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零年代:天降福宝种田忙 > 第1429章 不合口味

第1429章 不合口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原来以户口为凭证分地分粮。

    孩子出生了算一个人头,每个月就有口粮可以分,长大了村里还给分地。

    现在是土地承包制度,以前那一套不用了,好些生了孩子也不打算给上户口。

    反正上了户口不仅没什么实惠可以拿,而且还要按人头摊派农业税,还要做义务工,再加上好些个超生的,反正石头村不上户口的人家也还是有的。

    聂卫平抱着聂秀颠着玩,笑眯眯的说;“反正我们家秀秀以后是有户口的人了”

    蒋文英寻思一切顺利就好,又去问农转非的事,“秀秀落的是城镇户口?”

    易玉琴就笑着应了一声。

    虽然说农转非手续有些繁琐,但现在他们这一家也算是城里人了。

    瞧见象征城市户口蓝色印章的户口卡,蒋文英就放心了。

    这年头城市户口还是有粮油证,也就是商品粮标准。

    但现在老聂家哪里看这个啊,只是寻思以后孩子去城里上学方便,享受的是城里孩子的待遇。

    田淑珍有了大胖孙子,这会就已经开始操心上户口的问题,拉着聂卫平夫妻两没少问。

    农转非的事都是聂卫平在跑,也给自家三伯娘说了。

    其实他们农转非办得快。

    一来是因为易玉琴考上了职称,有单位帮着办手续。

    二来是他们在城里有了房子了。

    这年头公家会给征地‘农转非’的人员进行住房安置。

    一般都是租赁分房。

    这两年各地都开始成立农转非安置房地

    产开发公司,也就是划拉出一片地区专门建立安置房。

    往后农转非的人员,可以优惠购房。

    办农转非的时候人家提了一句,好像那块建安置房的地最后要建起来一万多平方米,最迟两年后就能建成。

    田淑珍眼神都亮了,问:“那都能买到多大啊”

    聂卫平给人回忆着,似乎还不是随便能卖,跟户主,及家庭成员,单位有没有给分房有关系。

    但人家那是征地农转非,这是前提条件。

    聂卫平还给自家三伯娘解释了下什么叫征地农转非,那是公家要这片地,所以特意安排这片地的农民进城去务工,给城市户口。

    田淑珍可羡慕。

    没法不羡慕,以前城里人都是正式工,干的都是轻松活计,乡下人干的都是临时工,最苦最累的活。

    蒋文英倒是不心动。

    那么多人涌入城里,不见得谁都能找得到活干。

    她就乐意守着一亩三分地。

    晚上田淑珍又去儿子儿媳那屋了。主要是去抱孙子。

    她就抱了五分钟,孩子就让聂合作挖走再送回了杨小雨手里。

    感觉掌心空落落的田淑珍又开始叨叨城里买房。

    这是个好机会啊,买房就能落城市户口啦,说完啪嗒一下就把聂互助走时的两千块又拿出来了。

    真的,闺女给的钱她留着没处用啊,还不如花儿子身上呢。

    这会又添加了些贴己钱,让儿子游说去。

    亲妈一提起为了她大孙子的未来巴拉巴拉,聂合作就拗不过人

    ,只能把钱收了。

    田淑珍这才心满意足的开始操心起大孙子的名字来。

    夫妻两到是想了个名,想叫“聂亚桢”

    田淑珍叨叨:“是能听,就是感觉听着熟悉”

    聂合作龇着个大牙笑,“我们把豆包跟铁头的大名各自取了一个来用”

    话音刚落,田淑珍立马抽鞋拔子打儿子。

    懒成这样子,打死算了。

    让糟心儿子上点心,回屋的田淑珍开始操心起了闺女。

    说实在的,老聂家现在在十里八乡又出了一回名了。

    瞧瞧老聂家三房,除了聂力争夫妻两生的闺女圆圆,上游,海生,卫平,合作全是儿子。

    孩子们长大了又开枝散叶,添丁添福,以后也是个大家族。

    田淑珍这会也很关心闺女的肚子,要是个儿子,又能长脸一回。

    她!

    田淑珍!

    当年生的龙凤胎全是好样的,下一代都能带把子。

    想到心情澎湃,隔天田淑珍就立马给闺女打电话,除了知会闺女有侄子了,还想探听下,瞅瞅人的日常生活里有没有生儿子的端倪。

    聂互助是年前那会有的动静,这会胎儿刚坐稳当,身体不舒服。

    田淑珍听得是挺遭罪,就问家婆什么时候过去啊。

    那头聂互助不太乐意。

    人过来那是气她呢还是照顾她呢。

    田淑珍寻思也是,从婚后亲家母做的几件不亮堂的事就能看出不是真心对她闺女的。

    “要不等你嫂子过了月子,妈过去照顾你几天”田淑珍心疼啊,“那边吃的饭

    跟咱不一样吧”

    口味是不太一样。

    聂互助夫妻两在杭市,那的菜比较爱放糖,她到那以后,喜欢吃的也就是个田螺塞肉啦,还有葱爆黄鳝面啥的吃得多一点。

    浙那边,不同城市口味也不太一样。

    像鸭头卤味,丽水的山粉芋饺,蛋黄南瓜,还有温丽气度的瘦肉丸,千层糕,清明糕,嘉兴中,金花酥饼,家常酸菜饼啥的。

    再往周边数一数,无锡吃点糖醋排骨,太湖三白,油面筋啥的,也挺好吃

    总的来说,浙菜相对注重食材而轻调料,就是重视食物的‘鲜’气。

    甭管闺女说得有多可怜,听着人往外不断吐着一辈子打听都没听过的菜名,田淑珍就知道至少在吃这一方面,女婿没亏待过。

    但心疼也是真的,特别是聂互助在那头可怜兮兮的说想吃大黄米饭。

    煮熟了拌油滋了或者白糖吃。

    油滋了就是猪油渣。

    倒一点老抽跟着猪油渣一起炒一炒,拌上焖好的大黄米饭特别杀馋。

    她还想着老家的酸汤。

    老聂家做酸汤子的面都是整颗的苞米放在水里发酵,然后上水磨磨成水面,过滤去苞谷皮子,得到的沉淀物就是汤面。

    以前家里的汤面都是玉米水面做的。

    现在生活好了,聂互助离开家那一顿吃的汤面还加了米粉调剂一下,口感更加顺滑。

    “啥都别说了”田淑珍听得心都揪起来,“等你嫂子坐完月子妈就过去伺候你一两个月,想吃什么,妈都

    给你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