘上放着一盒子水晶杯盘,价值连城。

    在这堆东西中,黄金都排不上号。

    陈娇娇一一看过去,对锦绣阁匠人的手艺很是满意。

    “将东西收好,现在就送去淑贵妃那里去。”陈娇娇将黄色绸布重新盖上,问道:“苏姐姐,我要的的布料什么时候能到?”

    “快了,已经在通州了。”

    “那好。”

    骁郎就这一个个妹妹。

    公主大婚时,他不在京城,自己这个当嫂子肯定不能亏待了公主。

    她命人去湖州收罗了一批上好的湖州绸缎,还有锦州的花锦布以及自家纺织厂出的抚云纱,流光纱,上好的白棉布。

    公主府在鲁国公府对面,两家相连的一堵墙已经被打通,设了一扇小门以供通行。

    不过慕容叙家的关系有些混乱。

    慕容叙自小是跟着他爷爷生活,鲁国公夫妇带着小儿子在京中。

    直至正德帝登基,一家人才得以相聚。

    也是因为慕容老爷子和慕容叙的关系,慕容家才能封侯拜相,从一个个小小的伯府成为大周朝数一数二的国公府。

    还是因着慕容叙和福荣公主的婚约,正德帝对慕容家多有包容。

    以前福荣公子身子没好的时候,鲁国公和鲁国公夫人还闹过退婚的事。

    这事直接闹到了皇帝和贵妃的面前,鲁国公夫人一番声泪俱下的哭诉,真的把淑贵妃说动了。

    正待开口答应退婚的事,慕容叙出现,以性命和国公府的爵位保证,绝不负福荣公主。

    这才保住了这桩婚约。

    这也是陈娇娇来京之后,和林嬷嬷闲谈时知道的。

    由此可见,鲁国公夫妇也是不安生的。

    好在皇室日益强硬,公主的身体也好了起来。

    成婚后公主和慕容叙住在公主府,和鲁国公夫妇俩分开过日子,也不用受婆婆的辖制。

    陈娇娇为公主准备了不少嫁妆,除了准备好的宝石首饰,另外给了十万两的银票,一万两的金票。

    她来京城的时日尚短,手上也没有多少的铺子,只把美颜坊的股份又匀了一成给公主。

    有了银子傍身,公主日子过的要多逍遥有多逍遥。

    只要她不给自己找气受就行。

    让人把东西都送去了公主的寝宫。

    京城的事理顺之后,她做什么都很顺利。

    还有卫菁菁这样一个小仙童在身侧,朝臣见着她都笑脸相迎。

    不过最近稍微有点点不顺心的是,有人在朝会上提出要太子按照祖宗规矩,娶侧妃。

    正德帝当场将这位提出问题的大臣臭骂了一顿。

    他儿媳大着肚子一个人留在京城,替他儿子上上下下打点的清清楚楚,竟然有人要给他儿子送小的。

    别说太子夫妇不会答应,他这个当爹的第一个就不同意。

    太子妃多不容易,要面对京城那些自视甚高的贵妇的诘难,还要赚银子给国库纳税,又要操心太子在西北吃不饱穿不暖。

    户部以国库空虚为借口,批下来的三百万两军饷只发二百五十万两,太子妃听说了这件事,出奇的没去找户部尚书吵架,自己命人送了五十万两白银去西北。

    对外的说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将士们的饷银。

    南疆四百万两的军饷都能给足,凭什么西北将士就要欠饷,这五十万两就当是太子妃个人捐给西北守军的。

    把户部尚书臊的,称病七天都没敢上朝。

    耿家不知道抽了哪门子的风,站出来捐了二十万两银子给西北。

    说是西北守军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苦什么不能苦了打胜战的西北守军。

    气的户部尚书大晚上披散着头发,穿着里衣对着耿家的方向整整骂了一个时辰。

    直骂的他口干舌燥,头晕眼花才肯罢休。

    老头心里憋了一肚子的委屈,要不是耿家来信催促他要先把南疆的军饷给足,他犯得着冒着得罪太子的风险,挪用西北的银子。

    国库的钱都是有数的,哪边多给了,哪边就要少给一点。

    今年南疆报了四百万两的军饷,有三十万两是要用在安置南疆百姓上的,剩下的三百七十万两才是耿家军的军饷银子。

    因为南疆要常备治疗毒蛇虫蚁咬伤的药材,军费比西北多一些。

    哪知道耿家那个老太婆竟然出来拆他的台。

    他户部尚书被下了面子,对你耿家有什么好处?

    这几年要不是他在户部打点着,耿家军的军饷能年年如实发放?

    真是气煞他也。

    第二天,户部尚书捐了一年的俸禄给西北守军。

    陈娇娇听了,可是笑了好一会。

    那个杠精老头也会被人背刺了。

    听说耿家三爷提着礼物上门拜见,连门都没让他进。

    耿家心里更是委屈。

    太子妃就差明说了,南疆那边甚少起战事,而西北却刚苦战完,太子没到之前损失惨重。就这样,户部为了满足南疆的需求,委屈西北守军,你们耿家要不要脸?

    你们耿家拿着银子不觉得良心不安吗?

    京城顿时流言四起,有说耿家不安好心的,有说耿家霸道不讲理,西北都那样了,先把银子给西北伤亡的将士发抚恤金啊。

    还有人在暗地里散布谣言,说耿家和户部尚书勾结,搬空国库。

    耿老夫人就坐不住了,照这样的态势下去,耿家会被千夫所指。

    不得已出来捐了二十两银子,希望堵住百姓的嘴。

    耿老夫人长吁短叹,“太子妃这招兵不血刃用的极好。”

    耿雨秋不解道:“太子妃也是捐了五十万两的。”

    怎么叫兵不血刃?

    耿老夫人看了一眼自己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太子和太子妃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耿雨秋还是不理解。

    耿老夫人长长了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仿佛多了几道。

    “开疆要是能下地了,就快送去太子妃的庄子上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