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一章 蒸面包·医书
说干就干。
回去以后,卢舞怡就泡了豆子。
准备晚上煨软了拿来发酵。
晚上的晚饭是用老面发的一盆子二合面,就是在玉米面加了一小半的面粉。
本来是准备蒸馒头的,不过后来卢舞怡又突发奇想,自己干嘛不蒸一个面包来吃呢?
她上辈子可是有拿到糕点烘焙师的资格证书!
现在这个信息闭塞,生活悠闲,她像是有些慢慢的,越来越不动脑子想问题!
卢舞怡虽然有奶奶的疼爱,她妈离开的时候,到底当时已经有五岁多。
已经知道自己是被妈妈遗弃了的。
因此性格有些内向也有些孤僻,属于有点儿被动型人格的那种。
这类人通常缺乏能量,计划性不足,不稳定,判断力不良,不太能适应生活中的重大挑战。
因此凡事都需要推手。
外力推一下的时候,才会被动的动一下。
以前凡事有伍奶奶帮忙给做规划决策,现在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又是是李妈干脆利落的帮她做了选择。
被动的来到这偏僻的黑熊沟以后,卢舞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没有生活目标!
如果不是还有十年后的高考那个诱饵钓着,估计卢舞怡就放弃挣扎,一辈子就当一条无所事事的咸鱼!
另外卢舞怡还是个隐形的吃货,不过也不是林妙妙那种,真正为了好吃的才去琢磨好吃的。
而是因为自幼缺乏安全感,以及渴望能像其他孩子一样。
一只手牵着爸爸,一只手牵着妈妈一家三口一起去吃汉堡包,吃炸薯条,喝可乐。
因为她妈离开那天,特意给她买了个汉堡包一瓶可乐!她觉得那是她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就一直留在记忆中!
亦或是隔壁家的那个孩子贪吃,拿零用钱买廉价辣条。
然后被妈妈训斥!
爸爸宠溺的抱着挨骂后眼泪汪汪的女儿,低声下气的帮女儿跟妈妈讨饶。
妈妈白了一眼爸爸,嘴里忍不住说一句:你就惯着她吧!
一会儿肚子疼了,才跟你算账!
站在自家门口大吃着辣条的卢舞怡,瞬间就觉得辣条不香了!
她拼命想要挽留的,并不是食物本身。
而是吃这些食物能联想起往事时的那种情绪。
所以卢舞怡大点儿后,就拼命的努力赚钱。
就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早点儿过上向往的生活,实现经济自由!
她希望等到自己有钱以后,那个女人就有可能回头来找她。
哪怕就是为了钱,回来跟她忏悔,不该抛弃她!
所以她现在后悔了!
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随口许下的那个愿望!
她现在实现愿望,真的成了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
可惜时运不济。
成了千金小姐。
却才一转身,就不得不远离父母,兄弟姐妹,孑然一身!
还好,她拥有个收纳空间。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另外还有美食为饵吊着,让她现在能混一天是一天!
一边还在想着,卢舞怡一边就不假思索的从空间里拿了一盒黄油出来,切了一大块放搪瓷小盆里隔水化开。
打了四个鸡蛋到旁边的洗脸盆里,其实是跟洗脸盆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盆子。
只不过干净的这个盆子一直放到空间里罢了!
另外撕扯下一块老面加入温热水,又加了点儿糖作为催化剂。
开始隔着锅里的热水融化黄油。
等到看见鸡蛋里已经起了一层大的泡泡,就在里面加入少许的盐,跟着慢慢加入面粉跟黄油。
把面粉混合成棉絮状后揉成面团,跟着开始开始搓衣服一样揉搓着面团。
直到出了手套膜后放到搪瓷小盆里,盖上盖子后放在炉灶台上等着第一次发酵。
跟着又动作利落的把提前泡好的红枣用手撕开,挖去枣核。
把红枣用干净的菜板切成碎米粒。
林妙妙经常都会吐槽卢舞怡穷讲究,哪家人不是家里就用一块菜板。
偏偏就卢舞怡特多事。
非要切菜切肉的时候用一块菜板,切直接入口生吃的蔬菜时候又要换一块菜板。
也是田木匠依着她。
收费也收得特便宜,不然多败家啊!
卢舞怡:那是你肚子里还没虫子!
(;一_一)
卢舞怡把切碎的枣子粒混到已经发好的二合面面团里,尽可能揉和着混合均匀,跟着就又抓了一把面粉撒到面团上。
用擀面杖把面团擀薄后刷了一层薄薄的黄油,再堆叠在一起后用擀面杖擀薄继续刷油,反复了三次。
刷了三次黄油。
第四次的时候再次堆叠在一起后,拿刀切成三指宽的一个面剂子。
等到铁锅里的水快要烧开了的时候。
这才拿起两块面剂子叠放放在一起,用一根筷子压在面剂子上。
手上顺时针方向一挽,筷子一抽。
一个千层枣花卷子就已经成型!
顺手放到刷了油的高粱杆篦子上。
卢舞怡的铁锅也不大,一次性基本上也就可以蒸六个到七个面坯。
等到锅里的水烧开,就把篦子放进去,盖上锅盖以后就开始蒸千层卷子。
这边又第二次已经发酵了四十分钟做面包的面团坯,再次拿出来揉搓排气。
然后擀成一块长方形的面皮,在上面撒上用擦丝器擦成的碎屑的巧克力,再挤入炼乳。
然后卷起来一半,拿菜刀将剩下的一半切成两指宽的细条,一条一条扭成麻花纹。
再慢慢的全部都卷起来,把面坯卷首尾捏起来连接在一起,放到刚才化黄油时用的那个搪瓷盆子里,里面还有黄油,可以确保不会沾黏。
因为没有保鲜膜,就直接盖上小盆子的盖子。
等到前面的几锅千层枣花卷子出锅,就又把放到搪瓷盆子里的面包坯刷了一层鸡蛋黄在表皮上后放到锅里。
添加了足够多的冷水进去,相当于也就是冷水下锅。
直接蒸上个四十分钟。
成不成,听天由命了!
“小卢知青,小卢知青……在不在?”
“哎,来了……季林叔!”卢舞怡看了一眼锅里又看了一眼柴火。
随手拿了个空碗捡上五六个卷子,端着就朝知青大院大门口方向跑过去。
王丽云也站在炉灶前做晚饭,最近领了粮食,她打算包包子。
下午就泡了一把夏天捡的野菜干。
看见卢舞怡端着香喷喷的卷子跑出去的时候,撇了一下嘴。
“她干嘛呢?怎么那个大叔总是来找小卢知青!”
“季林叔应该是又收到有空的罐头瓶子了!你都不知道……咱们做辣椒酱用了多少瓶子!对了,你还拿了我们三个瓶子走,六分钱一个,三个一角八分钱!给钱……”
正在熬稀饭的林妙妙早已经不是几个月前的那个傻白甜。
一听这王丽云分明话里有话,立马就怼了回去。
王丽云一听给钱,马上闭嘴不说话!
“明明就是说好了分粮的时候就给钱……没钱,没钱拿两斤高粱米来抵!”林妙妙毫不客气说道。
反正想赖账。
没门!
“季林叔,来,刚出锅的卷子,带回去给双凤婶子……”卢舞怡把碗递给金瓦匠。
然后就看着装在一个破麻布口袋里的书籍。
也没有当面打开清点,估计了一下大概重量,给了金瓦匠三角钱。
“这……”金瓦匠看着漂亮好看又香喷喷的千层卷子,都有些忍不住吞口水。
“又不是给你的,是给婶子跟婶子肚子里的小弟弟吃的。谢谢了啊!”卢舞怡提着麻布口袋就走。
季林叔虽说跟她是合作关系,不过有来有往才能日久天长。
另外季林叔收废旧书籍报纸的时候,看到卢舞怡说过的。
那啥古书或是跟医学相关的书,也都有悄悄用麻布口袋装好送了给她过来。
还别说,真让卢舞怡给淘到了宝贝。
最近收到不少的初中高中各年级课本。
另外就是好几本珍藏版的古书典籍。
其中有清代石刻版的《周易》,清代木版的《山海经》,以及一本宋代泥字活字版的《资治通鉴》。
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古籍价值比较高。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非常稀少。
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其中则以宋版书最为珍贵,坊间就长期流传着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
这些都是国之珍宝,十几二十年后,一样会价值不菲!
毕竟哪里能那么多的错版《祖国山河一片红!》
那不是发行了两周就被紧急召回了,也是因为信息迟怠才有少量的流散出去。
不然怎么后世拍卖价高达七八百万。
卢舞怡敢保证,自己手里现在的这三本古籍,日后拍卖价肯定也会上百万。
至于收到的初高中课本,则是为了十年后的高考做准备。
上辈子她虽然已经是在读硕士研究生,可惜时代不同,国情不同。
知识面肯定也会不一样。
不能因为自己是穿越者就自以为是。
把麻布口袋提回自己房间,卢舞怡就快速收入了空间里,准备晚上才整理。
“妙妙,来端卷子……”
卢舞怡现在有时候做了好吃的,也是会跟林妙妙一起分享的。
本来还打算拿两个分给王丽云,结果她已经关上门了。
这是做了什么好吃的吗?
不同意也是在蒸馒头!
“哎,来了!”
“隔壁这是”
卢舞怡算着时间应该差不多,揭开锅盖看了一眼。
蒸面包……
失败了!
(-----___-----)
“刚才看见你端了卷子出去,在那里酸言酸语,被我给治了!”
“就你没动手”
“就她,还用的着本姑娘动手……这是啥呀?!闻着像是面包!”
“自信点儿,把好像两个字去掉!”
“卢舞怡,三张纸画个鼻子!”
“啥意思,我鼻子是挺好看的!”
“嗛,我问你,你的脸呢!”林妙妙白了一眼卢舞怡。
卢舞怡:“……”
大意了!
失策了!
“快说,你怎么治她的”
拒绝承认自己没纸不够画脸的卢舞怡转移话题。
林妙妙端着两碗高粱米熬的稀饭进了卢舞怡的内室。
她一如既往地不会煮饭,现在只会熬稀饭煮面条。
平常都是卢舞怡帮她发一盆子面,蒸一锅馒头她能对付着吃个五六天。
把稀饭放到炕桌上,林妙妙鞋子一蹬就盘腿做到炕上。
“那还不简单,我找她要上次顺走的那三个罐头瓶子,找她要上次借走的两斤全国粮票……”
“最后怎么样了?”卢舞怡把卷子端上桌。
失败了的面包也切块端上桌,两个人就着半碗辣椒酱就开始吃晚饭。
(小时候隔壁邻居就是吉林人,他家五个孩子因此特节省,根本就不会每天炒菜。几乎天天都是一盆过水面加一碗豆酱,有时候有两根大葱。一年到头也就过年时有一盆炒菜,蒸馒头,煮饺子)
“味道还行,就是没怎么熟透,这个得要烤……不能蒸,这不是馒头。她还能怎么样,我跟她说没钱拿粮食来抵……她那里不是也分到了五十斤地瓜!我让她拿出来三十斤抵账!”林妙妙边吃还边吐槽。
“你就不怕她到处说你敲诈她!嫌弃就别吃!”卢舞怡作势要抢,她的脸都丢光了!
“她要是敢说我敲诈她,我还要说她大人欺负小孩抢我东西呢!反正她大我小,谁能相信年级比她小好几岁的我,能去敲诈她!肯定想到的是会不会她莫非落了什么把柄在我手里,才会被我敲诈!”
林妙妙才不怕呢!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卢舞怡:说得对,我居然无言以对!
吃完饭后,林妙妙否则洗碗。
卢舞怡则把泡好的黄豆倒进锅里,加水刚刚淹过黄豆,又添了两块大柴进炉膛里去,慢慢的煨煮着。
火不能太大,太大了容易把水很快就烧干。
然后就进屋关上门,进入空间后就开始清点查看,季林叔今天都给她带回来了什么好东西。
因为一开始说好了,只要是跟医学方面的书卢舞怡都要。
所以季林叔估计也没有细看。
只是听卖旧书的老太太说是自家当坐堂郎中的老头子以前留下的东西,就统统打包了!
一箱子三四十本旧书,老太太也就要走了两个擦丝器,两个装酱的罐子。
季林叔直接用个破旧麻袋装了,拿来跟卢舞怡。卢舞怡一般都是估计一下重量给钱。
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扔到厕所里的小木架子上当手纸。
随便蹲厕所时还能打发无聊时间。
卢舞怡在一堆旧书里发现还有个棕色的布包。
好奇的捡起来打开布包,这才发现哪里是布,分明就是一块销过的熟麂皮。
麂皮上粗略画着四个正反人形,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有很多红色的小圆点。
另外就是有黑色的细线。
旁边还用蚊头小字,写着各种穴位的名称。
然后卢舞怡仔细读了上面的一段文字才知道,原来人体穴位的分类总体上分三大类:
第一种为十四经穴,也就是手足十二经加上任督二脉合起来被称作十四经穴。
第二种为奇穴,有名也有一定的位置,但是没有归到系统里面。
第三种叫阿是穴,没有固定的名称也没有固定的位置。
人体上有数的穴是十四经穴,一共是三百六十一个。
奇穴也有很多。
为数更多的则是阿是穴,比如在这张画上,就标出来达到了上千个。
这张麂皮上就是详细的记录了这些穴位的名称。
被麂皮仔细包裹着的则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皮革小包,打开看看,皮革小包里是一块棉布。
棉布上整整齐齐插着的居然是全套大小长短不一样银针。
虽然很久没有打开过了,银针依旧完整而闪亮。
仿佛随时都可以使用一样!
卢舞怡欣喜若狂,这简直就是想什么来什么啊!
收好银针过后,卢舞怡又继续翻看其余的书籍。
发现大部分都是手抄本的医书,其中有两本应该是从清代道光年间,从御医手里流传下来的手抄本。
其中有十一本都是医案,里面记载了这位医者行,从二十六岁出师开始独立行医五十三年,经历过的所有病症。
小到感冒发烧,大到奇异的脉案,无一不详细记录。
卢舞怡越读越感兴趣。
直到睡意慢慢袭来,拿出怀表看了一眼发现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多了!
不知不觉她就已经看了四五个小时(空间里才两个多小时)。
出了空间后点上油灯,开门到外面去看锅里煨着的豆子。
外面早已经是万籁俱寂。
揭开锅盖,把已经煨软的豆子用早就准备好的布口袋都给装上。
放到一个柳条篮子里,下面可以沥水。
然后端回屋里,放到靠近炉灶的炉灶台上,现在虽然有些冷,却还不到晚上需要烧炕的季节。
炉灶里的柴火刚刚熄了,墙壁上摸着都还有余温。就这样放上几天,等到自然发酵。
豆子上面可以拉丝的时候就算是发酵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