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桃源小山村 > 第九百九十一章 雇麦工

第九百九十一章 雇麦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胡林语拖着疲惫的身体起来给王木生做早饭,昨天说好的只是擦个背,擦着擦着,就啪过度了。

    对此,两人除了苦笑,心中只剩下幸福愉悦。

    有心胡林语虚弱的身体,王木生特意用灵力给她调节了一下。

    加上灵雨水双管齐下,稍微休养个两天,基本上就能再次活蹦乱跳满血复活。

    二人的关系已经从曾经的相互恋慕转变成了如今的互相照顾。

    胡林语默默照顾着他的起居饮食,王木生则很庆幸自己鸟儿雄壮。

    恩爱的生活又过了几天,收麦的日子终于来到。

    提前购买的小型收割机安全抵达村子,总共十五台。

    每台收割机全部采用上等设备,单个机器十万价格打不住。

    十五台收割机,总花费近一百五十万往上。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换做别人,打死不会花这个冤枉钱。

    运回来的崭新收割机放置在村委会,由胡兴昌通知其他几个村子。

    坟洼村、谷村等等附近的几个村子,可以领一到两台机器进行小麦收割作业。

    王木生甚至想过,专门雇一些外来人员去帮助几个村子的村民收割麦子。

    这样一来,能最大程度解决劳动力不够的问题。

    不过这么做的话,又是一笔费用。

    他把想法跟刘婉儿说了一下,得到了对方的支持。

    “这事儿可行,咱们得抓紧,时间不等人。”

    雇人收小麦,一亩地人工费用两百往上。

    几个村子合起来八九百亩,凑个整数,一千亩来算,花销在二十万左右。

    二十万对现在的他们来说毛毛雨,随便村里某处的花费都要比这个钱多不少。

    拿一百二十万去解决农忙时劳动力不足问题,王木生觉得挺划算。

    机器只购买一次,可以长期解决农忙问题。

    如果不买机器,纯靠原始方法收麦子,时间会耽误的很多。

    现如今的生意规模,一天不运转,损失的便是大把大把金钱。

    两相比较下来,雇人十分划算。

    计划敲定下来后,刘婉儿紧锣密鼓安排寻找专门收小麦的人。

    这方圆几里的村子,基本上都被双竹村的生意给覆盖,想雇几个合适的人收麦,颇有些不容易。

    好在王木生开出的价钱足够诱人,消息一传开,几十公里外来了几个麦工。

    这些麦工常年游走在南北方之间,就靠收麦子维持生计,基本上哪里有麦子收就去哪里。

    正值新丰镇农忙时令,几个麦工得知双竹村发出的高新聘请麦工消息,急急忙忙寻了过来。

    刘婉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每亩收麦价格定在一百,比之前预算的每亩二百少了很多。

    虽说省十万没啥大用处,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能省自然要节省。

    收麦战争在烈日炎炎中悄然展开。

    机器很快分了出去,麦工从双竹村起活,像周边渐渐扩散而行。

    其他村子的村民听说有专门的人帮忙收麦子,而且不用自己掏钱,同时还能在仓库和后山上拿高倍工资,心里一百个乐意高兴。

    王木生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诱惑,换做任何一个公司或者工厂,能开出如此丰厚工资的,怕是找不出来第二家。

    有付出肯定有收获,在各种丰厚报酬的诱惑下,村民热情度大涨,工作效率比以前多了一倍不止。

    这天正午,王木生站在后山已经落成的凉亭里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放眼望去,整个后山尽收眼底。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猕猴桃山林里,村民戴着草帽依旧无法阻挡热浪的侵袭。

    大把大把汗水从人们脸上、身上留下,短袖背心黏糊糊的前胸贴后背,可村民脸上仍旧洋溢着充实的笑容。

    当付出能换来远超预期的报酬时,一切辛苦疲惫和艰苦环境都不能影响人们热爱劳动的心情。

    “该加快投入新设备了。”站在凉亭内的王木生看着火热的猕猴桃采摘场面,喃喃自语好半天。

    双竹村周边能招来的人差不多全招来了,生意规模依旧在迅速增长。

    照现在的员工人数,仓库各区域生产速度十分有限。

    他听说,几个区域的负责人为了完成业绩,互相私下里抢人。

    所谓的抢人,就是许诺将业绩完成所得奖励分一部分给员工们。

    这些做法刘婉儿知道,但没制止。

    一是因为现在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二是能提高各仓库各区域的竞争性,短时间内可以看到一些好处。

    最终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眼,只要不闹出大乱子影响仓库运转就行。

    新设备投入到各个岗位后,能有效解放一部分劳动力,减少人手不足带来的弊端,说白了和望梅止渴没差别。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唯一办法只有继续招人。

    因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全靠设备来弥补人力。

    先进的设备是需要时间和经验去慢慢积累摸索的,市场上不见得总有适合他们的机器。

    下午时分,村民们正在家里乘凉休息,后山和仓库没有几个人,村口进来一辆轿车。

    轿车径直开往胡兴昌家的砖瓦房,王木生从后山顶下来时看的清清楚楚。

    “胡叔的亲戚?”他以前没在村里见过这辆宝马轿车,又觉得熟悉。

    心里好奇起来,不自觉往胡叔家而去,打算瞧瞧是哪里的贵客。

    走在下山的石路上,对面麦田清晰映入眼帘。

    双竹村的麦子已经收割了一大半,有专门的收割机和麦工,麦田收割速度十分高效

    每年到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忙的不行。

    现在有专门的人打理后,村民在仓库干活可以心无旁骛,生产效率比以往提升很多。

    从后山石路远远看去,大片田地光秃秃的,只剩下矮矮的麦秆在烈日下承受着炙烤。

    空气中弥漫着小麦秸秆晒透的清香味道。

    知了不知疲倦的振翅叫唤,跟死了妈似的,让人听的心情烦躁。

    下午最热的时间点,没人愿意出来和太阳唠嗑。

    往日勤劳的小蚂蚁,这会儿也不见了踪影。

    大家十分默契的于这个点搁家里休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