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于县令的条件
于氏心疼英子,每次英子来都给她准备好多吃的。
“姥娘,我家里啥都不缺,您快歇歇吧!”
“你家里是你家里的,这些水果是家里老院子的树上结的,是我特意为你留的。”
“还是姥娘对我最好。”
“你呀,嘴这么甜怎么还把川子给气的一去不回?”
于氏早就从李氏那里听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赵川那小子对英子什么样大家都看在眼里,对英子的话向来言听计从。
“谁告诉您是我气的?”
“不是你气的?”
“…”英子还真不敢说赵川出走的事和自己没关系。
“瞧瞧,做这幅委屈的样子给我看没用,得让赵川看到啊!”
“姥娘~”
“行了,撒娇也没用,等川子回来你们要俩个好好唠唠。”
“知道了,姥娘。”
从姥娘家里回来,英子去了荟英楼,做院徽用掉了不少宝石,不知库存还剩下多少。
“东家,宝石剩的不多了,咱们要不要补一些货?”
“补,等我回去便给赵叔去信,他人现在就在北地。这是你要的设计手稿,我拿了不少。对了,那本册子是花朵合集,专门用来做女性胸针的,配色和需要的材料我已经写明了,能做出多少算多少。”
“东家,胸针这几日卖的不错,明显比前些日子有起色。”
“慢慢来吧,现在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还是靠口碑吧。”
“是。”
“望海村那边珍珠送的及时吗?货色怎么样?”
“比以前好,大概是找到了蚌群,他们送过来的珍珠珍品很多。还有一事,需得东家做主。”
“陈叔,您说。”
“昨日于县令派人过来,说他手里有一批珍珠要出手,想问您能不能收。”
“哦?我知道了,等下午我去县衙一趟。”
英子本来并不知道赵川他们去华阳县做的事,赵川回来还没来得及和她说,两个便产生了矛盾,还是蒋氏后来偷偷和她说的,连她娘李氏都不清楚。
于县令手里的珍珠要么是从别处弄来的,要么就是岛上的那批,不管怎样,数量肯定都不少。
“陈叔,一会儿您给我准备好银票。”
“是,东家。”
之所以选择下午去,也是怕于县令上午忙县衙的事。
英子说自己是十家子村的,很快便被人带进了书房。
“你不来我正想让人再跑一趟你家呢!”
“于县令没有大事肯定不会找我的,这不,听到信儿我就过来了?听说您手里有珍珠存货,需要多少银子您开口就是。”
“怎么不问问我手里珍珠的来源?”
“您要是想说肯定会告诉我,不想说我问也没用。”
“哈哈哈,牙尖嘴利。这批珍珠和赵家人还有点关系,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英子点点头,“您开了价。”
“不用验验货吗?”
“您堂堂县令大人还能忽悠我?”英子像是不可思议的睁大了眼睛问道。
“…怎么可能。”
“那就是了。”
“你看一万两银子行不行?”
“这样,我给您一万两千两,多的就当是给兵士们添双鞋子。”
“林姑娘心有大义啊,实不相瞒,我今日自找你过来还有一事相商。”
“大人请说。”
“你家的一年两种今年做的不错,任县丞已经把您们村的秋收账目报给了我。”
“大人想全县推广?”
“是有这个想法。”
“大人,我们家之所以没有上报这个消息,是因为一年两种的技术还不算特别成熟,我们家只种了玉米、芝麻、大豆、辣椒等几样作物,其他的我们没有数据可依。还有这种两种的庄稼会不会出现病虫害,如何防治如今都是个未知数。”
“咱们可以一边实验一边耕种。”
“按您说的,需要找几个精通农事的人才行,我家人手怕是不够。还有,即便是一年两种也要种粮食,毕竟是全县推广,如果赶上个灾年旱年,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
“我明白你的意思,雨润也与我说了这个事,你们村今年实行的时候也是要求村民至少种一茬粮食。”
“是,先保障吃饭,再想着挣钱。”
“好,我记下了。”
“农家肥的发酵方法我早就交给了雨润哥哥,种地之前肥地是必需的。”
“我打算过年实施,今年农家肥的发酵肯定要做起来,只是我这肥料的来源有些难。”
“山上的腐味和腐土也行。至于什么时候耕种,您最好多问问那些老农式,每种作物的生长成熟时间不同,他们都知道的。”
“好。农家肥的方子我也不白要,这是利在百姓的东西,之前县衙封了方家的土地,我可以做主给你们家划出去一百亩。”
于县令一边说一边拿出青山县的地图,点了点一处标着记号的地方给英子看。
“一百亩平地吗?”
“对。”
“于县令,咱们县为什么水田那么少啊?”
英子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一直以为南方小镇都该是水田居多,结果到了这边她才知道并不是。
像青山县这样的县城,水田三分之一都不到,英子家所在的五家子镇因为地势原因,整个镇子几乎就没有水田。
“怎地,你想要水田?我看看…,方家好像是有水田。”于县令在地图上仔细地找了一圈,突然指着一处笑了起来。“你看看这处如何?”
英子看的云里雾里,这地图上可看不出来地到底什么样。
“哈哈哈,怨我了,你等我一下。”
于县令从旁边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册子,里边记载了方家的所有没收资产。
“这处有水田六十亩,旱田三十亩,背靠着密耳山,唯有一样不好,前边有一很大的湖泊,河边是成片的淤泥地,无法耕种。如果这片地都算上,怕是得有二三百亩。”
“这湖也是方家的吗?”
“不是,你有想法?”
“暂时还没想到。”
“湖虽然不是方家的,但是让给你家还是不难的。这湖出入口非常小,原来百姓管它叫密雨坑,我听雨润说过,这湖原来不大,二十多年后才有如今的规模。”
“能划给我们家?”
“可以。”
“那我就要这块地了。”
收下了地契,英子心情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