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都市重生:从卖煤气罐开始 > 第269章 领导的嘴骗人的鬼

第269章 领导的嘴骗人的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翌日,霍允诚带着备忘录,来到了省大院开会。

    “我觉得东方红集团的方案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年底,我们考察隔壁省的义吴吧。”

    “人家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穷二白,之后借着改革开放这股东风,做起了小商品批发,很多义吴人因此富裕了起来。”

    “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房,开上了小汽车,大街上,五菱宏光的面-包车到处都是。”

    在场的领导都是暗暗点头,义吴的五菱宏光是真的多,这种车不仅能拉人,还能拉货,妥妥的国民-神车。

    那边人说,看一个人生意好不好,标准就是能不能买到五菱宏光的车。

    看一个人牛不牛,看他能不能开上勇士牌的车。

    还别说,霍允诚就坐过勇士牌的一款商务车,那是真的牛。

    车身不仅高,还宽,坐在里面视野好,避震效果也好,在里面开个临时会议绰绰有余。

    据说,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城市,用得起这种商务车。

    霍允诚对此眼热不已,他提议:“义吴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拿来借鉴,看看能否复制他们的模式。”

    “我相信,我们能比义吴做的更好。毕竟,义吴只是个县级市,我们可是省会城市,能调动的资源和使用的政策,肯定比县级市强多了,我们要搞,不会比义吴差。”霍允诚笃定地说道。

    财政厅的领导开口说:“霍同志,我们很赞同你的提议,但有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今年的预算,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如果只是一点,挤一挤还是有办法的,可建一个园区,别的不说,光是这征地的钱,从哪里拿?”

    霍允诚好心情顿时消了不少。

    是啊,别看征地花不了几片钱,人家东方红集团规划的面积也不少。

    钱给少了,农民那边肯定不答应。

    你给多了,政府这边又拿不出来这么多补偿款。

    “哎,说到底,还不是省内的企业不给力,半死不活的一大堆,不是停产就是倒闭了。”

    “是啊,到处都需要财政拨款去救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家难念的“经书”拿出来,唠叨几句,生怕动了自己的那块奶酪。

    ……

    霍允诚挥了挥手:“正是因为省内有这么多企业不行,我们才要抓住机会,把东方红集团这条大鱼引进来,让他们为我们的市场注入活力。”

    “你们别忘了,如今还有一个社保基金,需要从财政上拿走一笔钱,如果我们继续坐吃山空,只会越来越穷。”

    “所以这个项目必须立刻上马,只要东方红集团开始建厂,绝对要往我们这里砸钱,光是建新厂,便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政收入,更不用说往后每年的税收。”

    众人纷纷点头,谁不知道现在东方红集团就是一个会生金蛋的母鸡。

    有人问:“工业园区一期建设,大概需要投入多少钱?”

    发改委的人说:“根据义吴那边的经验,少说要三四千万。”

    “这么多啊!”

    “是的,这还只是一期的投入,没算上二期、三期。”

    “对了,还没算上这几年的物价上涨。光是水泥,今年就比去年贵了四层多!”

    霍允诚没有气馁,豪气地说:“资金方面的问题,我也想好了,可以向义吴学习,进行集资。”

    “我去义吴考察的时候,专门请教过资金的问题,义吴方面详细介绍了他们的集资建商城的方案。”

    “为此,义吴方面准备今年专门成立了另一个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独家经营开发、管理、服务义吴小商品城。”

    “那些集资的商户,可以获得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每年可以拿到分红。”

    “我们政府也可以出一笔钱,分红作为绩效发放。”

    听到自己也能拿一笔钱,大家都不困了。

    有人忽然问:“若是成立了股份公司,那还归不归我们政府管?”

    霍允诚很爽快的说:“既然是市场经济,我们政府要少插手,大胆放权,不能既当爹又当妈,什么事情都要管。”

    “若成功了还好,失败了难道还要我们去管?”

    霍允诚的潜台词是,我们只管收钱,不管其他事情,哪怕有烂摊子,也不用我们操心。

    “再说了,我们的目光要长远,看到园区能带来的长远利益和影响。”

    “这样吧,我们先看看省内的那些企业有什么想法,如果他们肯掏钱,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如果商户肯踊跃集资,自然最好。凑不足的话,我们再想办法引入社会资本。”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被邀请来的商户代表,一听到要集资修建园区,还是三四千万的“无底洞”,无不是摇头表示,玩不起,玩不起。

    有钱的舍不得,怕亏了。

    没钱的更舍不得,穷啊。

    而且人少了,风险大,人多了分不了多少。

    “这群官老爷会不会算账,别说三四千万了,哪怕有六千万都打不住。”一个企业家不忿的说。

    “我去年建了一个二层的小厂房,外加一个办公楼,原本只打算花个40万,结果建完后一算,好家伙,花了我快90万!”

    “这还没算装修。”

    “是啊,我也是发现最近物价涨的太快,放弃建厂了,而且我算过了,我们每家要投个五十多万,这也太多了吧。”

    “就是,五十万多啊,我们大半辈子的积蓄。万一项目黄了,我们的钱岂不是打水漂了。”

    “有这么多钱了,我们都可以衣食无忧,何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我们都是企业家,小打小闹,为什么非要搬到园区里去。”

    ……

    众人对于工业园区很抵触,说到底,一方面大家对于工业园区这个概念很陌生,另一方面,在场的都是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很薄弱,经不起折腾。

    况且,工业园区本来就是大企业带着小企业玩,霍允诚却是反向操作,没找最有钱的国企,而是找来了成立没几年的私企,想要以小博大,让私企掏钱,来吸引国企入住。

    霍允诚说了半天,有些口干舌燥,而此时也到参会商户表态的时候。

    一众商户选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作为代表。

    对方不负众望,一上来便是夸夸其谈了半了一堆官话套话漂亮话。

    你霍允诚不是很能说吗?

    不是很能打感情牌吗?

    没问题,我们也可以。

    你霍允诚动动嘴皮子就想让我们掏钱,我们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你霍允诚说了半小时,我就说一小时。

    这一个小时里,这位大能人从古代说到了现代,从改革开放前说到改革开放后。

    把领导一顿夸,表忠心表支持表决心。

    说的霍允诚心花怒放,相当满意。

    唯独,全过程不提钱的问题。

    霍允诚实在忍不下去,便问:“你们打算掏多少?”

    “这个……领导,你说能不能先投个万百块意思意思?”

    霍允诚听到“万百块”,脸都气歪了。

    你们这是让我难堪,还是故意耍我!

    有商户上前,大义凛然说:“我们不能输给隔壁的义吴,我决定捐3万8!”

    霍允诚快要气炸了,这是让你们投资,不是让你们捐款打发叫花子!

    口口声声说热爱家乡,怎么到头来只肯给3万8,你是在骂我三八啊!

    底下的商户可不管霍允诚什么表情,他们纷纷鼓掌,开始叫好。

    霍允诚算是明白了,这群人根本不支持自己!

    霍允诚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满。

    这几个说话的企业代表,算得上是赣省的明星企业。

    如果连他们都和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那这工业园区项目,妥妥的要胎死腹中。

    最后,几十家企业东拼西凑,连个五十万都没凑出来!

    “这是打自己的脸吗?”霍允诚愤愤地想着。

    “这一万两万的,打发叫花子啊!连一千块钱的都好意思拿出来!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企业家,企业家都比你们强!”霍允诚心中暗骂。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商户根本不看好园区项目,所以都是在敷衍了事,这笔钱他们没打算收回去。

    若不是他霍允诚亲自出马,恐怕连这象征性的钱,他们都舍不得出。

    毕竟他霍允诚好歹是个副省长,虽然是刚来的,没有什么威信,但职务在那摆着,不意思意思,明面上说不过去。

    至于以后……呵呵,流水的领导铁打的商。

    你一个大领导,谁知道过几年后会去哪里,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大不了生意不做了,回家养老去。

    所以大家默契花点小钱,打发一下霍允诚,以免他下不来台。

    至于霍允诚会不会认为这是肉包子打狗,呵呵,谁关心。

    霍允诚气归气,但他总不能逼着企业掏钱吧。

    霍允诚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解释道:“诸位,省里不是跟你们要钱,而是希望你们可以积极投资建设家乡。”

    “钱,不会白拿你们,我刚才说了,会成立一家专门的股份公司,对工业园区进行管理,通过收取管理费获利。之后对你们进行分红。”

    一番耐心解释,换来的又是一堆漂亮话,赞美词,就是没人掏钱。

    想想也正常,领导拍脑袋决定的事情没少见。

    再说了,国企领导也是说这些漂亮话,然后你见几家国企混的好的?

    商户之中,就有一些人,是从国企出来下海单干的,他们太了解领导的尿性。

    爱吹牛,爱画饼,承诺一箩筐,兑现没一个。

    领导的嘴,骗人的鬼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