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零年代:天降福宝种田忙 > 第1418章 现代打更人

第1418章 现代打更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嘴是挺硬,但隔天绕城半圈愣是都要去接芽芽上下班,都不带一点迟疑的。

    后两天倒是更紧凑了,晌午饭都是随便对付了一口早晨八点忙活到下午七点,十一二个小时不带停歇的忙下来。

    会议最后一天的时候,每个人眼角下都带着青。

    今儿主要商量纳入指南文献的标准。

    一般来说,临床医学文献选择的标准都有章程可以寻,所以并不需要独创。

    比如说指南论文的来源,通常都是朝医院,高校,各种医学研究所,基层医疗组织收取。

    其中被选入指南文献的论文来源目测应该是全国各地的医院占了大头,至于最后到底能收上来多少还得看三个月以后。

    再者指南文献来源人员的学科,临床上大体是由着临床医学专业人员为主要力量,患者参与的论文以及法律专家,卫生经济学家,统计学专家涉及到阑尾炎的相关论文不仅也收,而且最少得有一篇。

    芽芽很心机的给自己单位留了至少六篇的名额。

    患者参与指定指南的论文按照预估不知道能不能达标。

    芽芽寻思多多益善,于是定下了一篇患者参与指南制定的论文。

    之前觉得芽芽脸皮太厚,预留的论文数有点多的其他专家组们就撇去戾气,心情颇好的客气叨叨那真是帮了大忙了,又恭维京都医院单位出品的论文,那必须能通过的呀。

    加之这几天晚上给芽芽带着不是去唱卡拉ok,

    就是去洗桑拿,要么就是去中医推拿。

    除去耗费心神显得人有些憔悴以外,至少精神还是不错的。

    阑尾炎指南专家组自个还没有察觉到,直到专家组里的白医生凑巧碰见也在隔壁会议厅开展急性心衰急诊指南的老同学才震惊失口,“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同样是五天的会议形成,整个人都像是被榨干了。

    老同学苦往外倒着苦水,制定指南已经很劳心了,但好不容易来了一趟京都,长城不得爬一下,动物园不得逛一逛,紫禁城也不能错过吧,而且老家一大家子都眼巴巴等着他带土特产回去呢。

    这几天白天开会,还得从牙缝里挤出时间旅游观光,累着了。

    瞧见面前这位神采奕奕,老同学还叨叨是不是阑尾炎指南比较好做啊,结果得了白医生一顿呛声。

    阑尾指南会议敲定以后,还得由着负责人,也就是芽芽来撰写。

    都是现成的资料,而且已经一连开了五天的会,芽芽寻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她就已经处于快三而竭的边缘。

    趁着还吊着一口气,会议一结束,跟在座的寒暄几句三个月后再见就脚底抹油跑了。

    回家后拉了电灯就坐在书书桌前。

    其实大部分内容她心里都有数,但毕竟是头一回撰写也怕返工,干脆又把需要用上的内容都做了个提纲。

    她一直低头写,顶多就是拿过茶缸一顿猛灌。

    小搪瓷杯没几口就喝完了,

    要喝还得重新倒,芽芽干脆翻箱倒柜找了个十二厘米,能装一千毫升大搪瓷杯,然后就再也没有抬起头过。

    等小腹坠感超级强烈的时候,芽芽才扶着桌子站了起来,脸色一僵痛苦的拧巴着眉毛,拖着麻痹掉的左腿一瘸一拐的往屋外一点点的移动。

    大门一开就看见院门门槛上齐齐坐着胡同里三户人家的三个四五岁大的小孩,还有李敬修。

    芽芽还奇怪,啥时候来的,她是一丁点都不知道啊。

    李敬修起身看了眼手表,“天还没黑的时候”又问:“吃饭?”

    确实瞧见灶台冒烟了,芽芽更惊悚,她咋也没察觉啊。

    这要是有人上门偷家,那不得偷到光腚?

    三个小孩就邀功的凑上来,叽叽喳喳的表示他们都有出力呐,连路过的苍蝇都没让出声。

    李敬修微微一顿。

    现在小孩是真的虎,路过陌生的狗都敢上去套人家的嘴。

    一个五岁男孩带着个两岁多的小姑娘。

    小姑娘认识芽芽,两只手努力要去拉芽芽的手,一只脚还试探着要从芽芽脚上顺着往上爬。

    孩子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芽芽脚麻刚缓过来,这会还急着上厕所呢,蹲下来安抚了下这个小家伙。

    小姑娘直接抱着芽芽的膝盖再次尝试着往上爬要抱抱。

    李敬修夹着人的腋下托起。

    “你芽芽姐累了”他指着小家伙的哥哥,“你哥哥都能自己走,你看看其他人都能自己走。”

    瞧着人没有哭的迹象

    就循循善诱道:“咱们已经是小大人了对不对”

    小家伙歪着头顿了顿,在一声声小大人里终于没有在试图往芽芽身上爬。

    菜是从老李家带过来的。

    炒的咸菜肥肠。

    芽芽小时候虽然勉强吃饱没有问题啦,但要吃好就很难了。

    那年代不是不会养猪,而是没什么东西养猪,导致猪的出栏率太低,年末交任务猪以后村里也就看着人头数杀个一头两头的。

    猪大肠或者猪肺向来都是归操猪刀的那位,或者村干部就给分完了。

    老聂家那会没少往国营食品站跑。

    那地儿的职工有优越感,像猪大肠啦,猪肺啦,搭头卖不出去的实行站内消化也不要。

    聂海生一到那时候领着弟弟妹妹走公里,十次里总有一两次次是能拿到免费的猪大肠或者猪肺的。

    只要能拿到手,蒋文英都是把明矾压碎成粉面状态,一汤勺撒在肥肠上来回揉搓,再清洗几次臭味几乎就没有了。

    一次性当然不能全吃完,拿辣椒跟盐拌匀了,储存在坛子里。

    土坛子里还有粹米,能吸收肥肠的油脂,发酵一个月就成了渣肥肠。

    就这么腌渍,放一年都不会坏的。

    现在老李家洗肥肠用的还是老聂家以前的方法。

    做的咸菜肥肠,还放几片西红柿,炒了个现在上市的时蔬。

    李敬修没让人继续回屋去,拉着人在院子里遛弯。

    本来想打打乒乓球,但是要垒台子比较麻烦。

    芽芽兴致已经上来了

    ,想打羽毛球。

    两人屋里屋外找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羽毛球搁老李家了。

    问题也不大,芽芽进灶房拿了个不锈钢盆,摆了摆还挺趁手。

    李敬修拿的鞋子,觉得手感也还行。

    球也不是羽毛球,是乒乓球代替,反正凑合吧,打小就这么干过。

    两人打起球来声音不是‘咚咚咚’就是‘铛铛铛’

    附近居民:奇怪,怎么现代还有打更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