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赶工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都到作坊里来了。
按照当初他们商量的内容,涉及到香料的部分都由自家人做,其他不重要的工序分给来帮忙的几人。
因此,分别安排5个婶子先负责挑拣瓜子里面不好的,空壳的部分和有泥沙的那些杂质。
5个男子则是分别负责晾晒以及炒制后的翻晒工作。
把不同的工种分开,大家都只能接触到自己的那一份,这样也能尽可能地保证他们炒货的配方。
就这样连续干了10天,大家总算是把所有的瓜子和花生都炒好了。
在赶工完成后,孙父就把妇人的工钱结算给她们了,每人拿到150文钱,都非常高兴。
要知道现在成年男子去码头干一天累活也才赚个20文,这还是要每天早起晚睡赶回家的情况下。
有些离家远的人,直接是找个大通铺,每天还要花出去5文钱的吃住费,据说大通铺基本都是20来个男人住在一个房间,杂乱又不方便,还要担心被人偷了钱。
所以很多人都是跟着同乡一起住,大家也能有个伴。
而来他们作坊的5个大叔还没有完工,孙父请他们到时候一起帮忙把瓜子花生送到县城,所以他们的工钱还要多一天。
等大伯父和孙父借来村里的几个手推车后,大家就一起帮忙把瓜子都送到了县城金掌柜那。
金掌柜看到他们如约送来了,也是很高兴,因为最近订货的人太多,他就担心他们送不及时。
“对了,上次你们送来的那个蚕豆很好吃,我本以为不会有太多人喜欢的,但是我们东家通知我说,让你们尽量也再炒点,要是能炒个5000斤也好,这快过年了,买的人应该更多。”
金掌柜向大伯父和孙父说道,不过这次倒是没有勉强。
孙父他们这次是不敢直接那么爽快地答应了,只说是等回家去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做,要是能做,那他后天来送蘑菇时给金掌柜说一声。
金掌柜也知道这次赶工应该是把他们吓到了,要是再强求,只怕也炒不出来,于是也同意了,现在刚进入腊月没几天,炒五千斤应该来得及。
等他们回家后,就把来赶工的几个男人的工钱发了,每人165文,大家都开心得很。
回来后,孙父他们又跟大家说金掌柜还要买蚕豆的事情,听到她们没有一口答应,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老爷子又让孙父去镇上找三叔,看看他们收了多少蚕豆。
三叔他们都是这几天收的,因为刚收完一茬瓜子花生,所以他们最近就收得少了点,转而去收了些蚕豆。
这时候大家的蚕豆是没有花生那么广泛种植的,所以相对来说要少一点,即使孙桢他们家暂时不需要,但是他们也先提前囤货,就是防着到时候他们突然要,而自己拿不出,那不是亏了吗。
所以这次孙父去找三叔一问,就看到他们家里屯了好些蚕豆,大概有6千斤左右。
孙父大手一挥,全都要了。
三叔也高兴地通知他那些同伴,大家一起推着蚕豆就到了作坊。
同时带来的还有部分花生、瓜子,因为三叔说好了这次他们带来的花生瓜子都是炒好后再转手给他们去卖的,过段时间买年货的肯定多,他们也想批发一些给那些镇上的商贩卖。
因此,孙桢家和大伯父家又进入紧张的炒货阶段,期间除了孙父和大伯父去县城送了蘑菇,并且答应金掌柜的要求外,都是全家一起从早干到晚。
因为数量不算多,所以也没有再另外请人。
大家一起忙活到腊月十五,终于忙完了,孙父和大伯父,老爷子和大堂哥都一起推着车先把金掌柜的送去了。
接着回到家又经过三叔他们那,告知已经炒好了,也让他们一起从作坊带回去。
忙忙碌碌到这时候,孙桢家的炒货作坊终于停了下来,大家也终于得闲休息了。
在大家坐在一起闲适地吃饭的时候,孙桢也跟大家提出了她自己的意见。
“我觉得我们明年不能再像现在一样,每次等着金掌柜说要多少货,我们才做多少,而是应该先提前囤一点货,在他们说了要的量后,我们有个准备,这样也能快点出货。”
“桢儿这个想法好,我们之前不都请人了吗,我觉得明年我们就扩大作坊的量,到时候再请村里人来帮着做,那应该就来得及了。”老爷子也说着。
“是啊,要是每个月都来这一招,那我们大家怕是也受不了,这样早晚赶工,啥事也做不成。”大伯父也是赞同。
“而且明年我们不是打算还要弄一个菌种培养的作坊嘛,到时候更是忙不过来,这炒货可能平常时候的金掌柜他们买的量不大,不像蘑菇,除了雨水多的那几个季节,山上会长出野生的蘑菇外,其他时候大家都吃不到。”孙父也说着明年大家的计划。
“老二,那个菌种培养是你们自己家的生意,这炒货作坊虽然你们分了一半给我们,但是那个菌种培养的作坊是你们自己的,我们最多就是给点工钱就行,多了我们可没那个脸。”
大伯父说着,大伯母也在旁边附和道:“是啊,这个瓜子作坊你们当初说的是没本钱,我们这才厚着脸皮跟你们合伙,那菌种作坊我们最多要点工钱就行,我们是不能再贪心了。”
“是,老大他们两口子说得对,老二,这个菌种作坊你们自己办就行,你们能把炒货作坊的钱分一半给你大哥他们,那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即使他们刚刚不拒绝,我都是不准他们要的。”
显然应该是老爷子和大伯他们提前商量好的,孙桢也很庆幸自家遇到的这几个亲戚也不算是极品亲戚,相反,大家一起互帮互助,也给了孙桢很温馨的感觉。
“爹,大哥,大嫂,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我也不勉强。不过到时候你们还是要帮着我们做那个菌种的,毕竟那个很容易被人知道配方,我们也不放心外人来做那些工序。”孙父也说着。
“这是当然的,就连炒货作坊也是,最重要的秘方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等过年串门的时候,大家可不要漏嘴说出去,这可是我们一家的安身立命之本,被人知道了,作坊也是要关了。”老爷子又再一次叮嘱道。
“爹,您放心,我们绝对不会说的。这样,到时候我让桢儿记账,你们来帮忙就按照一天20文的工钱来算,倩儿也是一样,到时候我们一月结算一回。”孙父说道。
“行,就这么办。”大家都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