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宛城,张绣逆转三国 > 第474章 才高八斗

第474章 才高八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南海郡,天子临时行宫。

    月光柔和,灯光柔和。

    近距离观察白人古典美女,让阅美无数的张绣也感到有些激动,甚至是血脉膨胀。

    这是典型的西方美女,身体虽然消瘦,个头比较高,但却性感十足,前凸后翘。

    冬天虽然寒冷,但这里是南方,房间中又有火盆,温暖无比。

    凯瑟公主身着薄薄的西方宫廷礼服,两只蓝汪汪的大眼睛,盯着张绣,一闪一闪的,少了东方美女的矜持和羞怯,更多的是好奇,甚至还有一些火辣。

    张绣伸手将她揽入怀中。

    “陛……陛下……”

    “你会说我们大明语言?”自从进了门,凯瑟公主一直没有说话,张绣以为她完全不懂汉语,没想到她还用生硬的话说出了“陛下”二字。

    “会……一点……”

    语言依旧是很生硬,可是脸上的笑容很淡,很甜,简单的交流立刻让气氛变得非常融洽。

    “凯瑟,来到东方,能习惯吗?”为了不破坏这种气氛,张绣没有急着上手,想要跟凯瑟公主再聊一聊。

    “哦……”凯瑟公主点了点头,也许是听懂了,也许还有一些不懂,不过她表现的很乖巧。

    虽然说她是西方王室贵族出身,可是也了解了东方的文化,知道眼前这个要做她丈夫的男人,可以主宰她的一切,她必须服从。

    凯瑟公主会的汉语不多,尽管张绣很耐心,但也只聊了一会儿,实在是能说的话题少。

    当然还有一点,这样温暖的芙蓉帐中,怎么能只聊天呢?

    尤其是房间中还点着一些特制的熏香,可以撩拨人的欲望。

    ……

    进入正题,凯瑟公主……

    这让张绣的身心都……的确,与东方美女不一样啊!

    这是真正的火……

    张绣使出了浑身的招术,但被凯瑟公主一一化解,不知大战了多少回合,两人才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正午时分才醒过来,拖着疲倦的身体起床。

    贵霜帝国野心不小,大明的富裕自然会让他们垂涎,这一点,张绣是清楚的,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备战。

    五年一次各大兵团的轮调,有计划的进行着,粮草、兵甲、器械等战略物资,在不断的更新、改进和积攒。

    三年之后,北海舰队对洟州、海南岛等,离大陆比较近的一些岛屿,都先后征服,同时开始开发,向这些地方派遣了官员,让当地的土著百姓接受王化。

    整个大明帝国在高速的发展着,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又过了两年,到了开圣十年。

    太子张泉已经过了二十岁,张绣决定逐渐放权,要真正培养太子,做一个明君。

    当然,他要是继续做皇帝,以目前的身体况来看,还可以做几十年。

    可是到那个时候,太子恐怕也已经老了。

    吸取以往历史的教训,一代明君,如果皇帝坐的时间太长,后期绝对会昏晕。

    比如汉武帝、唐玄宗等。

    皇帝不放权,那么,跟随皇帝打天下的那些老臣自然不愿意放权了,时间久了,朝堂之中自然会缺乏新鲜的血液。

    正是由于张绣不断的让太子参与到朝堂议事当中,六部的官员,也在吸收着新鲜的血液,让年轻人进入了重要的岗位。

    而这几年中,朝堂有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张绣的家事,就是选太子妃。

    天子的家事,也是国事。

    对于太子妃的人选问题,朝中重臣,六部官员,以及各州刺史都参与了意见。

    最后,经过众臣提议,张绣同意。

    太子妃是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果。

    在这个时空中,诸葛亮与黄月英没有什么交集,不过,诸葛亮的夫人是荆州蒯家的一名嫡女,他的大女儿也叫诸葛果。

    对于诸葛果做太子妃,张绣是满意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

    在以前的历史中,诸葛亮已经权倾朝野,但依旧保持了忠心,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后世有一句话,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必不忠也!

    自己若无忠心,写出的文章,又岂能打动人?

    在这个时空中,由于自己的出现,《出师表》也不会问事世,但诸葛亮的忠心是不会变的。

    当然,为了平衡其他一些有势力的官员和家族,张绣只好将他们送上来的女子,择优纳入后宫了。

    太子正在成长,现在不能急于开后宫,否则容易堕落。

    贵霜帝国虽然在集结兵马,可一直没有动静,张绣也不打算主动挑起起战端。

    因此他决定,今年之后,便把更多权力交给太子处置,让贾诩和诸葛亮做辅政大臣,自己做一做太上皇,也该享受享受了,除非有重要的事情。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张绣在长安、关中一带巡视了一番,关中兵团备战非常积极,按照张绣的命令,开始向敦煌移动。而骑兵团也由雁门,逐渐向武威一带移动。

    张绣在渭水边上,与麾下的一些重臣,以及这些年涌现出的文坛代表人物,饮酒、赏月、作赋、吟诗。

    现在的文坛代表有三人,曹植、曹冲、孔融。

    他们的诗赋文章,是天下公认为最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陈琳、徐干、王璨等,以前历史中的建安七子。

    这些人都经历了汉末动乱,因此所写出的诗文,并非那些空洞的,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有深深的内涵,既有记录建安时代,天下的混乱,百姓的疾苦,也有赞颂大明盛世的辉煌,言之有物。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皇妃蔡琰,她开创了叙事长诗和七言诗。

    因为陛下要饮酒赏月,谈诗作赋,因此来的文人非常多,不过其他人的名气要小很多。

    孔融、曹植、曹冲等当然要展示一下才华,当场作诗,无论是书法还是诗的内容,都得到了众人的称赞。

    “天下之才共十斗,子建独占八斗也!”今天曹植确实状态很好,张绣发现,他的诗作比曹冲和孔融要高几筹,于是想起了才高八斗的典故,出口赞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