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李云集的打算
“川子,你可有空?”
“三叔,您怎么来军营了?”
“不来军营根本就找不到你。”
如今赵川忙的是不见人影,要找他需得提前去赵家问他的行踪。
“涉及到军营的事?”
“不是,是生意。”
“生意上的事你与英子说就好。”
“这件事还真得先和你说。”
“难道是又要出远门?”
“聪明,我打算再去一趟崖州。川子,最近军饷有些吃紧,我家老爷子正犯愁呢!”
“…三叔,我如今驻守云城,想出去很难。”
“于私你确实出不去,于公却没有阻碍。”
“怎么说?”
“这趟崖州之行还有一件公事在身上,老爷子给我舅舅去了一封信,他老人家觉得还是你亲自去送方能放心。”
“公事?”
“嗯。”
“白城怎么安排?”
“赵石会来接替你。”
“我知道了,三叔,只是这件事我需要与英子打声招呼。”
“你们小两口啊,就是不爱分开,两个多月的事,弄的好像要分开几年似的,不过这件事确实也该与她商量一下,毕竟你这儿还得她给你拿银子呢!”
赵川只笑笑没说话,事实是他离不开英子,再说他们的孩子才刚满月没几天,他也有些不放心。
“去崖州?”
赵川的话让英子一怔,她没想到老将军会派赵川出去。
“如果你不一样我去,我可以…”
“既然军营里的事,自然是要听令的。”
英子低着头收拾着画纸,也并不看赵川。
“不开心就说出来,我不希望委屈了你。”
赵川从英子的身后抱住她。
“川子哥…我确实不想你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可不短,何况外面还不太平。”
“就因为外面的情况很复杂,老将军才决定派我亲自去的。”
“我知道,你放心地去吧,家里有爹娘和爷爷他们在呢!”
“我打算带上咱爹一起。”
“与爹说了吗?”
英子听了倒也赞同,他们父子两个在外边也算是有个照应。
“还没有。”
“那你与爹娘他们都说一声吧。”
“好,对了,我去崖州一是为了送信,但是李三叔说了,我们可以出点人,跟着他再买些舶来物品。英子,你这边可需要我买什么?”
这对于英子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至少有银子进账。
“宝石是必须的,崖州那边不知道有没有好的珍珠,川子哥,你能不能帮我收一些?”
望海村那边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珍品了。
“还有吗?是不是也需要种子?”
“嗯,如果有抗冻的种子就最好不过了。川子哥,你回来的时候能不能回一趟家。”
“我本来就是要回一趟十家子村的,上次答应吴御医的人参,我要回家给他挖过来。你让我回去是不是因为荟英楼的作坊?”
“是,我想让他们跟着你一起回来。”
毕竟作坊里有不少金银宝石的存货,英子怕路上出事。
“这件事我会为你办妥的。还有其他的交代吗?”
“没有了,对了,你回去别忘了给严老和郑爷爷郑婆婆烧点纸钱,郑舟的事还没有跟他们交代。”
“我记下了。英子,你在家里,要好好的,两个娃子有爹娘和周嬷嬷他们,你不要太过操劳,齐鲁和文安的事你也不要管,有我娘他们在。”
“知道了,管家大人,你好啰嗦。”
英子转过身体,亲了亲赵川的唇角。
赵川化被动为主动,他抱着英子亲了好一会儿才将人放开,只无奈地笑着,他总是拿这样的英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需要我跟着去?”
赵应勇听了赵川的话,有些不开心,而且都显在了脸上。
林大桥要忙着地里和作坊里的事,不像前段日子需要他陪着去各个村子里走动,如今他没事的时候就去看孙子和孙女,尤其是孙女,小表情多的快要萌死人了。
他舍不得离开他们。
“嗯,爹,我要护着李三叔,您管着商队。”
“咱家又不缺那银子…可谁又嫌弃钱多呢?”
看着儿子脸色似有不愉之色,赵应勇忙改了口。
“爹,李家军的军饷不足,所以李三叔这趟崖州之行,不管怎样都要去的。”
“我知道了,我随你去就是了。”
“可北地这边很难抽出人手啊。”
“爹,我手下有一些人,不过还不够,等我们路过十家子村的时候,我想召集村里的小子一起去。”
“可以,咱们赵家武馆出来不少功夫不错的,这事回去后我来办,保证不耽误你的行程。”
赵川要等赵石回来交接后才能动身,所以他这几天也都是尽可能多的与家人相处,尤其是英子与两个娃子。
下人进来的时候,赵川正在逗弄自家小闺女。
“你快去吧,赵石那边也是归家心切。”
乔红这几天便要生产。
赵石果真是先来了赵家。
“大少爷。”
“不要叫大少爷了,你和乔红的奴籍已经脱了。”
“属下还是喜欢叫您少爷。”
赵石憨憨地笑着。
“我听说你升了都尉?”
“嗯,玉门谷一战,老将军念我有功,没几天便升我为都尉了。”
“做的不错,我知你不必读书,可这兵书你却不得不看,将来可是大有用处。”
“大少爷放心,属下都明白。”
“至于你爹娘他们奴籍等人都过来了我再去办。”
“那个不着急,大少爷,您对我可有交待?”
“白城是小将军在守,云城在白城的后边,如果白城发生意外,云城亦危险,所以你要随时盯紧白城的动静,必要时支援小将军。”
“是。”
“这段时间因为春耕一事来了城门,府城内本就有奸细存在,你要保持警醒,不能让这些人有可乘之机。”
“是。”
“我这一去就是两个多月,我希望这段时间内一切太平。”
“大少爷,请放心,我会用命守着云城,守着我们的家人。”
赵川要的就是这句话。
送别的那天,英子到底是出了院子,直到看不了赵川的身影,她才回屋。
心里突然空落落的,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今日开始,她便要开始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