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府城开铺子
“怎么样?现在心里踏实了一些了没有?”
“回贺老,好多了。”
“你啊,就是心事太多,人生在世几十载,何必总自寻烦恼。林家赵家还有村里大部分人都不错,只要你付出了,他们就不会亏待你的。”
“是,贺老,我记下了。”
李氏重新热了一遍早饭,贺老吃过后就准备回府城。
目送贺老的马车离开,于济放长舒了一口气,以后这十家子村就是他的容身之地了。
贺重年得知英子来了很是高兴,“总算是来了,我还以为这铺子你不打算买了呢!”
“贺叔放心,我即是说了要开店,就一定会开。”
“我是替你着急,那铺子位置不错,你再晚来几天可能就买不到了。”
英子和赵川跟着贺重年将三家铺子都看了一遍,其中一间铺子居主街中间,斜对着鸿运酒楼。
“我最钟意的就是这间,三层的结构,与你在北地的银楼相似,斜对面是我家的酒楼,出事我们能多帮衬些。”
英子和赵川也钟意这间,只是这间铺子是三个选择里面最贵的那个。
“就是价格贵了些,我与他们的东家认识,最后将价格压在了两万一千两。”
同样的结构,同样的大小,南方府城的铺子价格要比北地的贵出好多。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英子出来时带足了银子,就是想直接定下来。
“就这间吧。”
至于铺子的装修和需要用到的柜台和桌椅,英子已经通知了县里荟英楼的掌柜乔安,由他带人过来监管。
说到乔安,英子打算让他出任府城荟英楼的掌柜,而县里的荟英楼则由乔喜来管,镇子上的银楼英子又提了一个掌柜上来。
“怎么,信不着我给你找的人?”贺重年有些诧异,之前还让他给找人,这人找到了又没用。
“贺叔叔,您想哪里去了,乔安和乔喜岁数小,经历也少,我将乔安放在府城,乔喜放在县城,一是为了锻炼他们,二是在府城有您罩着我也放心一些,至于您帮我找的人,我打算安排到北地去,最晚到七八月份,我在北地就要开店了,您帮我找的人无论是经验还是资历上,肯定都是能独当一面的,这就是我的打算。”
“嚯,这脑袋瓜转的。”
“不过,钟掌柜那边您得帮我解释一下,不行的话,我现在就给他开工钱也行。还有,您与他说一声,北地荟英楼的工钱比青州府的高出许多,您让钟掌柜自己考虑一下。”
钟祥山是贺重年帮她找来的掌柜,是贺家京城酒楼的二掌柜,人比较老道,听了贺重年的信儿后他就辞了工,如今人正在京城等信。
“这点你放心,钟掌柜不是那样的人,我一会儿给他去信解释一下原委就好。至于工钱也不用你给,前些日子他辞工的时候我就已经给他多开了三个月的工钱。”
英子没想到在十天后她就见到了这个钟掌柜。
“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你的新东家,林英。英子,这便是钟掌柜。”
“钟伯伯好。”
“可当不得,东家。”
“您怎么这时候过来了?是对我的安排有什么顾虑吗?没关系,有想法可以直接与我说,或者与贺叔说也行。”
新店刚刚装修好,英子这几天忙的简直是昏天暗地。钟掌柜这她是有些忽略了。
“在下是听说府城的铺子要开业,想着过来取取经,以后去了北地也好上手。”
“这么说您是同意去北地的?”
“听东家安排。东家要是不放心,我可以现在就将契约签了。”
别看新任东家岁数小,钟祥山可是听了不少这有关这小姑娘的消息,当初在京城他们还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奈何当时大掌柜很快就将人带了出去。
“钟伯伯的确是爽快人,契约签了也好,这几个月虽然都只有底薪,但是签了契约后您可以到我们荟英楼的任何一家铺子去学习。这也算是我对您的一个保证。”
签了契约其实更有利于钟掌柜,他可以利用这三四个月将珠宝的行业摸透。
开业当天,林大桥和赵应勇则姗姗来迟。
“爹,您再晚点都要错过去了。”
“知道,这两天还不是忙着将你育好的荷花秧苗种到湖边去?爹啊,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英子忙的已经忘了这茬。
“糟了,是不是晚了些。”
“没晚,秧苗的高度正好。”
“那就好。”
“你什么时候回去?”
“三天后,要把这几天的活动结果总结一下。爹,您跟我一起回家吧!”
“那哪儿成,家里的事太多,你娘管着娃子,你爷爷又没好利索,我不在家什么事都办不下去。一会儿我和你赵伯伯就得走。”
英子虽然失望,但她知道家里更需要人。
林大桥与赵应勇是骑马来的,下午走的时候英子还很担心。
“不用担心,有我爹在呢。”
赵川拍了拍她的肩膀,英子这些日子可能是累的有点过,她突然间觉得自家的生意是不是做的有点太大了,家里日子是好过了,人却是更忙了。
今日的营业额还算不错,一天进账近四万两银子,盈利达到了五成多,这已是不错的成果,府城人阶级观念更强,英子只能拿出最好的货品出来卖,而价格她又不想定的太高,毕竟是初来乍到,何况府城的知府又是个看不透的,她怕树大招风,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英子,玩具的盈利我已经给了你爹。”
“好,贺叔叔,农庄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
今日英子新铺子开张,本来贺重年应是在那里给助阵的。可人刚坐了一会儿就被家里的下人给找了回去。晚上英子回来,就问了贺家的管事几句,这才知道是府里的庄子发生了事情。
“处理好了。”
“怎么会有人薅青麦,这才刚抽穗。”
“哎,饿迷糊了呗,那些难民看着庄子上绿油油的麦苗以为都成熟了。”
“又是难民?府衙对这些难民还没有安置吗?”
“呵,不让进城,甚至连城外的都撵,这是安置?依我看,是想要他们的命还差不多。不过你放心,这件事朝廷已经知晓,那任知府也蹦哒不了几日。”
英子听了在心里给那个任知府默默地点了一根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