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日子
桂榜与花满满他们无关,但是桂榜过后,转眼间天便冷了下来,入了冬季。
明年三月便是楚宜年将要参加的第一场县试。
韩中林中解元一事在三贵县所有读书人心里点起了星星之火,整个三贵县的书院好像都陷入了一个努力读书的狂潮,尤其是那些童子学,转眼间就要县试,那些童生又是紧张又是努力的拼搏,只希望将来能够在数千学子之中脱颖而出,被选取中榜。
楚宜年这些时日也很努力,之前每逢初一十五还回家住上两天,如今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回来了。
花满满闲着无事,每隔些时日就去四文馆给他送些吃食和换季的衣物。
转眼间,便到了年底。
所有的学院都放了假,楚宜年也回了家里来。
半年的时间,楚宜年肉眼可见的长高了不少。
寒风凛冽,井水里也结了冰,楚宜年穿着一袭厚重的棉袍破冰打水,打了满满一水缸。
他的眉眼有些长开,更显得俊秀非常,虽然穿得有些粗糙,可那通身的气质却少有同龄的少年能够比得上。
家里只有两个人,不过年夜饭花满满还是做的很丰盛。
这是花满满在这里名义上过得第一个年。
也算是庆祝楚宜年这一次改变了命运。
花满满对此还觉得心里挺骄傲的,这一切是因为她!
一直以来,她都是那么普通的一个人,可是现在,她却成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不必经历那七年的流浪屈辱生活,花满满真的从楚宜年身上感觉不到一点点阴戾的气息。
这样又乖巧又听话又聪明又有胆气的少年,肯定不会黑化了!
……
三个月后。
又是一年春日,草长莺飞,春风和宜。
今天是个极为重要的日子!
花满满和楚宜年起了个大早,两个人都换了件新制的春衫,吃完早饭,花满满又把昨日准备好的糕点和果子放进一个食盒里带了出来,而楚宜年则是提着一个蓝色扁篮,里面放着笔墨纸砚,从房间里出来。
楚宜年这一身是上等绸布,花了二两银子做成的软袍,素白颜色,绣蓝斜襟,显得整个人很是儒雅清俊。
他的眸子很亮,泛着星辰般的光彩。
“我家宜年这身真好看,今日一定能金榜题名!”花满满开心地道。
楚宜年纠正道:“嫂子,只是县试而已,怎么能说是金榜题名?”
殿试榜是用的黄纸,所以才被称为金榜。
今日的县试榜只是普通的红纸而已。
“在我心里都一样,宜年这么聪明,肯定能考中的,若是考不中也不必灰心,定然是那主考官瞎了眼!”花满满戏谑地道。
楚宜年被花满满这样说的有些不好意思,脸色微微一红,笑着垂下眸子,“嫂子,我们走吧。”
花满满在一旁看着他,天知道他这垂眸一笑有多好看,她差点看傻了眼。
不过这毕竟是她的小叔子,花满满对他只有养崽之情,看到他这么好看,也只觉得……嗯,都是她养的好啊!
今日是楚宜年的大日子,花满满没有让楚宜年驾马车,而是让他坐在了马车里面,她来驾车。
花满满之前开车就学的很快,驾马车也不过几天就学会了。
到了三贵县试院,外面已经是停了满满的各式各样的马车了!
今日考试,三贵县所有的童生都来了!
上至六十老叟,下至八岁小童,但凡是童生,证实了自己的身份,拿出学院荐书后,都可以参加考试。
花满满的马车只在这条道路的路尾,就已经挤不进去了。
里面人山人海,除了那些考生的家属,就算只算那些考生,恐怕也有上千人了。
花满满冷吸了口气,平时不觉得,没想到三贵县有这么多读书人啊!
依照楚宜年所说,县试只取三十人。
百分之三的录取率……
这比考大学还难呢!
花满满本来还觉得不当回事,可是看到这么多人,都有点替楚宜年觉得压力山大了。
“宜年,你千万不要有压力,就算咱们今年考不上,以后也一定有机会的,你还年轻嘛!放平心态,只要正常发挥就可以了!”花满满安慰他道。
楚宜年乖巧点头,“嗯!我会尽自己的全力。”
两个人正说着话,身后一辆青檀马车停下,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走下来,得意地道:“想考中县试,那可不是尽全力就能考上的,有些人出身微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好!”
说话之人,正是袁云飞。
因为之前偷盗宝砚的事情,袁云飞和楚宜年结下了梁子。
在学院里面,只要有机会,他便找楚宜年的麻烦。
如今,更是忍不住奚落楚宜年。
楚宜年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一般,笑着对花满满道:“嫂子,我去了,你回家吧,不必等我。”
花满满自然是不可能回家的,不过她也没有对楚宜年坚持,而是将手里的食盒交给他,道:“考试要考一整天呢,你把这些吃的拿着,别饿着。”
除了殿试为两个时辰之外,玉龙国其他的考试基本都是从巳时开始到申时结束,一共四个时辰,换算成现世的时间便是八个小时。
每一场考试,都有墨义、帖经、策问、诗赋、经义,五份试卷。
墨义类似于现世的问答题,主要是围绕经义以及经义注释所提问。
帖经则是类似现世的默写和填空。
策问则是根据考官提出的经义和政事问题提出对策,和只注重经义的墨义相比,更多的是当今政治和民生的问题。
诗赋是一诗一赋,两篇文章,主要考验的是考生的文采、学识。
最后一个经义,是最重要,也是分数占比最高的,是围绕所学经义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整个考试题量很大,四个时辰都有些捉襟见肘。
远远比花满满以为的写一篇文章复杂的多。
等到所有的考生都进去,县试正式开考。
外面的那些马车,没有一个走的。
县试虽然是很小很小的一个考试,但是对读书人来说,却又是至关重要的一场。
考中了县试,才有考州试、府试的机会。
一州十二县。
一县取三十人。
也就是说州试的时候,只需要和三百六十人竞争。
当然,这三百六十人是十二个县选出来的高才,这个压力也并不比县试少,可至少不会再像县试这样上千人挤在一起,乱哄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