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第 223 章
第二日晨起的时候, 李辞抱着被子仍是一副醒不过来的模样,身子很重,眼皮很沉, 像是有什么沉甸甸的东西坠着,怎么也睁不开。赵容倾叫她起床的时候,她扯着被子不肯撒手, 嘴里嘟嘟囔囔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赵容倾好笑地去扯她的被子, “快到时辰了, 你今日不是要与宋知州、抚济使他们商议救灾之事么?去晚了可就迟了。”
李辞迷迷糊糊听到了有人在她的耳边说话, 纵使是身心赖床的欲/望再强烈, 正事要紧的念头更强大。她努力地睁开了眼睛, 视线里赵容倾的身影从模糊到清晰,她揉了揉眼睛,声音还在这昨夜折腾过后的喑哑,“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赵容倾捏捏她的耳朵, “将近辰时了。”
李辞实在是困,往被窝里又拱了拱, “眼睛实在是睁不开了。”
赵容倾又在她的脸上啾啾啾啾了好几下, 李辞才从半梦半醒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接下来洗漱、更衣、用早膳,一切都如同往常, 若不是她还记得昨天夜里, 阿容咬着她的耳朵说的那些话, 她还真的要以为昨夜不过是阿容的“心血来潮”。
“昨日永福听曲可是听得高兴了?”情难自已时, 李辞迷迷糊糊听到了赵容倾在自己耳边的话, 当时的她没有精力去探究这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只来得及想自己何时听过曲了,随后又被淹没在翻涌的情潮中。
不一样的。
若是阿容单纯的想要自己, 与昨夜终究是不一样的,昨夜的阿容更像是在“惩罚”自己。
李辞在思索缘由的当头,梁长史来了,问抚济使送来的两名伶人该如何处置?
“伶人,什么伶人?”李辞满头雾水。
雍王府在后院建有戏台,李辞也喜欢听曲但不痴迷,大魏世家高门普遍喜欢听曲,还有些家中甚至专门养了一个戏班子,逢年过节就拉出唱唱,热闹两下。她听曲是偶尔听,后院的戏台是请了外头有名的戏班子来唱戏用的,平时较为冷清。她记得最近并没有请戏班子来唱戏,哪来的伶人?
梁长史赶紧解释,李辞听后脸黑成一片。
“杨循脑子是被浆糊糊住了吗?”李辞平日里觉得雍州抚济使杨循还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人,是非分明,忠君爱国,没想到他还能在背地里阴她一下,也是她大意了,太相信杨循做事会靠谱了,“赶紧的,人打哪来回哪去。”
梁长史赶紧应是。
杨循名义上是送来两个伶人给她,实际上等同于送面首和女宠。他还考虑的挺周全的,男女都有。李辞也听说过这两个江南有名的名角,杨循也挺有本事,真把人买来了。阿容想必是昨天就知道这件事情了,不然就不会有昨夜。
一想到这里,李辞就觉得腰肢酸软。
可令她疑惑的是,杨循怎么想着要给她送面首女宠了?
梁长史看出了李辞的困惑,委婉道:“殿下与王妃情谊深厚,外人看来,便以为殿下喜好女色。过往亦有向王府送来歌姬美妾之人,只是未呈到殿下面前过目便退了回去。”
有这个权力能做主的人除了李辞便只有王妃赵容倾了。
李辞满头黑线,她嘱咐梁长史,“王妃做的很对,日后再有此类事,连王府大门都不允许进。”
“诺。”梁长史拱手应道。
雪灾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李辞便匆匆往知州衙门赶去商议此事。救灾的物资需要从雍州这边调运过去,原先从受灾县临近县调去的物资已经不够用了。抚济衙门需要估算救灾需要的大略物资,要在这个基础上多加三成的物资以备不时之需,负责救灾的人选最后选定由各大衙门分别出人。
就是在这般要紧的情况下,下面的人竟然还敢出幺蛾子。原先救灾的物资拨下去,实际上真正发到受灾百姓手里的仅有五成,还有一半不翼而飞,多半是进了贪官污吏的手里。
李辞当即大怒,下令让石扬带着人马,将那些赶往救灾物资里伸手的恶官,有一个捉一个,先扔到大牢里,等事情结束后在好好处置他们。
商议救灾事宜的会议一直到正午才结束,不少人浑身都出了汗,都是争出来的。但因为李辞在雍州的权威已经彻底定下,大体上没有超出她可以接受的范围,总体上还是朝着她要达到的目标前进。
待结束后,李辞估摸着时间,诸位大人的肚子怕是要打鼓了,纷纷与她告辞。宋知州也不住在知州衙门里,他与抚济使杨循、石扬陪着李辞一道走到衙门口再行离开。
作别时,其余两人都是好好的,轮到杨循的时候,李辞的脸色明显有些不好了,不冷不热的,让杨循既忐忑又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哪里惹着这位殿下了。
直到杨循回府看见被雍王府退回来的伶人。
管家看着面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的杨循,几经犹豫还是说道:“老爷,雍王妃差人捎来话,说是‘下不为例’。”
话刚说完,杨循就要差点站不稳了,吓得管家赶紧去扶他,“老爷您没事吧?”
“没事没事。”杨循擦了擦额头上不存在的冷汗,抓住管家的胳膊忙问道,“这话是谁带过来的?”
“雍王府上的梁长史。”管家如实答道。
杨循:心如死灰。
这下好了,雍王和雍王妃都要对他有意见了,难怪方才雍王对他不冷不热的。
时间进入昭和三十三年十二月,腊月至,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天地一片银装素裹。一夜过后,皇城的大道上都积满了白雪,飞檐上也挂着透明的冰棱。天还未亮的时候,宫里头就要安排人出来扫雪和敲冰棱了,尤其是廊檐下挂着的冰条子,又尖又硬,若是砸下来伤到贵人就不好了。
“两位殿下及诸位大人好。”门外,穿着狐皮大氅的苏常侍转过身来,向几人问了好。
众人回礼。
“可是父皇有什么吩咐?”周王问道。
临近年关,朝廷各衙门变得极为繁忙,六部尤甚。朝廷需要对即将过去的一年进行情况汇总,总结不足之处,展开对未来一年的计划。六部之中尤其是户部则是需要对过去一年朝廷的收支情况进行对账,每一笔花销都要核对清楚了,哪些钱多花了,哪些钱少花了。还要对未来一年的税收和支出状况做一个预计。
像这般重要的会议,按照往常的惯例,昭和帝是必要出席的。
可是自从进入十二月以来,昭和帝便抱病不上朝,纵使是如今日这般重要的会议也未曾到场参加。
风雪中,众人隐隐从苏常侍身上闻到一股浓重的药味。
苏常侍笑道:“风雪骤聚,陛下担心路上雨雪湿滑,两位殿下与诸位大人多有不便,便命老奴送来轿子,特准诸位乘坐出宫。”
众人谢过恩后,乘着轿子出了宫。
“陛下已经将近一月未上朝了。”出宫回府的路上,宁国公叹息道。他看着周王,不肯错过周王脸上任何一丝的神情,“陛下此病似是来势汹汹,病了一个月也不见好。殿下身为皇子,理当在陛下跟前尽孝才是,只是陛下却是不准。”
将近一月未上朝,左右相等重臣也去探望过昭和帝,加之明光殿内经久不散的药味让朝臣们确信他们的陛下真的病了。若不是昭和帝虽不上朝,可每隔几日便会召见重臣,底下怕是早就已经生乱了。
“君威难测,父皇的心思又有谁能够猜得透。”周王神色晦暗道。
“若是陛下在新年之前都未能病愈,也不知晓将会由何人来主持祭祀?是殿下您还是秦王?”宁国公另起话头,意味深长道,“殿下可要上心啊,万万不可错过这个机会。”
一岁过去,辞旧迎新。
在年尾与新年伊始,需要皇帝做的事情太多了。各种重大典礼、家宴和年宴都需要皇帝出席,最为重要的是国祭。新的一年,皇帝需要焚香沐浴、斋戒三日,亲临祭坛向上天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有资格主持国祭的人除了皇帝便只有下一任的皇帝,即为太子。
眼看着昭和帝病体未见好转,新年在即,人心浮动,很多人可不就动了心思。况且,眼看着昭和帝愈加老迈,且人老了就容易生病,纵然是天子也不例外。眼下这个要紧的时候,若是昭和帝不能出来主持国祭,那势必会选出一人担此重任。
此人即便不是太子也会是未来的太子。
好些人心头火热,想要就此推自己的主子上位。但眼下时候未到,他们要等,因为他们要遵照君臣本分,这事不能由做臣子的提出来,那样相当于是盼着君王早死,他们要等到昭和帝自己提出来。
左右也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还是能够等得起的。
次日,宫内传来旨意,宣周王与秦王以及诸公主入宫侍疾。
如今昭和帝存世的子嗣并不多,原先逆王造反废掉了一个襄王李赋、死了一个安王李珈,雍王李辞与常郡王出京就藩不在跟前,眼下还在洛都的便只有周王李咏、秦王李颂,熙宁公主李初、嘉成公主李袖、福安公主李裕。
十三公主李袖与十四公主李裕在不久前被昭和帝赐了封号与封地,已经命户部拨款、工部在皇宫外建造公主府。不过因府邸未建成且十四公主如今不过十岁,二人暂且还居住在宫中,每日前往明光殿侍疾。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了。
国庆出去浪了几天,人累人,钱包也空了,假期一眨眼就过了。
感谢在2020-09-29 00:41:59~2020-10-08 23:49:4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一口血 3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chaus 10瓶;我想吃布丁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