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章 沿途的风景都很美……
南华县是中国西南唯一一个明代科举制学府。
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霍焱阳还跟卢舞怡说,以后有时间的话,带她来附近转转。
附近山上的松茸跟牛肝菌特别资源丰富。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卢舞怡也戴好了美瞳,这才跟着霍焱阳一起出了系统。
卢舞怡能够出入霍焱阳的系统也是因为,系统检测出来他们两个的灵魂契合度非常的高……
系统:其实吧!
就是你们两个都是孤魂野鬼,顺带进去的也不过是皮囊罢了!
(/_\)大怨种!
所以卢舞怡才能进入,只不过因为系统捆绑的是霍焱阳。
所以只有霍焱阳的愿意,卢舞怡就可以由他带着进入。
其他人就算是被霍焱阳带进去了,也没法呼吸到正常的空气,很快就会窒息而死。
卢舞怡还说。
幸亏有这样一个禁锢,不然的话,霍焱阳如果在里面养了小三小四,坐享齐人之福都没人会知道!
霍焱阳为此还生气╰_╯了好几天,媳妇,你不信任我!
卢舞怡:人要靠自觉。
不是我胡思乱想,是你没有给予我足够多的信心。
霍焱阳:那么媳妇,我一定会全身心投入,让你对我有很多很多的信任感……
第二天,卢舞怡扶着腰走路的时候,同样是一脸的哀怨……
霍焱阳:不好意思,我好像投入得太多了哈!
卢舞怡:滚,去睡地板!
这会儿霍焱阳负责出门去找吃的,卢舞怡就从军用背包里面拿出自家的粉红色花团锦簇床单。
先是把招待所的被子垫在下面。
然后再把自家的床单,铺到招待所房间的铺有稻草的木床上。
又拿出驱虫药粉,细细地撒到床铺的里里外外以及四周。
刚刚准备躺下休息,就听到了敲门声。
“进来……”卢舞怡一边回答着,一边穿着睡裙就走过去拉开房间木门。
霍焱阳一手提着招待所里的竹壳暖水瓶,一手拿着个铝饭盒。
“卢舞怡,都跟你说过很多次了,一定要先问清楚了是谁才能打开门!”
霍焱阳反手推上木门,一边忍不住又开始叨叨。
他发现自从结婚以后,他一天开口说话的几率,都已经是以前的十倍。
不过目光却落在卢舞怡穿着的丝薄睡裙上。
睡裙是卢舞怡自己用薄如蝉翼的罗纱料子做的,即便是房间里油灯的灯光昏暗。
若隐若现……
“问题是我都已经听出来了,是你的脚步声没错啊!
我困了……现在想要睡觉了……”
因为刚才在系统里已经吃过东西,所以卢舞怡压根就不打算再进食。
其实不用打开饭盒也知道,里面大概有大米掺着玉米碴子做的二米饭。
顶多还有猪肉片炒卷心菜或者是猪肉炒土豆片。
沿途他们基本上吃的都是这样的菜色,这还是待遇好的。
不好的地方,基本上不见荤腥,直接就干酸菜煮蚕豆或是干酸菜煮土豆。
这边的酸菜跟东北的酸菜做法也完全不一样。
不是用黄芽大白菜做的,而是用一种被当地人叫苦菜的宽帮芥菜制作而成。
一般都是冬天时制作。
制作方法是首先备好苦菜,洗净,放入锅内用沸水煮熟。
在煮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不能煮得太熟,也不能煮得太生,以手指可掐得动为宜。
趁热把煮好的菜放入大缸中,加入酸汤引子。
酸个几天就可以捞出来晒干(干酸菜),晒的时候晚上可以放在外面不收回,便于吸收一层夜霜。
后期晒出来就会略微泛白。
等到完全晾干后就从竿上卸下,干燥储存。
锅内留下的酸汤备用。
吃的时候起锅烧水,抓一把晒干的干酸菜段放进锅里进煮。
喜欢吃酸点儿就多煮一会,不喜吃酸则少煮一会。
煮的过程中,加入洗干净切成厚片的土豆或者蚕豆或者豆腐等食材即可。
没有油也没有盐。
尤其是这干酸菜汤,简直就是大热天里解暑,止渴,开胃的佳品。
“怎么穿这么少,这边晚上很冷的……”霍焱阳一边得吧一边就又从军用背包里,拿出一床军绿色的被子给卢舞怡盖上。
这边的天气白天气温升高,到了晚上又会急剧骤降。
所以早晚温差还是蛮大的。
白天沿途路过的时候,都能够看见远处的山峦顶上有着皑皑白雪。
不过天气跟东北那边截然不同,虽然冷却还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房间很小,也就才只有十个平方大小。
被褥上都有一股长久没有清洗残留的奇怪味道。
卢舞怡的五感现在非常灵敏,所以虽然是躺在自家的床单上,却还是觉得有点上头。
“对不起……是我顾虑不周,应该安顿好了才带你过来的。
而不是就这么冒冒失失的带着你一起来了!”霍焱阳一边也坐到床边,一边脱着军装跟解放鞋。
“无聊,说东说西的还不如早点上床来睡觉……
其实你不要想太多了!
就把这当成是一场可遇不可求的旅行来看待,岂不是更加精彩……”
卢舞怡觉得虽然这段时间肉体上是疲倦的,痛苦且狼狈的。
但是转念一想,放空心思不要去考虑太多的外在情绪跟条件。
那么这何尝不是一场在后世里,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旅行。
世界这么大。
沿途的风景都很美……
霍焱阳揭开被子凑近,看样子媳妇今天难得的心情不错。
那他是不是有吃肉的福利啊?!
因为一直都在旅途中。
他们都快有二十多天没有亲亲爱爱的在一起做爱做的事情!
“可以吗?”
“在这里……”卢舞怡脸红了。
当然还记得自己每一次都是怎样在他怀里臣服的,不由得脸上一红。
可能是心情比较好,也可能是新婚燕尔,放纵一次才不负年华……
随即就含情脉脉的看着霍焱阳,撩开了睡裙一角。
欲语还休……
突然听到一墙之隔的木走廊上,有人咚咚咚跑上楼来的声音。
这里的房子,不是水泥预制板的水泥砖木楼。
而是用泥巴石头木头堆砌成的二层,是一栋有着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
石垒屋基,木架承重,土墙瓦顶。
院内重檐,院外单檐。
从外观上看,像一枚方形印章。
“一颗印”的基本形式为“三间四耳倒八尺”。
即由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厢房)各为两间。
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类似改良后的北方四合院。
在造型上,正房较高,耳房稍矮。
屋顶为不对称的双坡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向内院,短坡向墙外。
有些还在正房对面,即进门处建有倒座,进深一般为八尺,俗称“倒八尺”。
“一颗印”通常都为楼房。
为节省用地,促成阴凉,采集光线,往往采用小天井。
天井内打有水井,铺上石板,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
外墙很高,高及耳房上层檐口。
因地属滇中高原,四季如春。
无严寒,少雨,多风,日照强,故墙体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