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刘邦和朱元璋谈匈奴和亲
刘邦和朱元璋的微信聊天
刘邦和朱元璋谈匈奴和亲
今天刘邦又开始找朱元璋聊天了,他现在比较高兴,都是说汉朝的事情,刘邦很是了解当时的情况,他有主动权,这不又开始找朱元璋了。
朱弟,在吗,我是刘哥。
知道,刘哥,你今天聊的早了些,我还在吃饭呢,朱元璋说。
没事,你吃你的,我给你打字就行了,我们前两天聊了三家分晋,接着就是秦始皇灭六国,后来秦始皇又被豪强灭了,我和项羽争夺天下,这些都是我所熟悉的,我们还聊了一下异姓王开始反叛,我都灭他们,我也快老了,我把一个我认为很好的朝廷给了我的后代。
是的,刘哥你不错的,朱元璋说。
内忧没了,外患来,匈奴一直给我们过不去的,刘邦说。
匈奴到了明朝就没有这个民族了,甚至没有这个名字,在汉朝匈奴一直是你们的隐患的,还真的很奇怪,朱元璋说。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匈奴最初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匈奴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
这里有匈奴的简单历史,可以说说的,刘邦说。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地区,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匈奴帝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
后来在汉武帝前期,匈奴被汉军击败,退出漠南,这也是汉武帝成名之作,算是给汉人增加了脸面。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名将霍去病&34;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34; 。
在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这也是匈奴开始算我们的民族了,算是中国人。
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醢落尸逐鞮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还是叛服不定。看来只要是强硬的皇帝,匈奴就不敢造次,他们也知道我们汉朝军民的厉害。
公元87年,鲜卑大破北匈奴,漠北又发生蝗灾,北匈奴开始&34;大乱&34; 。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以后匈奴对我们的影响就很小了,算是一个小外患。
这是匈奴历史,他开始是很凶的,我大汉朝才开始建立时,还真惹不起他,他就是一个没有穿鞋的混小子,不能不防,刘邦说。
匈奴的历史是这样的,为了稳定边界,采用一个大臣的方法汉匈和亲,刘邦说。
匈奴和亲是中国古代西汉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深远。当时我们才建立国家,汉初的和亲是汉朝向匈奴求和亲,意在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
这个情况我是知道的,这里我说说,我进击投降匈奴的韩王信,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后才得以解脱。之后,匈奴不断侵犯边境,掳掠人畜。为此,我很苦恼。我的手下的谋臣娄敬,后来我给他赐予刘姓,叫刘敬向我建议与匈奴“和亲”,其基本意思是:以嫡长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厚备奁资,每年再馈赠一些汉朝所剩余的而匈奴所缺乏的絮缯酒米等礼物给冒顿,以缓和匈奴的侵扰。
现在看来是不好的,在哪个时候这是必须的办法,我是同意的,但我的老婆吕后死活不同意。
很明显,我的老婆吕后不同意是因为,一是按照刘敬的建议,嫁给单于的嫡长公主,唯一的人选只能是吕后所生的女儿鲁元公主,这个孩子是她的心头肉,肯定不行;二是作为少数游牧民族的匈奴给吕后的印象太坏,吕后瞧不起他们。最后用了一个泽中的方法,用一个假公主滥竽充数,完成了与匈奴和亲的计划。
和亲是我第一个做的,这也是我刘邦首创的,是当时环境的造成,我的老婆吕雉不是很同意,还是我当家,就这样执行了。
后来我死了,匈奴欺负我大汉朝,他们看我去世后,孝惠皇帝、吕后统治时期,汉朝刚刚安定不久,匈奴显得傲慢狂妄,其首领冒顿单于竟然派人送信给吕后,在信中乱说一通。吕后想派兵去攻打他,将帅们劝说道:“凭高帝那样贤明英武,尚且在白登被包围受困。”于是吕后打消了念头,仍旧与匈奴维持和亲的盟约。这就是死后,匈奴办的事,看来他们是真不讲究,刘邦很是气愤。
我死了,只能看我的老婆和儿子刘盈,刘盈太年轻,还是看吕雉,我记得这封信的内容很是荒唐,书中有记载的,大体意思是:我这不能自力的首领,生在偏僻的草原胡泽中,长在牛马奔驰的荒野上,多次走到边境,很想游览中国。您吕后是一个人生活,我也是独居。两个人都不愉快,无法使自己欢愉,愿用我所有的,代替你所无的丈夫。这封信很是龌龊,没有一点君主的风度,是一个无赖的挑衅,要是我活着,他不敢这样的,欺负孤儿寡母,刘邦还是向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的。
吕雉表现很强硬,这几年她成熟不少。
吕后读了冒顿的信后,很是气愤,可以说是大怒,她想派兵攻打冒顿,毕竟这是对人的侮辱,后来考虑现实情况,才放弃了这个打算。
只能写一封回信,信的内容是单于不忘我们这个破败的小国,给我们来信,我国十分惶恐。在这衰退的日子自己思量,我已经年老气衰,头发牙齿都掉了,走路也不成样子,单于您一定是误听了传言,不要让我玷污了您。说的很客气,也很低调,在这个时候只能这样,吕雉也是没办法,还得给他们一些甜头。
吕雉说,我们这个破败的小国无罪,应该得到赦免。现有御车二辆,马八匹,奉献给您,以备平日驾驭之用。后来冒顿得到吕后的信,也看出吕雉不是一个善茬,见好就收,他再次派使者前来道歉,说:“过去不了解中国的礼仪,幸亏陛下赦免我的罪。”
以后的事情,还是赠送了马匹,接着和亲。
以后,汉朝的实力增加了,特别是我的孙子刘彻,已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它意味着汉匈关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
刘邦看到汉武帝这种态度,很是欣慰,他开始扬眉吐气,实力使然,不服不行。
匈奴和汉朝就是力量的转变,朱元璋说,这种汉匈力量对比的这种剧烈变化以至递转,使汉匈和亲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特别是汉武帝的强硬,还有匈奴的落败,匈奴也希望息战和平,重建和亲。汉武帝不反对和亲,但他要求匈奴臣属于汉,遣子入侍为质,与其他藩国一样待遇,汉匈地位完全颠倒。
这要感谢汉武帝,朱元璋说,这个皇帝很真不错,大涨我们汉人威风。
和亲是一个政治产物,也是一时的汉朝政策,他有积极作用,刘邦说。
由于西汉政府采取了和亲政策,换取边境的相对安宁,使汉初残破的社会得以休养生息,积蓄国力,最后才出现汉武帝时期“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的局面,为反击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是我刘邦的功劳,也是当时的基础不得已为之的环境。
和亲在当时来看,的确是西汉生存之必要,它为汉初至文景时期恢复生产、铲除异己,巩固王朝统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知道汉朝建立不是这么容易的,开始要平叛异姓王,后来有同姓的 “吴楚七国之乱”。要是匈奴再惹事,汉朝不一定能不出事,刘邦还是强调这个。
是的,刘哥,是正确的决定,看来利大于弊,朱元璋也是同意。
后来还有昭君出塞的故事,这里就不说了,总之,从我统一全国到我的后人汉景帝统治时期,经历了将近70年的时间,以及西汉后期60年时间里,在对待匈奴等北方民族的关系方面,一直采取“重之以婚姻”的和亲政策,这是稳定边境的需要,是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巩固中央王朝统治的需要。
这是刘邦最后的总结,朱弟,怎么样,刘邦看看朱元璋的意见。
太对了,为了国家的安定,这个政策不错,后来我们把匈奴列入我们的版图,这就是功劳,朱元璋说。
今天说的不错,很是正能量,刘哥。
好的,今天到这里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