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进化之战 > 第三十六章,急刀所向,必有风阻

第三十六章,急刀所向,必有风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场中打完架,严小新拉起石熊,走到韩宇身旁,刚聊两句,顿时一脸难受状:

    “哎?等等!我怎么把钱忘收了?亏了亏了。”

    围观众人,此时仍然不敢相信一个人挑六十七人最终胜利,呆立一旁;有女孩尖叫往人群里挤;警察们松了半口气,场面每个人都全乎。

    严小新见群情潮涌,挤压了空气和烈日,瞬间闷热起来。对石熊说:“你得不停地走路,不能急,什么时候冒出一股汗,不恶心了结束。所以,我的切磋费正好交给你收了,不愿意给的算了。

    好了各位,拜拜了。”说完,人影奔着操场边缘,最后翻过墙跑了。

    几个女孩见偶像跑了,抱拳顿足,围堵相熟男孩询问;青年们见严小新不在,尴尬也少了些,赞叹不已;六七个警察心中也轻松,但还是严厉呵斥了场中参与斗殴的人员。

    因为没有伤筋动骨,大家以切磋为由,劝慰了警察一番,最后对这次出警定义为聚众竞技,不了了之。

    严小新没有联系方式,通过街口少年传讯,定了下一次活动镇。他是真的打算将高中学校附近的镇子全部打一遍。目的呢?是为了找一个人。但名头呢?是眼见青年不学好,定下两条约束规矩。现实情况呢,他的名头,正在由青年向其他年龄层次的人覆盖。

    严小新家里。他妈妈说:“小新啊,听说最近外面怪乱的,没事别出门。”

    “怎么了?”

    “我听你张婶她们说的,她们侄子在街上被人打了。问他只说是跟人闹着玩的。可把他老子气的不行。”

    “应该没受伤吧,他老子气什么?”

    “你傻啊,谁家孩子被打了不心疼?还不跟家里人说,哪个父母愿意?”

    严小新点头:“应该是怒其不争。不过,都是年轻人,该打的还是要打。”

    “你说的这叫什么话!……”

    韩宇家里做生意,叔叔开车做运输,常年社会上摸爬,听人说镇子里的孩子前不久聚在一起搞什么,不少人灰头土脸的回家。然而被问了,要么支支吾吾,要么避左右而言它。

    “韩宇,你们前两天打架了?因为什么?”

    韩宇陪叔叔喝了杯冰啤酒,笑道:“不是事,都皮痒了,切磋了一下。”

    叔叔不置可否:“你参与了吗?”

    韩宇:“我女朋友在,怕输了丢人,没上。”

    叔叔点头喝酒,说:“不动手是对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别跟电影里学,什么玩意!”嘴里有些不屑:“我们当年跑车路上见的多了,真被打死了也白死。”

    韩宇应承。他也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从不良少年,到稳重成熟转变,严小新的所作所为在他看来就像是男人看光屁股小孩打闹一般。不过,随着听到的越多,被串联起来的地方越大,他有些恍惚,有些不明白幼稚是不是真幼稚,成熟又是否真成熟。他竟然就那样做了,而且,闹的沸沸扬扬,一度把人带入青春热血的时代。

    警局之间,互通信息。以他们的能量,能够知晓当地的所有大事。今天哪个镇发生了斗殴,昨天哪个镇的青年打架了,都清楚。可调查的时候,却又无人重伤,顶多擦点皮,身上有青肿。但涉及到犯事,都没人报案,私下询问,得出的结果是:一个初三生,会武术,因为看不惯青年不学好,出手教训,定下仗势欺人者打,遇女孩老人遭难不救者打两条规矩,并且定下全县的范围。听着很幼稚吧!但事情办的热热闹闹的,青年们就好这一口,平日里的混子们,也改头换面了一样,个个精神十足,并讨论着下一个镇子情况。警察眼看这样,既没有找到报案人,又没有造成危害,好像还改善风气,该管不想管,也不会管,只能上报。

    对于严小新事件感官,有人热血,有人旁观,有人厌恶,有人无感,也有人惴惴不安。

    有些人,习惯了躺在别人身上吸脂抽髓。手里面握着几个欠债的,就像掌握着回收的废品,拆一拆,修理修理,总能在勤俭持家的人手里变现,理所当然的该收割。毕竟,厌恶、傲慢、偏见、漠视总会让人忽略彼此身份上的对等,能安排他们创造价值,何尝不是为人类做贡献呢?佛说,惩恶即是扬善,他们呢,只是善良持家的‘废品回收商’而已。

    钱说话,权当家。这是来自于精英阶层缔造的规则,芸芸众生都在维系这可以带来幸福的法则。一块沾满油水的海绵,每过一手,都会留下一层油,如果以榨油的标准实施方案,最后过手里的海绵又干又脏,想要榨油,要么特别会用工具,要么不得不沾染一手的肮脏。

    在性质上,第一位和最后一位都属于压榨;在手段上,也只因为入手的时机与现状会呈现出由白到黑;由善到恶;由平和到冷酷的转换。所以,怎么令这个规则下的人不舒服呢?就是改写底层规则。

    当老大想实施手段针对普通人,那些理所应当的理由,会受到底层规则的怀疑和阻击,变相增加成本。严小新玩票似的统一全县混混团体,提出规矩,就是在无意中改变了这个底层逻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的明显。

    不过,作为事件主导者严小新本身呢,他是否拥有大智若愚的智慧呢?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一个胆小者,因为从小到大磨炼精神,导致他一跃成为顶级武者,这是意外事件。那么,为什么他会做出改写底层规则的事呢?

    或许这就是基础道德和力量融合的结果吧!而他,只是做了一个不出错,又是大众认可的事罢了。

    就这么一个镇接一个镇的友好切磋过去。六天过去,就剩下最后的县城了。许多镇子里青年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县城。在县城里,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一种不开口讨论,却能感受到黑云压城的气氛在酝酿。

    就在整个县城议论严小新事件的时候,很多人慕名赶到小曹村,想一睹高人容颜。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来到街上,会感受到过年般的人山人海。大家议论纷纷,各自说着自家镇子里的事。

    “我们镇有几个被高人揍了之后,洗心革面,在家到处转悠,终于逮到村子里的一个无赖欺负孤儿寡母,好生快活,一哄而上,打的无赖哎呦叫个不停。

    不过后来有人说他们是仗势欺人,又向你们小曹村举报了。几人当时吓得腿软,赶忙询问对策,最后上门赔礼道歉。

    等那人正要趾高气扬的骂人时,这几个青年好不高傲,当着众人的面,把他欺负孤儿寡母的事情连说三天,最后那无赖彻底服了。”

    “嘿,你们镇的人,挺有种哦!

    我们镇上,有人看到亲叔叔家暴媳妇,他因为是亲戚,充耳不闻,被同镇的同学看见了,给他说了出去。

    最后,搞得那青年脸臊的跟什么样!而且,他的事被对象的弟弟知道了,指着鼻子痛骂他一顿。

    他对象失望要分手,最后被逼的,跑到叔叔家,大声斥责叔叔的恶行,并发誓和家暴不共戴天,才挽回了爱情!”

    “你那不算啥,我们那街口,交通发达,有些司机见到女生的时候,特别的凶狠,那女生不坐他的车,又是威胁,又是辱骂,把人家提着行李箱的小姑娘,说的泪流不止。

    开始没人反应过来。后来有个青年小声的问了一句:那个司机是不是在仗势欺人?咱们是不是见女孩被欺辱而不做阻拦?

    呵,两个问题下去,当场,车里面的,车外围的,所有青年都沉默了。现场仿佛抽了真空一般。那司机的话,越发的清晰入耳……

    最后,不知道车里哪位率先忍不了,猛的站起身,指着司机骂道:坐车讲究买卖公平!你凭什么强卖强买!你凭什么欺负人家小姑娘!要是我妹妹一个人坐车,岂不是也要被你欺负死!要是碰到夜黑风高,你是不是要害人!好你个司机!你不当人!

    骂完,所有人都安静了,司机满脸凶狠,那哥们也腿哆嗦。

    那哥们咬牙大喊:我就看不过去你这样!要打,打死我吧!

    好家伙,这么一会儿功夫,群情激奋啊!无数人围着车又是拍又是打。哐哐哐,要求司机赔礼道歉!写保证书。那司机原本还恨着,渐渐被吓的脸色发白。慌忙举手投降,请大家给他改过机会,立马给小姑娘道歉,不要送他到警局!

    那一幕,我也在场,我能记一辈子!这都是高人的规矩带来的效果!”

    众人彼此交流见闻,说着各自的发现。这些事,一半以上是编的,或者是听来的,就这么简单交流出来,他们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胸中浮荡。越发的热闹起来。

    严小新有些无语,他虽然没蒙面,可是并不想有人打搅家人。见有人找到村子里,破坏了约定,怒气勃发。三两步,近前呵斥!那人悻悻离开。他蒙面,亲自来到街口,来到关于他的朝见会。

    他也没想到,这群青年们会这么闲,想当初,他创立社团的时候,为了拉人,不知许了多少宽松政策,才让他们按照自己定下的规则行事。而今天,自己只是借机找人,却意外引来这么多人追寻。

    “各位同道!”他上一世的队友是修真者,说惯了同道。

    “你们的热情我已经感受到。你们是好样子的!不过,我不希望家人担心,别去打扰他们。可以吗?”

    “我们听高人的!”

    严小新说:“还是那两条规矩,我定下它们,如果大家认可,就属于我们共同的规矩。我们一起坚守它,好不好!”

    “好!”

    “最后一件事!两天之后的晴天,我们县城一行如何!将规矩写在那里好不好!”

    “好。”

    在离开街口之后,没多久,严小新突然闪身藏了起来。

    “是我。”一声稚嫩的轻喊过后,拐角走出一个蒙面小孩来!

    严小新愣了,眨了眨大眼睛。和对方无辜对视。

    严小新问:“你谁啊?”

    “武术师父,是我啊!睡神!”说完比了一个指法手势。

    “你怎么变这么小?”

    “无语,你才初三,我特么刚刚五年级毕业!”说起这个,睡神也懊恼,人小了,还要被小女孩纠缠,太难了。

    严小新:“还好,总算找到你了。”

    “你怎么事情搞这么大?你有麻烦了!”

    “意外。又不知道你在哪。你说的麻烦是……”

    “还不是你到处搞事!它的影响,比你预料的大,县里上下……”

    在严小新不知道的圈子里,他的事情在意外发酵。

    市新闻工作者,也收到过某县数千混混改革的事件。并有好事者准备过去调查归档。

    在公安系统,政务系统,辖区内,中流砥柱的新一代青年,没有经过社会大环境洗礼,提前有了导向性选择,而且还是混混群体参与的,怎么想都有无尽变数。偏偏这股青年运动是温热型的、没有政治属相的、民众自发兴起的类似民俗型活动。

    如果不看威压县城的青年运动,这从另类的角度分析,可以看成尚武类民俗活动兴起。但,毕竟没有前例,辖区出现这种事,太吓人了。

    商人讲究黑白通吃,只有这样,才能在商业行为里游刃有余。此刻的某县,却出现底层规矩崩盘的危险。这就令太多先期投入,如轮胎上扎了许多钉子,不能长久承载运转,如期变现。

    严小新事件,就是导火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