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养鸭
日子恢复了平静,毛毛和阿财也准备去县学上课了,还说为了锻炼身体,他们也不需要孙父他们来接,而是自己走回家。
现在田里的稻子已经长大了,今年他们提前把烟杆插在水里防虫,所以很少看见那些虫子,大家也松了一口气。
孙桢想着,如果要减少虫害,不能只使用这一种方法,她想到现代听说过的养鸭治虫害,特别是蝗虫,鸭子算是他们的天敌。
因此孙桢向孙父提议,他们可以养些鸭子,到时候可以放它们去田地里吃虫,早上放去,晚上赶回来。
她们这边以养鸡为主,养鸭的人家很少。所以孙父听了这话后,就去跟大伯父还有村长商量。
村长建议可以跟村里人商量商量,如果大家愿意养鸭,那么他们可以直接去县城找那些卖鸭崽的地方,买的量大的话要划算点。
村里人听了,大家也觉得是个办法,但是买的数量都不多,孙父他们想去县城找了一个专门卖鸭崽的人,跟他说明他们需要的数量。
但是去县城问过后,那些人都说他们自家暂时也没有这么多小鸭子。
这时孙母在旁边说道:“阿桢她表嫂娘家那边不是有很多人养鸭吗,你们还不如直接从他们那买算了。”
孙母这一提醒,孙桢才知道原来表嫂家那个村子一直以来就是盛产鸭子的,她们全村都是同一个姓,沼泽多,不适合种稻子,但是大家发现这种情况适合养鸭。
大家开始养起了鸭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养鸭历程,她们自己也发现一些养鸭的规律,甚至孵出了小鸭子。
孙桢听到他们那个村都养鸭,就问孙母是否知道他们的销路,他们养的鸭都是卖往哪里?
孙母回答说以前也听表嫂说过,他们村的鸭子都是卖到县城的酒楼,据说有些是卖到府城去。
但是府城的竞争大,不仅仅只有他们一个村子养鸭,而且别人都是有门路的,所以他们的鸭子由于销量问题,一直不敢养太多。
孙桢就建议孙父他们去那个村看看,说不定在那里直接就能买完需要的小鸭子。
于是孙父和大伯父、村长商量了一下,就准备去那个村子买鸭子。
孙桢想去看看,也跟着他们去了。
大家先到了孙桢外公家,想请表嫂带他们去,表嫂听说是去买鸭子的,也答应了,刚好大表哥也在家,大家就一起去了表嫂娘家的村子。
他们这个村在孙桢他们县和外公他们县城的交界上,以前是划给外公他们那个县城,但是后来因为容城县人口不多,就划给容城县了。
大家坐牛车到达村里时,这个村叫大山脚村,还是中午时分,表嫂先是带他们去到娘家,跟她父亲说明来意后,她父亲又带着大家去村长家。
在说清楚他们的想法后,大山脚村的村长就爽快地同意了,还说他们村子现在也有几百只小鸭子可以出售。
村长也爽快,他们村好些人家都有养鸭,所以按照他们买的这几百只的数量不算啥,即使不够,他们还可以用鸭蛋孵。
一番交谈后,大山脚村的村长答应明后天就安排人把鸭子送到孙家庄。
在小鸭崽都送到村里后,大家按照当初预定的数量,把小鸭子们领走了。
看着一个个扁扁的小嘴巴,快准狠地深入到泥地里捉虫吃,孙桢想着,这样一来,虫害应该能减轻很多了。
现在孙桢还有一个计划,之前她还想着先劝大家慢慢地开始养鸭,等到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就可以开发关于鸭子的产业。
但是现在看来,依大家对养鸭的热情和村里地形的限制,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有点难。
但是如果直接从他们村里收购鸭子和鸭蛋,那么想必还更容易些。
是的,孙桢的打算就是做皮蛋,别看这小小的一个皮蛋,要是形成了规模,那可就是大生意了。
而且做皮蛋的方便之处就在于只要他们能提前把包裹皮蛋的泥土配方做好,那就不担心有人知道配方。
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孙桢打算到时候还是雇佣村里的信得过的人家来做这个工作。
还可以顺便做些咸鸭蛋来卖,虽然咸鸭蛋早已经有人发明了,但是他们这边还没有在市面上看到。
这也是孙桢在上次金掌柜来吃酒的时候问过他的。
孙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孙父,还说要准备建个作坊来做这些。
孙父想了一下,他想着自己家现在的作坊只有两个,而且生意也已经稳定了下来,如果再建一个作坊的话,也还能忙得过来。
而且菌种作坊现在已经有人研究出来配方,所以需求量没有以前那么大,香菇的长成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炒货作坊那边需求量也趋于稳定,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如果现在能再增加一项生意,那他们家的收入来源就更有保障了。
于是大家商量后,决定先去买些鸭蛋来,让孙桢先教他们怎么制作,如果制作出来的味道好的话,那就再建一个作坊。
第二天,孙父和大伯父就去大山脚村买鸭蛋去了,买回来后,又去买了孙桢需要的碱、茶叶、石灰和盐等等。
买回来后,先将茶叶煮沸,过滤掉茶叶,再把茶水倒入石灰、草木灰和碱水混合的材料中,接着搅拌均匀后晾凉结块。
再将这些团块捣碎后搅拌到有粘性,放在准备好的缸里,把鸭蛋放在里面滚一圈,再裹上一层谷糠几颗。
接下来就是把鸭蛋挨个装入缸中密封,放在阴凉处等待20天,这样就大功告成啦。
而咸鸭蛋的制作方法就比较简单,需要的材料也比较少。
首先把鸭蛋洗干净,在太阳底下晒干,接着再放在盐水中浸泡,还可以放点烧酒一起,增加出油量,接着就是等待30天,就能吃了。
大家看着这步骤简单易学,就商量要不在自家屋子里做就行了,这要是请人做,怕是会被人学了去。
孙桢听了也赞同,这古代可没有专利保护的说法,要是被人学了去,那大概只能认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