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粉条作坊的情况
孙桢到家的时候,就看到孙母已经在家里等着了,孙桢这才知道,孙母这几天都在盼着她们回来,所以一直在等着。
现在炒货作坊和菌菇作坊那边的又找了一些人来,孙母也没有一直盯着,平时都是孙父在管着,现在他不在家,老爷子也在帮忙看着。
看到孙桢她们回来,孙母也很高兴,赶紧倒茶倒水,孙桢让她别忙活,坐下来说说话。
这次孙桢要在家里住几天,而孙父和毛毛他们不在家,所以彭维安晚上就回彭府了。
孙桢指着那两头奶牛给孙母看,还说那天她做出来的蛋糕就是用牛奶做的。
孙母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花色的牛,在听说这种牛就是专门产奶的,不是用于种地的,她还有些失望。
还以为所有的牛都能下地了,想不到这种牛还特殊些。
把奶牛牵到平时孙父他们养牛的地方关着,孙桢还说下午做奶茶给她喝。
接着又把自己给她们准备的礼拿出来,既有一些京城买的护肤的,还有首饰、人参等等东西。
还有一些是准备给老爷子、大伯家、三叔家、孙倩家以及孙桢的外公家,还有村长家的东西。
这些也不急着拿过去,等用了午饭后再说。
在孙母忙着准备午饭的时候,孙桢本想帮忙,但是被她拒绝了。
好久都没在村里看看了,孙桢带着彭维安去了她们家的田边,告诉彭维安自己在家时是怎么收割的。
现在也马上到了秋收的时节,金灿灿的稻穗在风吹过时,不时地跟着摇摆。
彭维安想起了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场景,就是在秋收时候,印象可真是深刻。
听到他的感慨,孙桢还笑话他。
现在田地还没人,基本不是在收玉米就是在作坊做工,所以只能听到知了的阵阵叫声。
“阿桢,你们回来了,吃饭了没,没吃的话到我家吃去?”
这时突然听到村长在她们后面说话的声音。
“村长,你是来田里看稻子的吗?我们待会儿回家吃,我娘已经在准备了。”
“是啊,我来看看田里的情况,这不马上要秋收了,这可真是一点也大意不得啊。”
“那是,不过最近这天也好,到时大家抢收起来也好一些。对了,我在京城都看到我们的孙家庄粉条呢,现在作坊的生意可好?”
“好好好,现在光是供给金掌柜他们的货都不少呢,更何况还有其他人,现在咱们附近几个村的红薯都不够用,这全县大部分红薯都卖到我们村来了。”
“那就太好了,我看好些人家都建了新房,可见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呢。”
“是啊,多亏了这个作坊,现在村里人日子好多了,你们也好久没回来了,要不去作坊里看看?”
“好啊,我们也去看看,毕竟现在咱们的粉条也是打出了名头了,村长,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大意,一定要做好,做干净,可不能坏了名声。”
“是啊,族老们也是这样说的,咱们村的摇钱树可不能自己作死。”
“看来各位在这方面都有远见卓识,佩服佩服!”彭维安听到他们说的话,也很是感慨。
“我们都是平头老百姓,当不得彭大人的夸奖,咱们村也托了你的福,知道你是咱们村的女婿,走出去大家都会高看一眼呢。”
“我也算是孙家庄的一份子,只要村里人能好过,也是一件好事。”
边走边寒暄着,眼看着就到了作坊。
现在快到用餐时分,但是大家都在忙碌着,活虽然有些重,但是工钱也高,所以大家的脸上都溢满了笑容。
看到和村长一起走进来的孙桢和彭维安,大家都知道他当了官,还想着拜见,但是彭维安阻止了。
还说自己也是孙家庄的人,大家不用拘礼,就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众人也没有推辞,而是干起了自己手上的活。
因为要加工的粉条多,所以村长把每一个环节都分了区,特别是洗红薯,打粉、浸泡出粉的过程,都占据了很大的区域。
在晒粉那边现在也有很多白色的晒得半干的粉块,也有人专门在那处理。
把粉末加工成粉条的又在旁边,是隔开的。
一般情况下那些从其他村送红薯来的人就只能到打粉区,而制作粉条的区域是不能进去的。
孙桢她们参观完后,眼看也到了午饭时间,村长说了好几次去他家吃饭,但是孙桢拒绝了,还说改天再去。
等孙桢她们回到家时,孙母已经做好饭,正在等她们。
下午孙桢又去了自家的作坊看了看,家里的作坊也扩建了,现在来上工的人也很多。
基本上是大堂哥在管着,他自己也比较刻苦,跟着把账房的工作也学会了,老爷子则是在菌菇作坊里帮忙盯着。
在看到孙桢她们回来后,老爷子也说让她们今晚去老宅吃饭。
孙桢则是让他们不用忙活,等会儿她去找大伯母和大嫂她们,晚上都来她家里吃饭。
老爷子听了也没有拒绝,在他看来在哪里都可以。
接着孙桢就去大伯母家找她们,到的时候,大伯母正在哄着今年刚出生的孙子。
这小子哭得震天响,月牙也在一旁帮着哄他。
在看到孙桢进来后,大伯母赶紧招呼她们进家来,孙桢她们还带着给大伯母一家的礼物。
大伯母还连说这么客气干嘛,都是一家人。
大嫂听到声音也走了出来,看到是她们,也热情地打招呼,还让月牙赶紧叫人。
月牙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彭维安,有些害怕,只叫了一声姑姑,孙桢拿出糖果给她,笑着告诉她这是姑父,叫了给糖吃。
她又乖巧地喊了一声姑父,彭维安也笑着应了。
“大嫂,你们是在干啥呀?”
“这小祖宗哭得厉害,刚刚一直哭,还是你伯母跟我一起才哄好,现在才吃完饭,在洗碗呢,你们吃了没?”
“我们已经吃了,过来看看你们。”
“阿桢,快来屋里坐,芳娘,你去倒些茶水来。”大伯母一边抱着孙子,一边说着。
“哎,好嘞,我这就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